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曼玖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微量硼在12CrNi3MoV调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的作用
- 1989年
- 本文研究不同硼含量对12CrNi3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如酸溶硼含量B_(sol)<0.001%时,钢的韧性有所改善;而B_(sol)>0.001%时,钢的韧性随硼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由于Fe_(23)(CB)_6等碳硼化物的析出而引起的。
- 章洪涛杨薇祖荣祥郭曼玖李定秀王彪
- 关键词:硼低合金钢高强度钢
- 几种铁基和镍基合金在25Na_2SO_4-75K_2SO_4(wt%)混合盐作用下的腐蚀行为被引量:2
- 1991年
- 一、引言高温合金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下,会因含有一定量碱金属硫酸盐(Na_2SO_4,K_2SO_4)的燃煤灰粉沉积于合金表面而发生热腐蚀。为模拟上述条件,本工作在Na_2SO_4-K_2SO_4混合盐中测定了五种合金(铁基及镍基)的热腐蚀行为。本文报导实验结果。
- 郭曼玖卢亚轩朱日彰郑晓光
- 关键词:高温合金热腐蚀
- 镍-铬合金与O_2-SO_2-SO_3反应机理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研究了Ni16Cr,Ni16Cr3AI、Ni16Cr3Ti及Ni16Cr2Nb等合金在700℃,常压下于O_2-10%(SO_2+SO_3)环境条件下硫化-氧化行为.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技术对腐蚀产物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观察。在含有SO_3的情况下,Nil6Cr合金腐蚀速度较快,加入2%的Nb,对其抗腐蚀性能无太大影响,加入3%的Al或Ti时的腐蚀速度明显下降。主要腐蚀产物以初始合金表面为界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NiO和Ni_3S_2的混合物,内层包括所有合金元素的氧化物和硫化物。整个反应中包含Ni由合金基体向腐蚀产物的外层扩散,以及硫和氧在相反方向上的迁移。腐蚀产物层中传质分析表明,氧化物-硫化物混合产物层的组织形态,对控制整个传质过程起着主要作用。
- 郑晓光朱日彰郭曼玖
- 关键词:NI-CR合金反应机理
- 第二相性质对双相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 茅益明郭曼玖王祖滨
- 关键词:双相钢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冲击韧性
-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合金热腐蚀过程中硫的分布
- 1990年
- 硫对于由硫酸盐沉积所导致的合金的热腐蚀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硫在合金中如何分布,扩散并参与反应,是热腐蚀机理研究中的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但是,由于扩散进入合金中的硫量很低,用常规的测试手段检测是很困难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合金的热腐蚀过程具有方法简单、直观、准确和灵敏度高等独特优点。
- 郭曼玖左禹
- 关键词:热腐蚀合金硫
- 硼在12Cr2MoWVTiB钢高压锅炉管热制管及服役过程中的变迁被引量:2
- 1996年
- 用α-粒子径迹显微照相技术,并行电子能量损失谱(PEELS)分析电镜技术和金相试验方法,研究了12Cr2MoWVTiB(102)钢铸态、开坯态(锻造、初轧后)、轧管态(穿孔、连轧、张减后)、热处理态(正火、回火后)及服役态(蠕变、持久试验后)硼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铸态(本样为例)硼元素随机分布:晶内固溶,轻度晶界富集。经锻造或初轧开坯后,硼的分布渐趋均匀。穿孔、张减等重复热加工过程使硼出现晶界的偏聚迹象:正火使晶界硼元素明显偏聚,同时伴随Cr的富集。正火加回火使硼大量向晶界迁移并形成富Cr的M_(23)(B,C)_6,其后的服役状态(蠕变或持久试验),含硼的M_(23)(BC)_6碳化物重新溶解而使硼回到晶粒内部并逐步均匀化。研究指出,硼的晶界析出与富Cr的M_(23)(B,C)_6相有密切关系,即当(Fe,Cr)_(23)C_6存在于晶界时,易形成(Fe,Cr)_(23)(C,B)_6型碳化物析出(硼相)。102钢中硼含量和铬含量及热处理工艺是影响硼元素迁移行为的两大主导因素。
- 何沛蒋为吉郭曼玖
- 700℃,^(63)Ni示踪原子在NiO+Ni_3S_2生长层中的扩散
- 1991年
- 利用^(63)Ni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在700℃、O_2-10%(SO_2+SO_3)(latm)环境下,镍被加速腐蚀过程中,^(63)Ni在(NiO+Ni_3S_2)混合产物层的分布规律。实验技术是首先在纯镍试样表面镀一层^(63)Ni,然后测量^(63)Ni在随后不同反应时间后的腐蚀产物层中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63)Ni的分布符合晶界扩散规律,即在金属初始表而位置处含量最高,并沿产物层生长方向逐渐降低。Ni_3S_2相在影响^(63)Ni传质过程特点方面所起的作用,取决于它在Ni_3S_2+NiO混合物中的分布形态。Ni_3S_2本身即可以做为一个快速扩散通道,又可通过改变Ni_3S_2+NiO混合的组织特点来影响传质过程。
- 郑晓光朱日彰郭曼玖
- 关键词:高温腐蚀放射性核素示踪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