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龈沟液中具核梭杆菌与正畸患者牙龈炎性反应关系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在正畸牙龈炎性反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固定矫治并伴有不同程度牙龈炎性反应的牙颌畸形患者63例组成正畸治疗组;正畸治疗前未戴用矫治器的牙周健康者30例组成正常对照组;牙周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5例组成牙周炎组。记录患者牙龈指数(GI),分别采集牙周袋最深处或龈沟液标本,采用16SrDNAPCR技术对Fn进行检测,分析Fn的检出率与GI之间的关系。结果 128例患者临床标本中,共扩增出Fn87例,检出率67.97%。其中正畸治疗组检出率为69.84%(44/63);正常对照组检出率为46.67%(14/30);牙周炎组检出率为82.86%(29/35)。正畸治疗组的Fn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牙周炎组高于正畸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3,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Fn的检出率与牙龈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s=1.000,P<0.01)。结论 Fn与正畸治疗中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畸医生应高度重视正畸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的口腔卫生指导和监督。
- 杨刚岭郭杨张建钢张玉杰肖水清
- 关键词:具核梭杆菌PCR技术
- 多重PCR技术用于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rag基因的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重PCR技术用于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ingivalis)致病岛rag基因的可行性,并研究致病岛rag基因在毒力株和非毒力株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1—6月在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对P.gingivalis毒力株和非毒力株进行厌氧培养,采用普通PCR和多重PCR分别对他们的致病岛rag基因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并对临床标本进行预实验研究。结果普通PCR和多重PCR均能对P.gingivalis致病岛rag基因进行检测,并且结果一致。多重PCR可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致病岛rag基因不同基因型在毒力株和非毒力株中的分布不同,rag-1型存在于高毒力株P.gingivalisW83中,而rag-4型存在于低毒力株P.gingivalisATCC33277中。结论致病岛rag基因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多重PCR技术省时省力、简单快速,为后续临床标本中rag基因的快速检测提供实验依据。
- 张玉杰郭杨张瑾毛春梅肖水清
- 关键词:多重PCR牙龈卟啉单胞菌
- 正畸治疗中具核梭杆菌及其毒力因子FadA粘附素的检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检测正畸治疗患者口腔中的具核梭杆菌(Fn)及毒力因子FadA粘附素。方法 :随机收集120例患者的临床标本分别组成正畸治疗组(A组55例)、正常对照组(B组30例)、牙周炎组(C组35例),记录其各自GI,进行细菌DNA提取及16SrDNA PCR反应,并与牙龈指数G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的临床标本中扩增出Fn 81株,检出率67.50%,A、B、C组检出率分别为69.09%、46.67%和82.86%(χ2=9.756,P<0.01);以FadA引物直接扩增其FadA基因片段,扩增出67例,阳性率55.83%,A、B、C组检出率分别为58.18%、33.33%和71.43%(χ2=63.53,P<0.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出:正畸治疗组中Fn及FadA的检出率与GI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Fn与正畸治疗中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毒力因子FadA粘附素的检出率较高,在Fn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朱绍平姚谊晶郭杨肖水清
- 关键词:正畸治疗具核梭杆菌PCR
- 固定矫治器对龈沟液内具核梭杆菌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正畸过程中固定矫治器对龈沟液内具核梭杆菌变化的影响,分析其在正畸牙龈炎性反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64例,分别于矫治前后不同时期采集龈沟液标本,采用16SrDNA PCR技术对具核梭杆菌进行检测,分析其与牙龈炎症性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矫治器戴入的不同时期具核梭杆菌的检出率有一定的变化,其与矫治过程中的牙龈炎性反应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固定矫治器对龈沟液内具核梭杆菌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具核梭杆菌与正畸治疗中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畸医师应高度重视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口腔卫生指导与监督。
- 姚谊晶朱绍平郭杨肖水清
- 关键词:具核梭杆菌固定矫治器PCR技术
- 1777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牙拔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干槽症发病影响的分析
- 目的:了解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牙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其对干槽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2017年该院区所有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牙拔出患者的年龄、性别、拔牙月份、牙位、阻生类型等流行病学特征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
- 李凤丽孟俊汝郭杨冯凤伟孙玉刚
- 关键词: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牙干槽症
- 文献传递
- 伴放线放线杆菌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伴放线放线杆菌产生一种毒性蛋白成分——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该毒素由3个相邻基因cdtA(669 bp)、cdtB(852 bp)、cdtC(561 bp)编码的蛋白亚基CdtA(28 000 Da)、CdtB(32 000 Da)、CdtC(20 000 Da)组成异源三聚体全毒素。CDT引起细胞膨胀,导致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还能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影响宿主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因子分泌等,在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伴放线放线杆菌CDT各亚基及其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 张玉杰郭杨肖水清
- 关键词:伴放线放线杆菌牙周病
- 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基因及其致病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定植于牙周袋中的致病菌与宿主免疫和炎症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革兰阴性的专性厌氧菌,该菌具有一系列逃避宿主防御机制及破坏宿主组织的毒性因子,如菌毛、多糖夹膜、脂多糖、外膜膜泡和多种蛋白酶[1],是目前公认的慢性牙周炎重要的病原菌,与牙周炎症的发生、发展和复发密切相关[2~4]。
- 张玉杰郭杨肖水清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炎症反应宿主免疫牙周组织专性厌氧菌
- 青少年正畸治疗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FimA基因型的变化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其毒力因子FimA在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青少年需正畸患者中牙龈健康者61例,分别采集正畸矫治器粘戴前及粘戴后第1、2、3、6个月时的龈沟液样本,并记录其牙龈指数,用16S rDNA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Pg及其毒力因子FimA(6种类型)的表达,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3个月Pg和FimA基因Ⅱ、Ⅳ、Ⅴ型均显著增加(P<0.05)。Pg和6种基因型的阳性检出率在佩戴矫治器前3个月呈增长趋势,并在第3个月时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下降;到第6个月时,Ⅰ、Ⅰb型恢复到了矫治前的状态。Pg及Ⅰ、Ⅰb、Ⅱ、Ⅳ、Ⅴ型与牙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少年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矫治器戴入早期可导致Pg及FimA各基因型的增加,诱发牙龈炎症。
- 孙玉刚陈延花王琳郭杨张强
- 关键词:正畸治疗青少年牙龈卟啉单胞菌
- 具核梭杆菌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手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具核梭杆菌是牙周炎主要致病菌之一,在口腔乃至全身感染性疾病中检出率极高,与临床厌氧菌感染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核梭杆菌具有明显的毒力或致病性,可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引发牙周组织破坏。本文描述了具核梭杆菌的一些重要特性,包括其生物学特征、分类和毒性特征以及主要的生物学检测手段,着重描述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具核梭形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 郭杨张玉杰肖水清
- 关键词:具核梭杆菌细菌检测聚合酶链反应
-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正畸治疗病人牙周状况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对正畸治疗病人牙周状况的影响,以便有效地控制正畸过程中牙龈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避免不可逆性的牙周损害。方法:收集41例正畸治疗中发生牙龈炎性反应的病人、20例正畸治疗前牙周健康者和35例慢性牙周炎病人的龈沟液标本,应用16SrDNA 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GI)之间的关系。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正畸治疗组70.73%、正常对照组35.00%、牙周炎组85.71%;正畸治疗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牙周炎组显著高于正畸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率随着牙周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与牙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正畸治疗中的牙龈炎性反应和发展密切相关。
- 郭杨张运奎张玉杰肖水清
-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龈卟啉单胞菌PCR技术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