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振荡电位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黄斑
  • 2篇电位研究
  • 2篇振荡
  • 2篇植入
  • 2篇植入术
  • 2篇手术
  • 2篇内障
  • 2篇白内障
  • 2篇玻璃体
  • 1篇电图
  • 1篇严重眼外伤
  • 1篇眼台
  • 1篇眼外伤
  • 1篇义眼
  • 1篇义眼台
  • 1篇摘除
  • 1篇植入手术

机构

  • 9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陶明
  • 8篇张文芳
  • 1篇李惠玲
  • 1篇张文方
  • 1篇金婉容
  • 1篇陈盛举
  • 1篇杨旸

传媒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兰州医学院学...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新医药

年份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分析比较几种光凝器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应用价值 ,并探讨光凝术的时机。方法 选用半导体 5 3 2倍频激光格栅光凝黄斑囊样水肿 6 4眼 :播散性光凝治疗早期非缺血型RVO 3 2眼 ;全视网膜光凝缺血型 6 0眼 (其中 3 9眼是由非缺血型转化为缺血型 ) ,1 4眼应用 81 0半导体激光治疗。结果 格栅光凝黄斑囊样水肿有效率为 75 0 0 %,视力进步 5 1 5 7%。非缺血型RVO 6个月后出血吸收率71 87%,视力进步 43 75 %,1 2 5 %转化为缺血型。 2 1眼缺血型RVO5 3 2倍频激光治疗有效率 2 3 81 %,出血吸收后补充光凝 42 86 %,无效 3 3 3 3 %;由非缺血型转化为缺血型的有效率为 84 6 2 %,视力进步3 3 3 3 %;81 0半导体激光治疗 1 4眼 ,有效率 1 0 0 %,视力进步 2 8 5 7%。结论 黄斑囊样水肿应尽早行光凝术 ,应选择波长大于 5 1 4mm的激光器 ;非缺血型RVO早期光凝仍无法阻止新生血管的产生 ,其治疗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缺血型RVO应尽早进行全视网膜光凝 ,但伴明显出血时应选择红光治疗。
张文芳陶明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光凝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BVI倍频532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研究和分析用BVl5 3 2倍频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用法国BVl5 3 2倍频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患眼 2 0 0眼。结果 视网膜周边干性裂孔和视网膜周边变性单纯用激光治疗 76眼 ,成功 72眼 ,占 94.2 1 % ,失败 4例是因玻璃体有牵引 ,结合局部垫压后成功 ;不放液巩膜外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 6 8眼 ,一次激光封孔成功 5 6眼 ,占 82 .4% ,1 2例因视网膜下液较多失败 ,后经使用中药、脱水剂等治疗后 ,8例二次光凝成功 ,4例失败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成功 1 8例 ,失败 4例 ;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 1 2眼 1 0 0 %手术成功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术中及术后激光封闭裂孔 2 6眼 ,成功 1 0 0 %。结论 BVl 5 3 2倍频激光治疗和预防视网膜脱离成功率高、创伤小 ,周边视网膜裂孔和变性激光治疗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激光可根据病情在术中、术后选择 。
张文芳陶明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0例
2003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 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4例,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6例,术中鼻上方睫状体平坦部加玻璃体腔灌注,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10例中囊袋内植入2例,睫状沟缝合固定8例。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6例,无明显改善4例。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摘除瓦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中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
杨旸张文芳陶明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术后白内障摘除睫状体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的振荡电位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振荡电位在高度近视眼及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客观视功能检查中的意义。方法 对 14只高度近视眼不伴有黄斑病变的患者和 15只高度近视眼伴有黄斑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振荡电位的检测 ,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及其之间进行对比研究 ,以Σ O为观察指标 ,观察其不同的变化及规律。结果 (1)高度近视眼患者的振荡电位较正常组低 (P <0 .0 1) ;(2 )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患者较高度近视眼不伴有黄斑病变患者的振荡电位低 (P <0 .0 1) ;(3)高度近视眼和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患者的振荡电位较正常眼低 (P <0 .0 1)。结论 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 ,振荡电位随之下降 。
陶明张文芳
关键词: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振荡电位视功能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视网膜电图的振荡电位 (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是叠加在 ERG b波上升枝的数个小而快的有节律的一串子波。6 0年代初期国外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电生理检查中。较为公认的看法是 :振荡电位起源于内层视网膜 ,可能是代表从无长突细胞到双极细胞间的抑制性反馈回路。振荡电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 ,预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及提供激光治疗的适应证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振荡电位对中央静脉阻塞的早期诊断和分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方法 ;振荡电位对静脉阻塞在判定病情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视网膜脱离患者患眼的振荡电位振幅降低甚或消失 。
陶明张文芳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DRRP
BVI532倍频激光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BVI5 32倍频激光治疗各种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法国BVI公司生产的5 32倍频激光治疗 89例 132眼不同的黄斑水肿 ,于黄斑区进行直接或格栅光凝。结果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有效 47眼 (占 6 5 .3% ) ,视力提高 2 6眼 (占 36 .1% ) ,视力不变者 35眼 (占 48.6 %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治疗有效 5 0眼 (占 83.3 % ) ,视力提高 2 8眼 (占 46 .7% ) ,视力不变 2 0眼 (占 33 .3% )。两种黄斑水肿的总有效率为 73.5 % ,视力提高为 40 .9% ,视力不变为 41.7%。结论 :BVI5 32倍频激光治疗各种黄斑水肿疗效肯定 。
张文芳陶明陈盛举
关键词:黄斑水肿激光治疗
两种义眼台植入方式的比较被引量:7
2004年
陶明张文方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眼外伤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异物摘除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等治疗严重眼外伤46例54眼。观察并发症及视力情况。结果 外伤性白内障32眼中9眼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8眼眼内异物摘除率为96%;术后视力提高41眼(76%),视力不变者7眼(13%),视力下降者6眼(11%);致盲率由术前的47/54(87%)降低到21/54(39%),其中视力>0.3者18眼(33%)。结论 正确掌握玻璃体手术技术,严格选择适应症及手术时机,可以挽救大多数伤眼,并能获得一定的视功能。
张文芳陶明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振荡电位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振荡电位的检测 ,观察振荡电位在 AMD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32例 AMD患者进行振荡电位的检测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主要观察指标 :Σ0、 0 1 、 0 2 、 0 3、 0 4、及其峰时值 T1 、 T2 、 T3、 T4的变化。结果 :1AMD前期患者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 (P>0 .0 5 )。 2 AMD中、晚期患者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 (P<0 .0 1)。异常率为 5 4% ,晚期异常率为 10 0 % (14/ 14) ,且振荡电位由常出现的 4个小波变为 2~ 3个小波。结论 :在 AMD患者中 ,振荡电位随着黄斑病变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 ,所以振荡电位不仅可以应用于视网膜血循环有关的疾病的检测中 ,而且可作为一个判断其病情、随访的指标应用于
陶明金婉容张文芳李惠玲王阳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振荡电位AM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