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晨华

作品数:90 被引量:36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6篇细胞
  • 64篇造血
  • 64篇干细胞
  • 61篇造血干
  • 61篇造血干细胞
  • 49篇基因
  • 48篇异基因
  • 44篇异基因造血干...
  • 44篇造血干细胞移...
  • 44篇干细胞移植
  • 28篇异基因造血干...
  • 23篇移植后
  • 22篇急性
  • 19篇白血
  • 19篇白血病
  • 19篇病患
  • 17篇血液
  • 17篇预后
  • 13篇血液病
  • 13篇血液病患者

机构

  • 90篇北京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郑州市第三人...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90篇闫晨华
  • 79篇黄晓军
  • 72篇王昱
  • 71篇许兰平
  • 68篇张晓辉
  • 58篇刘开彦
  • 44篇韩伟
  • 42篇陈育红
  • 41篇孙于谦
  • 39篇陈欢
  • 37篇王峰蓉
  • 32篇莫晓冬
  • 30篇张圆圆
  • 27篇王景枝
  • 21篇陈瑶
  • 20篇赵晓甦
  • 18篇韩婷婷
  • 14篇常英军
  • 13篇吕萌
  • 13篇刘代红

传媒

  • 38篇中华血液学杂...
  • 16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7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与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比较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与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亲缘allo-HSC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移植后aGVHD的发病类型与特点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544例患者中,HLA不相合移植后的aGVHD发生率为50.2%,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移植(20.4%,P<0.001),且发生得更早,但Ⅲ°~Ⅳ°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4.5%比6.8%,P=0.066);全相合移植中肠道aGVHD发生率较高(31.1%),而在不相合移植中以皮肤aGVHD为主(66.5%),肠道和肝脏aGVHD发生率均较全相合移植低;全相合移植发生aGVHD时发热患者比例较不相合移植低(28.9%比47.6%,P=0.028);全相合移植与不相合移植相比,aGVHD总体治愈率低,特别是Ⅲ°~Ⅳ°aGVHD最终疗效差,二线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低于不相合移植(88.9%比98.8%,P=0.006),aGVHD相关病死率高于不相合移植(11.1%比2.4%,P=0.024).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后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患者,但重度aGVHD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一线治疗缓解率相近,但HLA不相合移植患者二线治疗后aGVHD总体缓解率更高.
赵晓甦许兰平刘代红韩婷婷王昱张晓辉闫晨华陈欢韩伟王景枝赵婷李燕张博赵翔宇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HLA抗原移植物抗宿主病成人
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入前死亡原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粒细胞植入前死亡原因及人群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allo-HSCT的全部74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27例患者中有56例(0.75%)在中性粒细胞植入前死亡,中位死亡时间为+7 d(-3 d~+38 d)。急性白血病(AL)、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中位死亡时间分别为+11 d(-1 d~+38 d)、+3 d(-1 d~+34 d)、+16 d(-1 d~38 d)(P=0.013)。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39.3%)、预处理心脏毒性(28.6%)和颅内出血(26.8%)。感染是引起AL和MDS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55.0%、60.0%)。预处理心脏毒性所致死亡主要见于SAA患者(71.4%),而在AL患者中未见到,MDS中仅1例。53.3%的颅内出血死亡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感染、预处理心脏毒性、颅内出血引起植入前死亡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 d(-1 d~+38 d)、+2.5 d(-1 d~+17 d)、+8 d(-3 d~+37 d)(P<0.001)。结论:感染是allo-HSCT患者粒细胞植入前死亡的主要原因,SAA患者应关注严重心脏毒性导致的植入前死亡。
刘竞吕萌张圆圆莫晓冬孙于谦闫晨华王昱许兰平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心脏毒性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发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与预后转归的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SCT)后出现晚发重症肺炎(late-onset severe pneumonia,LOSP)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82例患者的治疗药物启用时间,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χ^(2)检验若涉及多组(n>2),其检验水准采用Bonferroni校正。结果:在82例患者中,LOS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0 d(93~813 d),患者60 d的生存率为58.5%(48/82),其中好转患者对应的中位好转时间为18 d(7~44 d),死亡患者的中位死亡时间为22 d(2~53 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药物启用距离LOSP发病的时间(<10 d vs.≥10 d,P=0.012)和激素启用距离抗病毒药物的时间(<10 d vs.≥10 d,P=0.027)是影响LOSP患者60 d生存情况的因素。根据上述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将患者分为4组:A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B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C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和D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其60 d生存率分别为91.7%、56.8%、50.0%和21.4%。结论:在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患者中,抗病毒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相关,早期加用抗病毒药物且在其后晚加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生存率最高,提示对于病因不明确的LOSP患者需高度怀疑病毒感染继发过度免疫反应的可能。
曹乐清周婧睿陈育红陈欢韩伟陈瑶张圆圆闫晨华程翼飞莫晓冬付海霞韩婷婷吕萌孔军孙于谦王昱许兰平张晓辉黄晓军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肺炎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人腺病毒(HAd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后出现疑似感染症状但感染病原不明的2728例患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AdV DNA,HAdV DNA检测阳性视为HAdV感染。分析HAdV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并根据患者年龄、移植类型、移植年份、随访时间采用巢式病例配对按1∶3匹配了未发生HAdV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HAdV感染组和对照组的临床预后。结果共检测7119份标本,其中36例患者99例次HAdV DNA阳性。36例HAdV感染患者中22例发生HAdV血症;24例除HAdV感染外合并1种或多种其他病毒感染;19例(53%)有发热,25例(69%)有消化道症状,11例(31%)有呼吸道症状,9例(25%)有肝功能异常,6例(17%)有神经系统症状;23例同时发生2度及以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9例患者接受西多福韦抗病毒治疗,其中7例HAdV转阴,2例治疗无效。所有患者随访时间[M(Q_(1),Q_(3))]为496(216,940)d,Kaplan-Meier分析显示HAdV感染组5年总体生存率低于对照组(48.4%±9.2%比91.3%±3.5%;χ^(2)=65.03,P<0.001),移植后5年的非复发死亡率高于对照组(40.8%±8.8%比4.0%±2.0%;χ^(2)=34.17,P<0.001)。结论allo-HSCT后HAdV感染者以消化道、呼吸道症状为主,合并2度以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增加,HAdV感染患者总体生存差,非复发死亡率高。
韩婷婷洪艳魏芳芳孙于谦闫晨华莫晓冬王昱张晓辉许兰平黄晓军赵晓甦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及青少年血液病患者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出血性膀胱炎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儿童及青少年血液病患者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至2016年接受haplo-HSCT的89例儿童及青少年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89例患者中,≤14岁62例(AL童组)、〉14-〈18岁27例(青少年组);男56例,女33例;中位移植年龄10(1-17)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HL)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9例。移植物来源均为骨髓+外周血干细胞。全部89例患者中32例(36%)发生HC,其中迟发型3l例,早发型1例;I度6例、Ⅱ度16例、Ⅲ度8例、Ⅳ度2例;HC发病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5(2-55)d,中位持续时间为19(3-95)d;所有患儿均获得治愈。儿童组HC发病率低于青少年组[27.4%(17/62)对55.6%(15/27)χ2=6.466,P〈0.05]。儿童组中〈5岁组HC发生率低于5-14岁组[0(0/12)对34%(17/50)χ2=4.043,P〈0.05]。结论HC是儿童及青少年血液病患者haplo-HSCT的常见并发症,总体预后良好,年龄是其发生的影响因素。
谢云霞王昱黄晓军许兰平张晓辉刘开彦闫晨华王峰蓉孙于谦孔军高雁群史红鱼刘朵平程翼飞
关键词:出血性膀胱炎
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血液病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对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后造血重建不良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对造血重建不良(PH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aplo-SCT、移植前DSA阳性[2000≤平均荧光强度(MFI)<10000]的血液病患者83例,预处理-3 d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分析移植后PHR(包括原发植入不良和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83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61例,中位年龄39(1~65)岁;应用Kaplan-Meier曲线方法分析显示100 d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0%和90.7%,PHR的发生率为14.7%,3年累计复发率、非复发死亡(NRM)、无事件生存率(EFS)、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6.5%、15.1%、70.8%、79.4%和79.4%。DSA MFI<5000患者(A组,46例)的PHR(4.4%比27.5%,P=0.003)发生率显著低于DSA MFI≥5000的患者(B组,37例);A组患者3年EFS显著高于B组(79.5%比59.8%,P=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DSA MFI≥5000是PHR高发生率的影响因素(HR=6.101,P=0.021);PHR是高NRM(HR=4.110,P=0.026)、低DFS(HR=3.656,P=0.019)和OS(HR=3.656,P=0.019)的影响因素。结论:Haplo-SCT前DSA水平是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患者移植后PHR发生的高危因素。
王志东孙于谦闫晨华王峰蓉莫晓东吕萌赵晓甦韩伟陈欢陈育红王昱许兰平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常英军
关键词:HLA抗原利妥昔单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无原始细胞过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1例临床分析
2020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以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1]。较低危组MDS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纠正血细胞减低、减轻输血依赖、延缓疾病进展以及改善生活质量[2]。这部分患者主要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来那度胺(LEN)、去甲基化药物(HMA)、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合并严重血细胞减少、经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推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但针对血细胞减低、较低危组MDS患者移植治疗的报道不多,allo-HSCT后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尚不明确[3]。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RD-HSCT)、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UD-HSCT)、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较高危组MDS的疗效接近[4,5,6],国内暂时缺乏较低危组MDS患者相关报道。本研究对91例接受allo-HSCT的无原始细胞过多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俞瑜张晓辉王昱陈欢韩伟陈瑶张圆圆陈育红莫晓冬付海霞闫晨华孙于谦王峰蓉王景枝刘开彦黄晓军许兰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细胞减少来那度胺病态造血血液系统疾病原始细胞
微小残留病阳性提示异基因移植前疾病状态处于完全缓解2及以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欠佳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对移植前疾病状态≥完全缓解2(≥CR2)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SCT、移植前疾病状态≥CR2的ALL患者201例;植前1个月、移植后1、2、3、4、6、9、12个月,移植1年后每3个月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MRD;研究移植前MRD、移植后MRD和移植前后MRD动态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01例患者中位年龄18(10.5,29.5)岁,其中男性126例、女性75例;3年累计复发率(CIR)、非复发相关死亡率(NRM)、无病生存(LFS)和总体生存(OS)分别为34%、16%、50%和56%。移植前MRD(pre-SCT MRD)阳性组患者的3年CIR高于阴性组(47%比26%,P=0.003),3年LFS(40%比55%,P=0.047)和OS(42%比60%,P=0.065)低于阴性组;移植后MRD(post-SCT MRD)阳性组患者的3年CIR高于阴性组(73%比22%,P<0.001),3年LFS(28%比56%,P=0.005)和OS(32%比60%,P=0.040)低于阴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pre-SCT MRD阳性和post-SCT MRD阳性是移植后高CIR(HR=1.823,P=0.018;HR=3.474,P<0.001)、低LFS(HR=1.779,P=0.007;HR=2.185,P=0.001)和OS(HR=1.609,P=0.034;HR=1.970,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移植前后MRD均阴性组、移植后MRD无上升组和移植后MRD上升组患者的3年CIR分别是17%、42%和82%(P<0.001),3年LFS为61%、44%和18%(P<0.001)和OS为63%、47%和27%(P<0.001);移植前后MRD动态变化是CIR、L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01)。移植前后MRD动态变化、post-SCT MRD和pre-SCT MRD预测移植后复发的C指数分别为0.669、0.629和0.587。结论对于Allo-SCT前疾病状态≥CR2的ALL患者而言,pre-SCT MRD阳性、post-SCT MRD阳性以及移植前后MRD动态变化都负面影响移植预后。
王志东李思琦孙于谦闫晨华王峰蓉莫晓东吕萌赵晓甦韩伟陈欢陈育红王亚哲刘艳荣王昱许兰平张晓辉刘开彦黄晓军常英军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抗胸腺球蛋白治疗失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安全性和生存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究抗胸腺球蛋白(ATG)治疗失败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接受含相同剂型ATG预处理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因ATG治疗失败接受含相同剂型ATG预处理haplo-HSCT的SAA患者65例(ATG治疗失败组),以患者年龄和移植时间设置分层,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同期行haplo-HSCT且预处理期间首次应用ATG的65例SAA患者作为对照(一线移植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随访资料,分析患者ATG应用后10 d内的预处理相关毒性发生情况及远期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率的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结果:ATG治疗失败组中,男36例,女29例,接受移植时年龄[ M( Q1, Q3)]为16(8,25)岁;一线移植组中,男35例,女30例,接受移植时年龄为17(7,26)岁。在预处理ATG应用10 d内,ATG治疗失败组与一线移植组的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腹泻、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8%(51例)和74%(48例)、45%(29例)和54%(35例)、28%(18例)和25%(16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移植后100 d Ⅱ~Ⅳ度急性移植物体抗宿主病(GVHD)的累积发生率(29.51%±0.35%比25.42%±0.33%)、Ⅲ~Ⅳ度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6.56%±0.10%比6.78%±0.11%)、移植后3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26.73%±0.36%比21.15%±0.30%)、移植后3年总体生存率(79.6%±5.1%比84.6%±4.5%)及移植后3年无失败生存率(79.6%±5.1%比81.5%±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TG治疗失败的SAA患者,接受含相同剂型ATG预处理的haplo-HSCT治疗,早期不良反应和远期生存与未经ATG治疗的移植患者相当。说明ATG治疗失败不显著影响挽救haplo-HSCT对S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俞瑜韩婷婷张圆圆程翼飞王景枝莫晓冬王峰蓉闫晨华陈育红韩伟孙于谦付海霞徐郑丽王昱唐菲菲刘开彦张晓辉黄晓军许兰平
关键词: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胸腺球蛋白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6年
闫晨华陆道培
关键词:免疫调节因子胎盘组织功能紊乱性疾病免疫调节剂健康产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