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连
-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多元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化策略被引量:2
- 2009年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化,社会多元化给大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差异就是矛盾,我们只有找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差异性即矛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做好工作。毛泽东同志找出了中国革命较苏俄革命的特殊矛盾性,因而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
- 金正连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差异化策略
- 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坐标与逻辑被引量:6
- 2017年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彰显其伟大力量之后,由显性建设成就内化为隐性民族精神的必然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繁荣复兴所需要的持久而恒定的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在全球文化多元主义以及西方普世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提供了有效避免西方掠夺性现代化恶果的正确途径,为破解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动力难题提供了有效答案;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适应全球化在历史发展新阶段的精神诉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中笃信能够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辉煌新文明的信心表达。
- 金正连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文化文化创新文化自信
- 马克思关于城市的核心见解及其当代意义
- 2016年
-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城市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城市社会学、地理学以及都市研究的主流范式之一,甚至在建筑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如何通过与城市研究联姻,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并且回应西方研究提出的有关马克思的重要误解,从而更好地服务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构成我们的重大课题。本刊就此问题刊发一组讨论,希望能推动相关研究。
- 金正连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现代性逻辑批判与唯物史观的形成——马克思早期三个未完成的批判计划解读
- 2016年
- 作为思想史上的革命,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与现代性思想在逻辑上的瓦解过程是一致的。就此来说,马克思早期思想变迁具有双重的思想史意义,既是理解唯物史观之生成过程和性质的依据,又是透视现代性思想之瓦解过程的中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国民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早期三个未完成的批判计划,记录了历史探索从理性经由劳动再到物质生产之前提的转换,市民社会和工业则是这二次转换的中介概念。在宏观思想史层次上,这一变迁说明了历史科学从外在形式向内在结构、从不变的规律向变迁过程、从末世关照到当下物质生活关切的转换。对于马克思思想史来讲,它记录"物质生活的生产"这一"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是如何形成的,从而亦解释了唯物史观何以必然以之为前提以及它本身的"唯物主义"之含义。
- 苏哲金正连
- 关键词:唯物史观现代性批判
- 关于高校《概论》课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 2011年
- 《概论》课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责任感、理想、道德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该课程的实际效果与教育者的期望尚有一定差距。教育者要改进教学方式,丰富第二课堂,营造和谐的教学大环境,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 金正连
- 关键词:《概论》课
-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实践辩证法
- 2017年
- 思想建党是理论构想、设想,是还没有付诸实践的头脑中的认识;制度治党是把对建党的认识、理论构想变成实践的规矩、行为守则,是给火车的正常运行铺设轨道。思想建党是隐性的、软的一手;制度治党是显性的、硬的一手。实践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会给思想建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新的素材,而思想建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必将带来制度治党实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思想建党的内容、制度治党运行的好坏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纠正、更新和发展。
- 金正连
- 关键词:思想建党实践辩证法
- 论文化自信的独特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而恒定的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传世价值的珍爱与继承,对中华文化神奇创造力的笃信;文化自信提示我们要有效消解西方的文化霸权,警惕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拨正当下一些人的文化无知行为,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
- 金正连
-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文化创新
- 自信与执着——折射中国梦的深层意蕴
- 2016年
-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通俗化表达,集中体现了我党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中国梦折射出中国人民对绵延不绝、自强不息的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坚守;中国梦折射出在当代全球化压力下,中国人民对自身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自信与自豪,它有别于华盛顿共识所对应的普世梦,即西方强加给世界的一个虚假的梦;中国梦折射出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人民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提升人类文明的自信与执着。
- 金正连
- 关键词:中国梦自信中华文化合作共赢
- 从虚幻的伦理批评走向现实的历史批评——马克思从异化理论向物役性理论的转变
- 2012年
-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5年前)中,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因为没有现实基础,所以只能停留在虚幻的伦理批评之上。随着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批评在马克思那里便失去了张力。到了马克思的后期著作(1845年春以后)中,已经产生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虚幻的伦理批评尽管高调但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回到现实的历史批评,才能找到异化产生的根源。或者说,异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必然性。为了消除异化,只有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使人重新获得主体性。
- 金正连
- 关键词:异化伦理批判历史批判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化与习近平“新时代”的逻辑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的昨天和前夜。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前溯百年的历史状态,是黑暗的前夜;毛泽东、邓小平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则是习近平"新时代"的昨天状态,与今日的"新时代"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近平"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化的必然逻辑,推动这一主要矛盾不断演化的是中国人民持续百年的不屈抗争、流血革命、艰苦创业、不懈奋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习近平"新时代"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从屈辱、奋斗、站立、富裕到强盛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一历史画卷还要继续向前展开,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将为世界作出更大、更杰出的贡献。
- 金正连
-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