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汉川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舍勒
  • 5篇胡塞尔
  • 4篇质料
  • 4篇先天
  • 3篇哲学
  • 3篇现象学
  • 2篇奠基
  • 2篇情感
  • 2篇伦理
  • 2篇伦理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价值
  • 1篇德国哲学
  • 1篇洞见
  • 1篇演进
  • 1篇在者
  • 1篇哲学反思
  • 1篇哲学文本
  • 1篇正义
  • 1篇秩序

机构

  • 15篇南开大学
  • 1篇法兰克福大学

作者

  • 15篇钟汉川
  • 1篇李国山

传媒

  • 3篇哲学研究
  • 2篇南开学报(哲...
  • 2篇现代哲学
  • 2篇世界哲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当代中国价值...
  • 1篇中国现象学与...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释与可理解性——论保罗·利科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被引量:1
2018年
康德哲学到现象学的转变,常被认为是从事物到事物之意义(可理解性)的主题化的转变。胡塞尔现象学通过意识的自主性说明了事物在意识中的可理解性是事物之意义的界限。利科认可胡塞尔将意义研究作为哲学反思的主题这一做法,并宣称后者所回溯的前语言的生活世界恰恰确立了其诠释学的基础。但是,在他看来,可理解性却是以解释为前提的。更为重要的是,胡塞尔给予-所予的意识结构被解释成了文本的自主结构:意义的所予被转变成了文本的间距化,给予意义的自我主体被看作是意义的占有。就此而言,文本的建构被认为包含了自我建构与意义建构的双重过程。尽管如此,利科的诠释学,与其所批判的胡塞尔现象学以及胡塞尔试图超越的康德哲学一样,仍依赖于反思,处在自身反思的哲学进程之中。
钟汉川
关键词:可理解性胡塞尔现象学
论胡塞尔和舍勒的“质料”概念被引量:9
2007年
钟汉川
关键词:胡塞尔质料《逻辑研究》现象学合作者
马克斯·舍勒伦理学奠基的策略及其演进被引量:1
2011年
舍勒的伦理学奠基旨在寻求对道德标准和道德起源这两个元伦理学问题的一种综合,这种综合促成了一种"目的论的直观主义"立场。在道德标准问题上,舍勒不仅批判了一般目的论而且还指出康德义务论对前者的批判也必须建立在一种质料价值之中,为此舍勒区分目的和目标概念,并说明了从意欲到追求再到追求目标的关联过程,进而指出追求目标也奠基于价值之中,如此证成一门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在道德起源问题上,舍勒肯定康德心向伦理学对成效伦理学的批判,但指出道德心向也只是道德行动的一个环节而已,前者必须奠基于后者。在后者的分析之中,舍勒说明了道德价值对道德起源的奠基作用。舍勒伦理学奠基其实是要在反对道德相对主义和(唯理论的)道德绝对主义的时候,建立起一门既具有质料多样性又具有价值先天性的伦理学。
钟汉川
在世存在的畏与爱:舍勒对《存在与时间》的解读被引量:1
2013年
《存在与时间》一出版,海德格尔就将其寄给舍勒,后者尽管在次年就去世,但对此书仍与前者讨论过并有专门的解读。这种解读表明,舍勒完全反对海德格尔将畏作为在世存在的行为相关项。在分析畏的可能类型后,舍勒从畏与实在存在、未知的认识和死亡的关系上认为,只有爱而不是畏的行为才能揭示此在在世的先天结构,并由此指责海德格尔的此在缺乏本质性和历史性,所以只能走向虚无而无法自我拯救。在世之畏和在世之爱的对抗,从根本上反映了海德格尔与舍勒现象学哲学的内在分歧。
钟汉川
理性的先天与形式价值论:论析胡塞尔的价值论构想
2018年
胡塞尔将评价意识看成情感活动的组成部分,但却从理性上为其价值论奠基。这种奠基依赖于形式逻辑学与形式价值论的类比:情感领域具有与形式逻辑学领域类似的结构、形式和形式法则等。而之所以能够进行类比则基于理性一致性的法则。本文从理性的行为动机及其相关项两个层面阐释了这种类比的关联过程,说明了某些价值论法则的独特性,并对理性与情感行为在其中的作用做了较细致的分析。胡塞尔的形式价值论的思路内在地回应了当代有关价值客观性的争论。当然,它完全不是将价值性和颜色性加以简单并置的直接类比,而是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将价值谓词确立在逻辑谓词之上的理性先天论。但未能确切地说明情感在这个思路中的作用,恰恰是其价值论构想的困难所在。
钟汉川
关键词:情感
扬·帕托契卡哲学反思中的欧洲与后欧洲被引量:1
2011年
题词:"除了欧洲思想我们不再有更清晰的思想了,而且我们得明白,只有对它进行极端的批判,才会在其自身的真正问题上看到未来。"———扬·帕托契卡有人指出过,扬·帕托契卡的历史哲学文本有走向欧洲中心主义的危险,在这方面尤其是他的晚期之作《历史哲学的异端式评论》①甚至在某些关键地方直接谈到了欧洲中心主义这个词。这就涉及一些地方,在那里帕托契卡赞同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关于历史本身的历史性的论点。
卡尔·诺沃特尼钟汉川
关键词:哲学文本哲学反思存在论存在者精神立场柏拉图主义
价值认定与价值存在——马克斯·舍勒的价值现象学探析被引量:4
2011年
舍勒将现象学看作是对"本质"与"此在"问题的考察,这种考察可以划分为实事现象学、行为现象学和关联现象学。在他看来,对本质性领域的通达,就像胡塞尔在其认识论中通过一门理性认识的感知学说来进行一样,在价值论中也可以通过一门情感行为的价值认定学说来实现。舍勒认为情感活动先天地指向特定的价值对象,而对价值的认定在实事现象学的意义上只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质性;只有在行为现象学之中,亦即在接受性的情感行为之中才直接给出其意向相关项:在意向感受之中给出单个价值内涵,在偏好或偏恶之中给出更高或更低的价值,在爱与恨的行为之中给出价值的等级秩序。而在关联现象学上价值的本质性联系却奠基于一种纯粹质料的秩序,也就是舍勒的质料先天主义。后者的功能化才是价值作为一种功能性存在的基础。于是,价值认定依赖于价值存在。由此,舍勒的价值论面临着各种内在困难与外在误解也正根源于未能清楚阐释这种纯粹质料的秩序及其奠基关系。
钟汉川
关键词:现象学感知
反思、情感与规范性——从胡塞尔到萨特的价值现象学思路
2018年
从胡塞尔到萨特的现象学运动,在科斯嘉之外,开辟了另一条从反思出发来说明规范性的思路。在给予-所予的先验意识结构中,胡塞尔将规范性看作是源于意识所予的观念性,并以反思的体验转换特征来界定情感,再以情感意向性来阐明价值。虽然萨特拒绝了胡塞尔反思概念上的行为把握特征,但仍在客体把握特征下来理解情感。这种情感就是焦虑,它既是对虚无的领会,也是对自由的意识。因此,萨特坚持了意识的给予-所予结构:焦虑意指着我的自由,但在自我把握之中所予我的则是价值,即我在世存在的意义。萨特对胡塞尔的价值理论的批判性阐发,虽然回到康德式规范性的思路,却部分承纳了胡塞尔的规范性框架,并与之一道证成了反思性情感的规范性。
钟汉川
关键词:情感规范性
马克斯·舍勒的质料先天主义被引量:2
2011年
舍勒的质料先天主义试图在康德主体性的形式先天之外发现经验世界之中质料内涵的先天性。这种发现通过精神行为的本质直观来实现。通过现象学经验的两个特征和纯粹事实的四种规定性,舍勒说明了如何从实在的经验领域剥离出先天本质内容。而明见性秩序学说则试图进一步指明质料内涵的本质联系(奠基秩序)。最后依据本质认识的功能化理论,舍勒说明了理性认识是如何从这些本质性联系中构成出来的,并确立精神的感受行为对理性认识的奠基作用。质料先天主义其实从根本上表明了这样的哲学立场:世界的本质性的质料内涵向我们敞开与精神行为对世界本质性的观看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就是舍勒所谓的客观主义与情感先天主义的结合。但这种哲学运思仍需要完备的先天奠基秩序学说来充实,而对先天奠基思路的考察仍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的现代哲学问题。
钟汉川
关键词:质料先天
正义的构织:论当代程序主义的限度
2019年
这篇文章首先表明了,正义的内在构织并不包含可分配的善,而是来自于受到普遍接受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是由得到道德负载的各种实践活动构成的;在所关注的这些实践活动中,我们就可以定义,以公平或正义的方式对待他人意味着什么。如果这个出发点能够得到确证,那么,本文就可以得出有关正义概念的某些方法上的结论,这体现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并不是先建构一个规范程序,再演绎出正义的内容的;相反,我们是从重构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再获得关于正义诸方面的信息的。因此,就像本文第三部分暗示的,最后我们将得出有关正义概念的多元论。日常存在着多少被我们接受和领会的社会关系,那么这种多元论就会涵盖着多少相关的正义原则。
霍耐特钟汉川
关键词:正义程序主义社会正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