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能谱CT低管电压对下肢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低管电压技术对下肢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下肢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管电压分别为120kV、100kV及80kV,其余扫描参数保持一致。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三组下肢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1三组图像血管CT值C组最高,A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CNR、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辐射剂量C组最低,A组最高。与A组相比,B、C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分别降低35.8%、34.9%、34.4%及65.8%、64.4%、6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管电压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可大大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 赵小英赵金影吴兴旺陈坚刘斌
- 关键词:下肢血管CT血管成像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
- 郑穗生周勇陈坚刘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影像诊断
- 文献传递
- 自动管电流调节下不同管电压及噪声指数对下肢动脉CTA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下不同管电压及噪声指数对下肢CTA扫描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行下肢CTA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管电压和噪声指数分别为100 kV、15,80 kV、15及100 kV、20。扫描时在配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条件下,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3组下肢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SNR、CNR及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血管CT值、CNR及SNR,B组高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辐射剂量C组最低,容积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减低50.45%、52.09%、51.89%,较B组减低34.78%、34.90%、35.59%,C组与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CTA使用ATCM在适当范围内噪声指数增加辐射剂量降低,而管电压降低图像对比增加。
- 赵小英赵金影吴兴旺陈坚刘斌
- 关键词:噪声指数
- 不同重建方法和成像方式在提高CT尿路造影图像质量中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能谱成像(85keV)及呋塞米改良法在提高CT尿路造影(CTU)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常规CTU扫描后,采用能谱CT行排泄期扫描,常规扫描方式下排泄期图像分别利用FBP、ASiR 30%重建,能谱成像选择85keV时的图像。对同期32例患者采用呋塞米改良法CTU成像,采用FBP法重建。根据不同的扫描模式和重建算法,分为传统FBP组、传统ASiR组、能谱组和改良组。观察并分析4组图像,测量并比较硬化性伪影明显层面肾盏旁硬化性伪影和输尿管连续性评分及肾脏的噪声、SNR、CNR。结果 传统FBP组、传统ASiR组和能谱组患者输尿管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P=0.49),改良组输尿管连续性评分明显优于传统FBP组(χ-2=24.30,P〈0.05)。4组肾盏旁硬化性伪影评分、噪声、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传统ASiR组、能谱组、改良组肾盏旁硬化性伪影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SD、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传统FBP组噪声比较,传统ASiR组降低约16.00%,能谱组降低约51.13%,改良组降低约27.11%;与传统FBP组SNR比较,传统ASiR组增加约21.11%,能谱组增加约42.01%,改良组增加约77.31%;与传统FBP组CNR相比,传统ASiR组增加约21.01%,能谱组增加约39.00%,改良组增加约53.02%。结论 改良法降低CTU硬化伪影效果最佳,其次为能谱成像(85keV)。能谱CTU降低噪声效果最佳,其次为改良法及ASiR。改良法对输尿管连续性显影效果最好。
- 余玲刘斌汪洁陈坚刘文冬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 MSCT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冉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 MSCT 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 58例64层 MSCT 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 64层 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 郑穗生周勇陈坚刘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胼胝体发育不全并颅内畸形的CT诊断被引量:2
- 1999年
- 刘斌陈坚奚美芳王孟鼎
- 关键词:胼胝体发育不全并发症
- 48例脊柱结核的CT诊断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脊柱结核的CT资料。结果脊柱结核的CT特征为:①椎体多呈洞穴样、隧道样骨质破坏,其内可见砂粒样至米粒样高密度死骨片,破坏区周边骨质硬化;②椎体骨质密度硬化增生;③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④椎旁、椎管内及腰大肌冷脓肿形成;⑤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塌陷;⑥脊髓造影CT扫描能进一步显示椎管内脓肿及硬膜囊脊髓受压情况,并可发现脊髓萎缩和蛛网膜下腔粘连。结论CT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刘斌王朝珍王孟鼎奚美芳陈坚
- 关键词:脊柱结核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