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芳
- 作品数:21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泉州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和超声诊断眼向小异物的应用(附5例报告)
- 1993年
- 普通x线摄片对体积过小或低密度的眼内异物常难显影而致漏诊,以及对异物和眼球解剖关系难以确定。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和超声扫描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且为横断面断层扫描,能清晰地显示眼眶内各种正常组织结构和异物位置及相关性,弥补普通x线摄片的不足,为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陈伟芳潘秋琴
- 关键词:眼内异物CT超声检查
- 泉州市白内障复明手术人工晶体度数配置状况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调查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的人工晶体(IOL)置入情况,从而优化人工晶体配置。方法统计2012~2013年在福建省泉州市进行的2 692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记录人工晶体置入前度数测量值、术中置入度数和患者置入后1 d的5 m远视力,计算置入人工晶体与测量值的差值,置入后1 d的视力与术前视力的差值。分析人工晶体度数的分布状态,植入人工晶体度数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术后术前视力差值的影响。结果白内障复明手术人工晶体测量值的分布状态:最小值-9 D,最大值34.5 D。<10 D频率为0.6%;10 D≤IOL<15 D频率为2.4%;15 D≤IOL<18 D频率为3.2%;18 D≤IOL<20 D频率为15.1%;20 D≤人工晶体度数<22 D频率为41.3%;22 D≤IOL<24 D频率为30.6%;24 D≤IOL<26 D频率为6.2%;26 D≤IOL≤34.5 D频率为0.6%。其中以21.0 D,20.0 D和22.0 D最多,频率分别为12.5%,11.6%,和10.7%。术中置入人工晶体度数与置入前测量值的差值完全符合(差值为0)者2 340例,占87%,术后视力平均提高4.342行;0.5 D≤相差值≤2.0 D者300例,占11%,术后视力平均提高3.125行,>2.0 D者52例,占2%,术后视力平均提高2.010行。结论人工晶体植入度数的准确性影响白内障术后的恢复视力。在泉州市白内障复明手术中人工晶体总量及常用度数晶体量的配置基本合理,但大部分≤10 D及≥27 D的人工晶体缺如,应根据人工晶体测量度数的频数分布进一步改善人工晶体的配置。
- 林燕瑜施瑜劲陈伟芳郑通美何懿王振亮谢江斌
- 关键词:人工晶体白内障复明
- 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建立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定量研究的小鼠模型,用于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的探讨及治疗方法的评价。方法给氧组16只C57BL/6J小鼠P7到P12置于氧浓度为70%±5%的氧箱,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对照组16只C57BL/6J小鼠生活在正常氧环境中作为对照。P17各再随机分成两组,一组FITC-Dextran灌注后,视网膜铺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生长情况并行视网膜病变评分,视网膜病变评分包括血管生长、血管丛、视网膜外新生血管、中央血管收缩、视网膜出血和血管扭曲;另一组PAS-苏木精染色作眼球冰冻切片,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结果给氧组视网膜血管分布及形态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给氧组视网膜中央毛细血管闭塞,大血管管径粗细不均,周边更扭曲,血管丛增生,荧光素渗漏。给氧组视网膜病变总分用四分位数表示为10(9,10),而对照组为0.5(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给氧组为58.2±9.9,而对照组小于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氧可诱导建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其发生与缺氧有关。采用F1TC-Dextran造影铺片是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方法。
- 庄国斌陈伟芳唐罗生
- 关键词: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动物
-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晶状体后囊破裂原因的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方法269例(301眼)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中29眼(9.64%)晶状体后囊破裂,其中25眼玻璃体脱出,相应处理后25眼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分析后囊破裂原因:11眼因水分离或娩核造成截囊口后裂、囊袋撕脱;14眼注吸皮质时误吸周边部前囊或直接损伤后囊;4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前已有后囊破孔。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与手术熟练程度、水分离、娩核、截囊方法、手术设施、白内障类型有关。
- 陈伟芳连洁蔡卫国王家平
-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囊破裂
- 眼眶异物伤致眶尖综合征一例
- 1994年
- 患者男,19岁。患者自2米高处跌下,树枝叉刺入左眼眶,随即脱出,即觉左眼球胀痛、视力丧失、上脸下垂,伴有恶心,未昏迷。当即于当地卫生院清创,自创口内夹取几块树皮,并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4天后,就诊我院。检查:全身未见异常。左眼:黑蒙,下睑皮肤偏鼻侧一13mm×2mm大小的伤痕,上睑下垂,皮下可触及捻发音,眼部感觉过敏。
- 陈伟芳
- 关键词:眼眶异物眶尖综合征视力丧失下睑皮肤胀痛
- 白内障手术致角膜后弹力层部份撕脱
- 2001年
- 陈伟芳王荣光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
- 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32例临床分析
- 2006年
- 泪小管断裂是眼睑外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内毗部的下睑裂伤常伴有下泪小管的断裂,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物,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断裂下泪小管吻合术,效果良好。我院自1994年1月-2005年9月共收治32例下泪小管断裂。现报告如下:
- 连洁陈伟芳庄国斌
- 关键词: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硬膜外麻醉导管下泪小管吻合术眼睑外伤支撑物
- 复方樟柳碱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目前治疗的方法大多数降低眼压,对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尚无有效的方法。本文应用复方樟柳碱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获得一定的效果。
- 林朝斌陈伟芳
-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胞二磷胆碱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疗效分析
- 3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临床分析
- 2000年
- 陈伟芳王家平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外科手术
- 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于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2015年期间我院复发性翼状胬肉60例(63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术,随机分为试验组(A)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B)应用缝线法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观察手术时间、术后眼部症状、愈合、复发率、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2组间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眼部症状、愈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A组均优于B组。结论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手术时间、术后症状、愈合、复发率、不良反应更优,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 蔡卫国王秀春陈伟芳郑通美
- 关键词:纤维蛋白胶复发性翼状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