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手术
  • 13篇肿瘤
  • 11篇细胞
  • 6篇面部
  • 6篇恶性
  • 5篇型胶原
  • 5篇亚群
  • 5篇肿瘤坏死因子
  • 5篇胃肠
  • 5篇胃肠道
  • 5篇细胞亚群
  • 5篇坏死因子
  • 5篇恶性肿瘤
  • 5篇肠道
  • 4篇动脉
  • 4篇动脉血
  • 4篇动脉血酮体比
  • 4篇血酮体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死因

机构

  • 37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7篇郭群
  • 21篇冉江华
  • 19篇张家骅
  • 10篇肖鸿
  • 9篇王继华
  • 8篇杨炯
  • 8篇陆晓青
  • 7篇杨云
  • 7篇张景波
  • 6篇王曦
  • 5篇朱礼昆
  • 4篇孙辉
  • 3篇郭永章
  • 3篇杜永贵
  • 3篇何永静
  • 3篇孙敏
  • 2篇张家华
  • 2篇许世才
  • 2篇周粼
  • 2篇王兴贤

传媒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昆明医学院学...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云南医药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胃肠外科...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4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耳后皮下蒂皮瓣在耳郭畸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介绍耳后乳突区皮下蒂皮瓣在耳郭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依耳郭畸形整复后缺损创面大小 ,于耳后乳突区设计舌形皮瓣 ,深达骨膜 ,蒂根部去表皮形成皮下蒂皮瓣 ,通过耳甲隧道 ,移转到耳前 ,修复耳郭前侧皮肤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 9例 ,均获成功 ,外形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耳后乳突区皮肤质地、厚度、色泽均接近于耳郭皮肤 ,形成皮下蒂皮瓣 ,用于修复耳郭畸形 ,是一种简便、理想的方法。
郭同荣郭群张锴
关键词:耳廓畸形皮下蒂皮瓣
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测定的意义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通过对35 例恶性阻黄病人( 实验组)围减黄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测定,并与25 例良性阻黄病人及40 例正常人( 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了解减黄手术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术前1 天、术后10 天及术后20 天采集血标本,用单向免疫扩散法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阻黄病人血清IAP水平术前1 天、术后10 天及20 天明显高于良性阻黄病人及正常人(P<0-01) ;良、恶性阻黄病人术后短期(10 天)IAP呈一过性增高,随病情恢复,IAP水平逐渐下降,术后20 天良性阻黄病人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05),恶性阻黄病人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恶性阻黄病人外周血中免疫抑制物IAP明显增高,病人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而低下,减黄术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
张家骅冉江华郭群周粼
关键词:恶性阻塞性黄疸免疫抑制物酸性蛋白
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病程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8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6)。结果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液中TNFα,SIL2R,IL6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并与临床症状的变化相一致。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病程发展的过程,并且是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陆晓青冉江华郭群张家骅孙辉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
腹腔热化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评估腹腔灌注热化疗(IPHC)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腹腔灌注热化疗并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行IPHC前,CD_3^+、CD_4^+、CD_8^+、CD_4^+/CD_8^+较对照组降低,SIL-2R升高,行IPHC后CD_3^+、CD_4^+、CD_8^+、CD_4^+/CD_8^+明显下降(P<0.01),SIL-2R降低(P<0.01).结论:腹腔灌注热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冉江华张家骅郭群王曦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SIL-2R
胃肠道恶性肿瘤血清SIL-2R水平表达的动态研究
1997年
对5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根治手术前后血清SIL-2R水平表达的动态研究,并与42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显示:(1)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血清SIL-2R水平为(47885±14188)U/mL,健康人对照组为(25643±5929)U/mL,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前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根治术后10d测定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为(23182±13989)U/mL,与手术前相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在荷瘤状态时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物SIL-2R水平明显增高的异常现象;根治手术切除肿瘤及转移淋巴结后,SIL-2R水平明显降低提示:动态检测SIL-2R水平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病情监测。
张家骅郭永章冉江华孙敏郭群陆晓青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白细胞介素2手术前
64例急腹症患者血浆TNF和ET的变化
1999年
普外工作中常观察到急腹症患者内毒素血症的表现,但实际检测血浆中内毒素(endotoxin,ET)的含量却少有人涉及;同时,作为重要的调节介质[1],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亦日益受到基础和临床...
冉江华郭群张家骅杨炯许世才郭永章
关键词:急腹症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TPN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1998年
1990年1月~1997年10月,收治急性胰腺炎64例,其中非TPN组26例,TPN组38例.后者治疗中,腹痛迅速缓解,血清淀粉酶短期内降至正常,手术后无一例发生胰瘘及肠瘘等并发症.结果表明治疗急性胰腺炎时。
冉江华郭群王曦张家骅孙敏郭永章
关键词:TPN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联合疗法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体表肿瘤术后缺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体表良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7年10月,对我科10例体表良性肿瘤患者,采取病变周围正常部位皮肤软组织内,置入扩张器,进行常规注水扩张,获得足够的额外皮肤,二期手术时彻底切除病变,应用扩张后多余的组织修复缺损。结果:术后随访分别为3月~2年,无肿瘤复发。修复部位的组织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基本一致,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病变周围正常皮肤软组织充分预扩张,是修复体表良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良好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植皮修复的缺点。
王继华肖鸿张景波郭群杨云杜永贵
关键词:良性肿瘤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创面
动脉血酮体比及血清Ⅳ型胶原检测在肝癌病人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测定动脉血酮体比 (AKBR)和血清Ⅳ型胶原 (Ⅳ C)在肝癌病人手术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在手术前后对 2 0例行部分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连续测定AKBR和血清Ⅳ C并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结果 按术后AKBR分成 3组 ,A组 (10例 ) :始终≥ 0 7;B组(7例 ) :波动在 0 4和 0 7之间 ;C组 (3例 ) :降在 0 4之下。各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 2 0 % ,4 3 % ,和10 0 %。按术后Ⅳ C分为两组 :<2 0 0 μg L的Ⅰ组中A ,B ,C各有 8例 (72 7% ) ,3例 (2 7 3 % )和 0例 ;≥2 0 0 μg L的Ⅱ组中A ,B ,C各有 2例 (2 2 2 % ) ,4例 (4 4 4% )和 3例 (3 3 3 % )。两组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术后连续测定AKBR和Ⅳ C有助于判断病人肝功能储备 ,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
冉江华杨炯张家骅郭群沈浩陆晓青
关键词:肝细胞肿瘤动脉血酮体比
黑熊咬伤面部软组织缺损4例整复报道被引量:2
2007年
2001至2006年问,我科收治4例黑熊咬伤后面部软组织缺损,根据病人组织缺损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修复取得较好的整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王继华肖鸿郭群邱炜杨云郭树忠鲁开化
关键词:面部软组织缺损整复手术方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