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容量性休克
- 1991年
-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失血、失血浆或失水等病因的结果。当血管内容积比血管容量明显减少,血容量降低15~25%,就会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其特征为虚脱、皮肤苍白和湿冷、脉搏细速以及呼吸急促,称为休克的“4P”征。
- 郭士杰
- 关键词:休克低血容量性
- 腹腔镜临床应用48例报告
- 1990年
- 腹腔镜检查虽属侵入性检查技术,但若能恰当掌握指征,细心操作,可以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之不足;对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黄疸原因待查和腹腔肿瘤等的鉴别诊断,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为此,本文报告48例腹腔镜检查结果,并进行讨论。
- 杜凤田郭士杰傅丽娜
- 关键词:腹腔镜
-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 1991年
- 一、病因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 郭士杰
- 关键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因病理
- 十二指肠腺癌:附20例分析被引量:2
- 1991年
- 十二指肠腺癌是一种少见癌肿,近年来随着胃肠钡餐透视和胃镜的广泛应用,本病的确诊率有所提高,本文对我院自1984年6月至1990年6月间资料较完整的20例病人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6例,女4例,男:女为4:1。年龄最轻25岁,最大71岁,年龄分组20~29岁3人,30~39岁2人,40~49岁4人,50~59岁9人,60岁以上2人,其中40~59岁13人,占65%。病程最短15天,最长15月,平均病程为3.3月。
- 付丽娜朱菊人郭士杰杜风田刘吉勇周作莲宫铭
-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手术腺癌
- 胃镜专用胃液测试器
- 胃镜专用胃液测试器是胃镜检查时检测胃液的用具。它是由主体1和活塞2组成,主体1内设有锥孔11和孔9且轴线相互垂直形成一三通,在主体1的左、右侧分别设有阶梯锥接头10,活塞2安放在锥孔11内并由锥孔11内的定位槽5和活塞2...
- 刘吉勇郭士杰李云秦成勇周作莲宫铭
- 文献传递
- 消化性溃疡胃液SIgA水平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关系的探讨
- 1993年
- 1 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为我院胃镜室检查病例,其中胃溃疡(GU)31例,平均3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35例,平均30岁。以上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恶性溃疡不包括在内。对照组30例,平均32.7岁,胃镜活检证实无明显异常者。
- 秦成勇郭士杰朱菊人杜风田刘吉勇周作莲宫铭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液抗体幽门螺杆菌
- 血卟啉病致急性腹痛(附10例报告)被引量:2
- 1992年
- 血卟啉病虽比较少见,但多表现为急性腹痛,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痛,以致盲目手术探查。为此,将我院自1964~1987年4月收住院的10例病例报告并分析如下。
- 杜凤田郭士杰
- 关键词:血卟啉病腹痛急性
-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被引量:23
- 1990年
- 本文对16例无外科手术条件的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了部分脾栓塞治疗,现总结如下:
- 朱菊人张玉珍郭士杰傅丽娜贾宝山李玉渠李红旗胡安常王振亭
- 关键词:肝硬变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
- 胆汁淤积型肝炎的治疗(附15例报告)
- 1992年
- 本观察提示,用皮质激素治疗淤胆型肝炎1周以上,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24%以上者即为短期治疗有效。确诊为本病时,疗程还可适当延长,再评价其疗效。疗效出现后,不能减量过快,否则易出现病情反跳,过早停用皮质激素易致复发。黄疸较深且有加重趋势、伴消化道症状显著者,应及时用皮质激素治疗,以防病情恶化及胆汁性肝坏死发生、对病程较长患者,皮质激素治疗仍有良效。
- 朱菊人郭士杰杜凤田孙成刚秦成勇
- 关键词:胆汁淤积型肝炎药物疗法
- 消化性溃疡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幽门螺旋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对66例消化性溃疡外周血、部分组织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幽门螺旋菌(HP)进行了同步检测。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溃疡活动组和HP阳性组降低得更为明显。溃疡边缘组织中CD_3、CD_4显色细胞较非溃疡部位明显增加。提示消化性溃疡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可能与溃疡病活动及HP感染有关。
- 秦成勇郭士杰朱菊人王维屏刘吉勇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T淋巴细胞幽门螺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