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仪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救治
  • 6篇创伤
  • 4篇多发伤
  • 4篇伤患者
  • 4篇急救
  • 3篇严重创伤
  • 2篇多发伤患者
  • 2篇严重多发
  • 2篇严重多发伤
  • 2篇咬伤
  • 2篇院内救治
  • 2篇蛇咬伤
  • 2篇视频
  • 2篇手术
  • 2篇急诊
  • 2篇超声
  • 2篇超声评估
  • 2篇创面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大部切除

机构

  • 16篇惠州市第一人...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16篇陈仪
  • 9篇施志国
  • 7篇李王安
  • 6篇林才
  • 6篇曾贤梁
  • 2篇许文卿
  • 2篇高咏萱
  • 1篇刘思苑
  • 1篇刘习红
  • 1篇荆国杰
  • 1篇袁群兰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诊医师应用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急诊医师应用腹部创伤重点超声评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均应用FAST进行心包及腹腔快速评估,再进行进一步的常规CT探查确认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FAST、常规CT检查耗费时间;观察FAST、常规CT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FAST、常规CT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FAST检查耗费时间为(3.4±0.9)min,短于常规CT检查的(10.7±5.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65, P<0.05)。52例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显示9例(17.31%)为阳性, FAST诊断结果显示7例(13.46%)为阳性,常规CT结果显示8例(15.38%)为阳性。FAST、常规CT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 P>0.05)。FAST的诊断准确率为96.2%、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100.0%,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为98.1%、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100.0%, FAST、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检查时应用FAST方案能够有效节约临床抢救时间,可较为准确、快速地对多发伤患者的损伤情况及部位进行判断,且FAST对技术和仪器没有高要求,基层医院同样适合。
施志国陈仪许文卿
关键词:急诊医师
头孢曲松与头孢呋辛预防胃肠手术部位感染临床效果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与头孢呋辛在胃肠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的2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根据抗感染药物的不同分成观察组129例与对照组1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预防术后感染,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感染,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临床一般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总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输血量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检查费用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无关且经对症治疗后自行缓解。结论头孢曲松预防胃肠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同时治疗费用较低,安全性高,比头孢呋辛更适用于胃肠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陈仪
关键词:头孢曲松头孢呋辛
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效果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急诊CT检查确诊的101例骨盆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另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157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骨科损伤控制(DCO)理论开展对应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比较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室指标、骨折复位效果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和Col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DIC及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4 h后,观察组PT短于对照组,HCT、PLT高于对照组,血乳酸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中开展DCO理论能有效提升救治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曾贤梁李王安施志国陈仪林才陈创造
关键词:骨盆骨折院前急救院内救治
毒蛇咬伤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毒蛇咬伤后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255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有无感染情况分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取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导致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5例毒蛇咬伤患者中有44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17.25%,共计培养出6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抗蛇毒血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咬伤时长≥2h及进行切开操作是引起创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毒蛇咬伤后容易出现创面感染,所以需要采取合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感染发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陈仪谢志文
关键词:毒蛇咬伤创面感染病原学特点影响因素
结、直肠手术部位感染的技术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部位感染的技术因素分析及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05~2011-05收治的结、直肠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肺栓塞1例,为患者原发疾病,后经有效处理缓解,无切口感染发生,成功治愈29例,占96.7%。对照组30例中,切口SSI5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成功治愈22例,占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手术中,应重视技术因素对手术过程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手术切口的选择、术中组织的处理、缝口、缝线的选择各方面进行干预,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陈仪
关键词:直肠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
伤口切开VSD负压引流冲洗对提高眼镜蛇咬伤患者皮肤创面救治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对眼镜蛇咬伤患者应用伤口切开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负压引流冲洗对皮肤创面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眼睛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方式,治疗组则使用伤口切开VSD负压引流冲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血常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酸激酶(CK)与谷草转氨酶(AST)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患者的治疗效果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CK水平较治疗前降低,AST较治疗前提高,而治疗组指标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镜蛇咬伤后的处理上,应用伤口切开VSD负压引流冲洗的处理方式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有效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改善血常规指标,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陈仪周伟黄芷琳
关键词:眼镜蛇咬伤皮肤创面
视频回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规范化接诊与院内救治流程改进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视频回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规范化接诊与院内救治流程改进效果。方法选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出车接诊120例多发伤患者数据,即损伤严重评分(ISS分数)多25分的患者,对就诊时间,将前60例患者予以基础方式急救,而后通过视频录像对关键操作指标的时间进行记录,设定为对照组,将后60例患者设定为研究组,抢救后通过视频录像予以回顾,总结同时学习急救流程,强调时间点的有效掌控,提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的观念。对比两组视频回顾的9个时间关键点,同时对视频回顾学习法前后的指标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除多功能监护时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其余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诊救治用时、抢救成功率、患者转运缺陷、抢救物品单元缺失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视频回顾方法应用于诊疗中,有利于创伤急救时效性的提高。
林才荆国杰李王安施志国陈仪曾贤梁徐建安
关键词:救治流程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并行传统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并行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1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救治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诊室滞留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ADL评分、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显著,可推广。
施志国陈仪徐建安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救治
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日常生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4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40例),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P <0. 01),NIHSS评分明显下降(P <0. 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1)。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刘思苑曾亿金袁群兰李王安陈仪
关键词:重度颅脑外伤针对性护理神经功能
视频回顾结合时间轴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与质量被引量:3
2020年
严重创伤导致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健康问题,是36岁以下成人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对严重创伤患者及早进行规范救治可降低致残、致死率。为此,本院创伤中心要求创伤小组严格遵循《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原则并结合复苏时间轴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复苏;每2周抽取一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视频回顾,持续改进接诊与复苏过程中的不足。现笔者回顾分析本院创伤中心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诊复苏的297例严重创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陈创造李王安林才施志国曾贤梁陈仪
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中心时间轴致死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