郑清友
- 作品数:65 被引量:2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的技术与经验被引量:2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一回肠膀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54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一回肠膀胱术患者资料。男49例,女5例。年龄44~71岁。T2期22例,T3期27例,T4期5例。单发肿瘤40例。分析54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肿瘤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时间240~420min,中位时间340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22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d。无围手术期死亡。切缘阳性3例,术后均接受局部放疗。平均清除淋巴结数为10枚/入,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阳性4例,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给予辅助全身化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1/54)。54例患者术后随访1.5~4.5年,平均2.9年,总生存率为79.6%(43/54),其中4例死于肿瘤转移,7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对于无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机会的患者,腹腔镜F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一回肠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之一,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初期肿瘤根治效果好,局部切缘阳性患者还可接受局部补救性放疗。
- 艾星贾卓敏孙玉成郭岩杰高峰关亚伟臧桐孙凤岭郑清友张国晖
- 关键词:腹腔镜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回肠膀胱
- 输尿管镜下内切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14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下内切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4例经超声、CT等检查确诊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患者,通过顺行或逆行的方法经输尿管镜到达狭窄部位,在导丝的引导下应用钬激光将狭窄段纵行切开,深达全层。切开后留置双猪尾支架管4~6周,术后3、6、12个月分别复查积水改善情况及其肾功能。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2例肾盂积水明显缓解,5例有所缓解,6例无变化,1例加重。肾小球滤过率(GFR)除1例降低外,其他13例患者均有所改善。术后6、12个月复查:患侧肾盂积水情况与术后3个月时基本相同,6例GFR较术后3个月时进一步改善,其他7例无变化。结论输尿管镜下内切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安全有效,创伤小,但要选择好适应证。
- 臧桐杨同君孙凤岭郑清友张水文
- 关键词: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内切开
- 肉瘤样肾细胞癌六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sarcomatoid renal cell carcinoma,SRC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例SRCC病例资料,1例以发热、腰痛伴尿路刺激征就诊,2例以腰痛,腹部肿块就诊,3例为体检发现;左肾2例,右肾4例。5例术前诊断为肾脏肿瘤,1例误诊为肾结核。4例按肾肿瘤根治标准均完整切除肿瘤,1例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1例术前怀疑结核者,术中见肿瘤明显侵犯腰大肌,行姑息切除术。术后5例行干扰素和(或)白细胞介素-Ⅱ治疗,4例行局部放疗,3例行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结果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为SRCC,均经免疫组化证实。5例分别于术后3~12个月死于肿瘤远处多发转移。1例至今已存活13个月,但出现双肺转移。结论 SRCC临床少见,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本病恶性度高,预后差,早期发现及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 郑清友许先有狄桂萍廖秀梅
- 关键词:肾肿瘤误诊
- 浸润性膀胱癌的保留膀胱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索保留膀胱手术+膀胱内灌注化疗+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12年2月,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后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56例保留膀胱的患者,给予动脉灌注化疗加膀胱灌注化疗。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98个月,平均36个月,53例(94.6%)患者无复发及转移,3例(5.4%)分别在术后6、8、12复发,复发患者均给予全膀胱切除术,无死亡病例,没有明显并发症。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后确诊的局限性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采用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法,能明显的提高疗效,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显著的降低了静脉化疗的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 张国辉李志辉关亚伟廖秀梅狄桂萍郑清友张水文郭岩杰张勇贾卓敏艾星臧桐孙凤玲高峰
- 关键词: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动脉内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
- 保留膀胱手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索保留膀胱手术+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168例患者均采用保留膀胱治疗方法,分为三个治疗组:综合治疗组68例,术后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动脉灌注化疗组48例,术后仅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组52例,术后仅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结果:观察期内,综合治疗组患者中92.6%(63/68)无复发及转移,2.9%(2/68)在术后6、13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中79.2%(38/48)无复发及转移,4.2%(2/48)在术后9、18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膀胱灌注化疗组患者中44.2%(23/52)无复发及转移,15.4%(8/52)在术后10~96个月转移而死亡。三组疗效按复发率任何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癌性死亡率比较,综合治疗组、动脉灌注化疗组分别与膀胱灌注化疗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预防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 张国辉王金萍郑清友李志辉关亚伟贾卓敏朱立夏
- 关键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动脉内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
- 肾脏炎性假瘤(附10例报告)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提高对肾脏炎性假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 10例肾脏炎性假瘤的诊治情况 ,结合文献就其诊治问题进行讨论。 结果 肾脏炎性假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腰痛及血尿。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 10例患者 6例误诊为肾癌而行肾切除术 ;4例经活检确诊为炎症 ,以抗炎治疗治愈 ,随访 1~ 5年 ,未见复发。 结论 此病诊断应以临床症状为主 ,结合动态影像学检查 ,特别是抗生素治疗前后的对比。当怀疑本病时 ,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 郑清友杨学辉孙凤岭
- 关键词:肾脏炎性假瘤病例报告
- 内切开+气囊扩张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附14例报告)
- 2013年
- 目的 总结内切开术+气囊扩张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4例确诊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患者,通过顺行或逆行的方法到达狭窄部位,在导丝的引导下应用钬激光将狭窄段纵行切开,沿导丝将气囊在直视下置入狭窄段,注入生理盐水3~5ml,保持3~5min.扩张后留置双J 管4~6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复查积水改善情况及肾功能.结果 1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2例积水明显缓解,5例有所缓解,6例无变化,1例积水加重.肾小球滤过率(GFR)除1例降低外,其他13例均有所改善.6个月和12个月后复查积水情况与3个月时基本相同,GFR示10例较3个月时进一步改善,其他3例无变化.结论 内切开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安全有效,创伤小,但要选择好适应证.
- 臧桐杨同君孙凤岭郑清友张水文
- 关键词:内切开气囊扩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
- 两性畸形合并异位子宫和卵巢1例被引量:1
- 1997年
- 两性畸形合并异位子宫和卵巢1例刘萃龙①刘民杰①杜志清①郑清友①两性畸形临床上常有报道,但子宫、卵巢、输卵管异位于腹股沟管内者罕见。作者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2岁,因蹲位排尿22年,左腹股沟包块8年伴左下腹间歇性坠胀3年,于1994年5月10日...
- 刘萃龙刘民杰杜志清郑清友
- 关键词:两性畸形卵巢异位病例报告合并症
- 钛镍合金螺旋管置入小型猪前列腺尿道的实验研究
- 1995年
- 利用钛镍合金形状记忆特性,将预先变形的钛镍合金螺旋管,通过膀胱途径导入小型猪前列腺尿道;螺旋管恢复原有形状时产生的回复力对前列腺尿道狭窄部位产生持续、柔和的扩张作用,使螺旋管逐渐嵌入尿道粘膜。动物实验显示3个月左右螺旋管即可被新生尿道上皮覆盖,因而可在尿道内永久留置。此研究为钛镍合金螺旋管永久留置体内治疗前列腺尿道狭窄提供了实验依据。
- 王景明金锡御王晓雄邱长友刘民杰李春光李自强杜志清郑清友刘萃龙
- 关键词:钛镍合金螺旋管
- 腺性输尿管炎(附四例报告)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提高对腺性输尿管炎的认识。 方法 总结经病理证实的 4例病人资料 ,就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结果 2例行病变输尿管切除及输尿管成形术 ,1例行输尿管镜电灼术 ,1例因梗阻致肾严重积水而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病人恢复顺利 ,随访 2~ 10年 ,未见复发 ,患侧肾积水无加重。 结论 腺性输尿管炎少见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对可疑病变应行病理检查 ,切忌盲目按输尿管肿瘤行肾切除术。
- 郑清友杨学辉王海琴孙凤岭臧桐袁冰杨同君李瑛
- 关键词:病理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