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老年
  • 7篇护理
  • 4篇血压
  • 3篇干预
  • 2篇低血压
  • 2篇动态血压
  • 2篇动态血压监测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压监测
  • 2篇体位
  • 2篇体位性低血压
  • 2篇杓型
  • 2篇杓型高血压
  • 2篇老年病
  • 2篇老年病科
  • 2篇老年患者
  • 2篇患者护理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机构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5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10篇陈娜丽
  • 2篇胡丙清
  • 2篇郦忆文
  • 2篇张华
  • 1篇周守兵
  • 1篇李秀川
  • 1篇王丽
  • 1篇杨静雅
  • 1篇冯莹莹
  • 1篇陈森
  • 1篇胡春荣
  • 1篇陈森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与ACEI/D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其ACE I/D基因多态性,然后对其全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ABPM结果分为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组。结果 DD型在非杓型组比例显著升高,II型在杓型组比例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ID型在非杓型组比例高于杓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与ACE基因DD型相关。
胡丙清陈森陈娜丽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ACE基因多态性
5A模式护理干预方案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老年综合征及衰老相关疾病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也被称为立位性低血压,是指改变体位为直立位3min内,患者出现头晕、恶心、...
陈娜丽
关键词: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
约束决策轮及其等级在老年病科约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约束决策轮及其等级在老年病科约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01—2018-12月659例老年病科住院患者。2018-01月前,患者执行约束前均采用常规评估方法;2018-01月起,患者执行约束前均采用约束决策轮及其等级评估方法。依据不同时间段约束评估方案的不同,将2017-01—12月的39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01—12月的26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如果使用约束措施采用常规的身体约束方法,观察组患者如果使用约束措施采用约束决策轮及等级评估方法。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约束使用率及约束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压疮、皮肤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肌力丧失、平衡障碍及增加焦虑、烦躁和敌对心理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组共实施身体约束104例,约束使用率为15.8%,其中对照组约束使用率为19.6%,观察组约束使用率为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身体约束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皮肤损伤、心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肌力丧失、平衡障碍等不良事件。结论采用约束决策轮及等级评估方法可以减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身体约束非计划拔管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陈娜丽王丽崔智君韩小娟蒋春艳
关键词:非计划性拔管老年
约束决策轮及等级在老年病科约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约束常被用于保护患者安全、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医疗辅助措施,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身体约束会带来很多的负性结果,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约束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医疗干扰防止患者的非计划拔管.有研究调查显示,医院...
陈娜丽
关键词:老年病科身体约束临床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的排班与分层级使用的探索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实行APN排班,分层级使用护士,满足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方法以护士长领导下高年资护士责任组长(N3N4N5)——责任护士(N2)——助理护士(N1)的层级管理梯队,围绕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及内涵实行三班制(APN)排班,减少交班次数,落实各级岗位职责,体现能级效应,弹性排班。护士长动态调整排班,高年资能力强护士重点关注危重抢救患者的整体护理,低年资护士在高年资护士指导下进行护理工作。结果各班均有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保障护理工作安全,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减少交接班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结论 APN排班体现了护理排班无缝隙衔接,满足患者的需求,分层次使用发挥其潜在能力。
陈娜丽
关键词:护士排班
预见性护理干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13年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另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5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张华陈娜丽杨静雅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并发症老年
应用鱼骨图对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一次性无菌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堵管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6根鱼骨图分析PICC堵塞的可能原因,制定护理对策,包括建立PICC维护小组,置管前做好宣教工作,规范置管操作流程及导管日常维护,加强巡视,并进行院外指导。结果:PICC置管96例患者,发生堵管8例,发生率为8.33%。包括与患者疾病有关的因素2例;与置管有关的因素1例;与导管选择和输注药物有关的因素2例;与出院维护中断有关的因素1例;与日常维护有关的因素1例;与液体中断输入时间过长有关的因素1例。结论:应用鱼骨图可以分析老年患者PICC堵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非预期拔管,提高护理质量。
陈娜丽张华胡春荣
关键词:导管留置导管堵塞护理
TP mRNA的表达水平与培美曲塞时辰给药的基础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制造肺腺癌A549细胞的移植瘤模型,依据每昼夜的08:00、16:00、24:00三个时辰给药,研究是否存在时辰效应,分析TPmRNA表达与培美曲塞时辰给药的疗效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株。统一光照条件(光照时间08:00~20:00,黑暗时间20:00—08:00)饲养裸鼠,在裸鼠的颈部皮下接种约1.0×10^7个肺腺癌细胞株,待肿瘤体积生长至0.5—1.5cm^3,随机将荷瘤鼠分为4组,每组10只,每组严格按照每昼夜24小时的三个时辰即08:00(0HALO,HoursAfterLightOnset即光照后0h)、16:00(8HALO)和24:00(16HALO)给药,另外一组为对照组,腹腔给予同体积的无菌蒸馏水。按照150mg/kg给予培美曲塞二钠,连续给药4d,每昼夜一次。按照每周测量数据计算移植瘤体积,绘制瘤体的生长曲线、称瘤重和计算抑瘤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移植瘤组织中TP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08:00组抑瘤率最大(P=0.002),瘤体积生长最慢(P=0.038),TPmRNA表达水平较高(P〈0.01)。结论培美曲塞时辰给药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并且08:00组效果佳证明有时辰节律。初步认为TPmRNA可以作为预测培美曲塞抗肿瘤的疗效因子,为培美曲塞的合理化和个体化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冯莹莹周守兵郦忆文陈娜丽
关键词:TPMRNA培美曲塞时辰化疗昼夜节律
5A模式护理干预方案在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5A模式护理干预方案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病人入组先后顺序,将46例老年OH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3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根据护理程序实施标准护理措施,干预组以5A护理模式实施慢性病管理,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对2组病人OH知晓率、不良症状出现频次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的OH知晓率和7 d不良症状出现频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的OH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病人的不良症状出现频次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5A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老年OH认知,减少不良症状出现频次,提高护理满意度。
陈娜丽崔智君李秀川郦忆文张华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知晓率老年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与转换酶(ACE)I/D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杓型和非杓型高血压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 I/D基因多态性,并检测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及其相应的LVMI的差异。结果 196例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高血压比例为35%,II基因型频率为24%;ID型为35%;DD型为41%;I等位基因频率为41%;D等位基因频率为59%。而杓型高血压患者中II基因型频率为47%;ID型为32%;DD型为21%;I等位基因频率为63%;D等位基因频率为37%。二组ACE基因型频率及ACE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42、0.004)。23种基因型LVMI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老年非杓型高血压与ACE基因DD型相关;DD基因型的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胡丙清陈森陈娜丽
关键词:ACE基因多态性动态血压监测非杓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