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海霞

作品数:20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小说
  • 6篇短篇
  • 6篇短篇小说
  • 6篇曼斯菲尔德
  • 4篇新历
  • 4篇新历史主义
  • 4篇现代主义
  • 4篇历史主义
  • 3篇女性
  • 2篇艺术功能
  • 2篇英美文学
  • 2篇英美文学教学
  • 2篇文学
  • 2篇文学教学
  • 2篇美文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1篇丹尼尔·笛福
  • 1篇笛福
  • 1篇东方主义

机构

  • 18篇上海海事大学

作者

  • 18篇郭海霞

传媒

  • 4篇外国语文
  • 2篇外语教学
  • 2篇英美文学研究...
  • 2篇世界文学研究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外语教学理论...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现代语言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成语英译研究——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
2024年
汉语成语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载体,因此,成语翻译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基于关联翻译理论,以金凯筠译本《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分析作品中成语的翻译策略,总结出直译、意译和套译三种成语翻译方法。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这些策略实现最佳关联,提升翻译效果,并指出了译者在成语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强调了文化理解与语境把握的重要性,为汉语成语的英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Chinese idioms carry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serve as a key medium for literary expression. Consequently, translating Chinese idioms is an intricate and essential task. This paper, grounded in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uses “Red Rose, White Rose” translated by Karen S. Kingsbury’s as a case study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in Chinese idiom translation. The study identifies three methods of Chinese idiom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borrowed translation, and explores how these strategies can achieve optimal relevance and enhance translation effectiveness, while also highlighting potential shortcomings in the translator’s approach.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ontextual awareness, offering new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邵婧婧郭海霞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成语翻译《红玫瑰与白玫瑰》
用小说建构历史:《神圣的渴望》中的奴隶贸易书写
2020年
当代英国小说家巴里·昂斯沃斯的《神圣的渴望》以令人振奋的航海大冒险,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将读者带入18世纪邪恶贪婪的奴隶贸易历史中。本文关注小说中奴隶贸易的书写,结合文学文本的细读与社会历史语境的研究,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挖掘小说文本的深层结构和隐喻系统,探究奴隶贸易幽深的政治和经济渊源,揭示其隐含的英国与非洲和美洲进行大西洋奴隶贸易关系的真相,分析小说的文本历史性和历史文本性,以及大写历史小写化等特征。昂斯沃斯在小说中突出历史与文学的交融与互释,以当代的眼光完成了对文本再现历史的想象和反讽,以虚构文本丰富了新历史主义的探索形式。
郭海霞
关键词:奴隶贸易新历史主义
美国华裔女作家作品中的沉默主题探析——以《女勇士》和《灶神之妻》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沉默"是"被人看不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美国"非本土"的女作家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两部作品中,沉默主题背后所掩藏的是两性之间、种族之间及文化之间的矛盾。它表明女性仅仅依靠打破沉默、敞开心扉,通过交流来消除误解和矛盾是有局限性的,还需要建立女性主体,树立自我与他者之间相互主体性的观念。女性需要了解和认识自己以达到与男人、白人及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之间的平等的、成功的沟通。
郭海霞
关键词:《女勇士》《灶神之妻》沉默主体性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海洋意象及其艺术功能被引量:1
2012年
大海和海湾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场景和意象。这看似平常的意象却常常出现在人物心理和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具有含蓄而隽永的寓意。但海洋意象在曼斯菲尔研究中却往往被忽略,至今尚缺乏充分的阐释和分析。本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对其短篇小说中的海洋意象进行深入探讨,认为曼斯菲尔德对海洋和海湾的描写在展示主题、揭示人物心理和营造氛围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郭海霞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海洋意象艺术功能
英国海洋小说中的海盗书写与重构被引量:3
2018年
英国海洋小说是英国文学的重要文类。大约自16世纪起英国人就开始向外征伐,扩张本国版图,因此,海盗及海盗式的海上冒险经历成为无数英国海洋小说的重要主题。然而,国内外学者很少关注英国海洋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鲜活的海盗形象,同时忽视其幽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认为英国海洋小说的海盗书写经历了英雄化和浪漫化书写到妖魔化书写,再到人性化重构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同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密切关联,印证了文学、文化和历史相互生成的新历史主义观点。本文将挖掘英国海洋小说文本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关联,探究英国海洋小说与文本历史性的关系。
郭海霞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论英国海洋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2013年
英国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与文学传统。英国海洋小说在其发展历史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如同一面镜子,映现着英国海洋小说从雏形→成型→成熟→繁荣的发展历史。本文认为英国海洋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同英国当时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和经济息息相关,经历了从隐形与缺席到配角与失语再到主角与个性张扬的演变过程。考察这种嬗变不仅对英国海洋小说的研究,而且对女性自身的发展,以及对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郭海霞
关键词:女性形象嬗变女性精神
英国海洋小说的起源与发展被引量:7
2012年
至今有关英国海洋小说的研究大都围绕某个作家的单部作品展开,而对英国海洋小说的兴起及艺术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的尚未出现。英国海洋小说从无到有,经历了从雏形期到成型期,再到成熟期,最后到繁荣期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各个时期海洋小说具有不同的特点。
郭海霞
关键词:海洋小说英国小说艺术演变
基于SPOC混合教学的英美文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实施基于SPOC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论文在回顾有关"翻转课堂"教学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和特性,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基于SPOC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在英美文学课堂上的应用方式和途径,以期推进"翻转课堂"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郭海霞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异化主题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在主题上所表现出的现代主义特征。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物五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表现这种无所不在的异化。本文在文本诠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异化的主题来证明曼斯菲尔德是一位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现代主义作家。曼斯菲尔德在她的小说中把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作为背景,以社会批判理论家的尖锐与勇气,以心理分析家的敏感与细致,更以思想家的良知与觉悟,对现代人和现代社会进行了犀利的反省和剖析。
郭海霞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现代主义异化
荒诞世界中的殊途同归——关于《克拉帕最后的一盘磁带》与《动物园的故事》的对比研究
2008年
通过对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克拉帕最后的一盘磁带》与荒诞派戏剧的另一重要代表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这两部戏剧在主题、人物塑造、语言运用、道具安排以及戏剧结构和写作风格等诸多方面的对比研究,本文探索了两剧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时对比了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
郭海霞
关键词:贝克特阿尔比荒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