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华鑫
- 作品数:8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鱼类细胞培养在渔业科学上的应用被引量:15
- 1991年
- 自1962年Wolf和Quimby首次建立RTG-2细胞系以来,鱼类细胞培养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据Wolf和Mann1980年的统计已有17属36种鱼61个硬骨鱼类细胞系相继建立。我国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主要是近10年的工作,但已建立了草鱼吻端组织细胞株(1981,张念慈杨广智),草鱼肾组织细胞系(1986,左文功等),草鱼尾鳍组织二倍体细胞系(1986,魏彦章等),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系(1988,李焕林等)十余种细胞株(系)。建立细胞株(系)的目的旨在运用这一技术进行其它领域研究。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鱼类细胞培养技术已用于鱼类遗传育种,鱼病防治,鱼类生理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概述。
- 钱华鑫张四明
- 关键词:鱼类细胞培养育种
- 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研究初步报告被引量:13
- 1986年
-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危害草鱼的严重疾病.长期以来,因对该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而使草鱼的成活受到很大的威胁。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虽然在预防该病上有些成效,但其预防效果不稳定,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亦有一定的困难。
- 杨先乐杜森英曾令兵钱华鑫左文功
- 关键词: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害草成活细胞培养严重疾病
- 草鱼肾脏组织细胞系CIK的建立(简报)被引量:26
- 1984年
- 鱼类细胞系是研究鱼类病毒和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基础。自Wolf和Quimby(1962)报告建立RTG-2细胞系以后,国外相继报告来自冷水性和温水性鱼类组织的细胞系已有数十年。我国台湾省陈秀男和郭光雄(1931)曾报告建立了鱼卵巢组织细胞系。
- 左文功钱华鑫许映芳杜森英杨先乐
- 关键词:CIK肾脏组织卵巢组织细胞生物学类病毒草鱼
- 草鱼传染性疾病的环境因素及防治对策被引量:6
- 1994年
- 对发生草鱼传染性疾病与未发病池塘的水质比较,前者表现为透明度、溶解氧和pH值下降,生化需氧量增加,统计分析表明,上述四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
- 钱华鑫李谷翟良安叶雄平倪朝辉赵小春李蕾
- 关键词:草鱼传染性疾病环境因素
- 草鱼肾组织细胞系CIK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4
- 1986年
- 作者于1982年1月开始进行草鱼肾组织单层细胞培养,至今已连续培养32个月,传至l20多代,建立了细胞系,定名为草鱼肾组织细胞系(CIK)。本文介绍了原代和传代培养、细胞形态、细胞生长速度和分裂指数、细胞的保存和对温度的适应性、细胞染色体分析以及细胞系对病毒敏感性的试验和研究结果。CIK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以20°—38℃生长较好,28℃左右生长稳定,pH为6.5时仍能保持致密单层,染色体数为非整倍体,众数为55。对草鱼出血病左右病毒FRV具敏感性。
- 左文功钱华鑫许映芳杜森英杨先乐
- 关键词:草鱼CIK生物学特性细胞培养出血病
- 草鱼传染性疾病的生态防治
- 1990年
- 在定期泼洒生石灰、适时加注新水、饲料和肥料的合理施用及改变养殖方式等方面,对草鱼传染性疾病的生态防治进行了简述.
- 钱华鑫
- 关键词:草鱼疾病传染性生态防治
- 氟化物对鱼类致畸的研究被引量:1
- 1980年
- 氟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矿泉、土壤、天然水和生物体中。氟又是一种可积累性毒物,长期接触氟化物或饮水中含氟量超过4ppm时,对人体可引起斑釉齿和弥漫性骨硬化症。特别是含氟工业废水、废气的大量排放和扩散,污染了环境,使这一现象更带有普遍性。
- 张瑞涛张曙光钱华鑫
- 关键词:鱼类氟化物急性中毒试验繁殖试验
- 当年草鱼传染性出血病生态预防试验——Ⅰ.养双季草鱼种生态预防试验
- 1979年
- 草鱼是我国广大群众最喜爱的食用鱼之一,但是草鱼的生产量往往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当然原因较多,但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草鱼种易患传染性出血病,在规格和数量方面达不到成鱼生产上的要求。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1977)初步确定该病的病原是病毒。目前用药物是难以达到治愈鱼类病毒病的目的。因此采取预防的办法是目前杜绝或减轻该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途径。从现代流行病学观点来看:寄主、病原、环境三者的关系与疾病的爆发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采取正确的生态学方法预防草鱼传染性出血病将必然产生好的结果。
- 左文功吴正铠钱华鑫
- 关键词:出血病草鱼种生态预防防草食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