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之波
- 作品数:35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CD15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CD15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使用siRNA干扰hUC-MSCs表面CD151,实验分为实验组(siRNA-CD151组)和对照组(siRNA-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72 h后hUC-MSCs CD151及其它细胞表型,von Kossa和油红O染色检测体外成骨、成脂诱导分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 CD15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mRNA的表达量;ELISA检测hUC-MSCs HGF分泌量。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干扰72 h hUC-MSCs实验组CD151(11.97±2.63 vs95.66±1.56;P<0.01)和CD105(93.66±0.21 vs 83.37±0.71;P<0.0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 CD151 mRNA变化和流式结果一致。(2)给予siRNA-CD151后能够减缓细胞周期进展,表现为细胞G1期增多,S期减少。(3)实验组hUC-MSCs HGF和TGF-β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而COX-2表达量升高(P<0.05),IDO无明显改变;ELISA检测显示实验组hUC-MSCs HGF分泌量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体外干扰CD151后hUC-MSCs仍保持干细胞表型,体外成脂诱导分化能力无明显变化,但成骨诱导分化能力、增殖能力和相关免疫调节因子表达发生改变。
- 罗伟峰韩之波杨舟鑫李丽娜及月茹王有为李萡李扬秋韩忠朝
- 关键词:CD151间充质干细胞RNA干扰免疫调节
- 低氧条件下干细胞因子在MCF-7乳腺癌细胞表达及调控机制
- 目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是一种分泌型的生长因子,起初认为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早期造血调控。后续研究发现,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c—kit)不仅在造血细胞中表达,并且表达于前列腺癌,乳癌,卵...
- 任贺赵辉韩之波韩忠朝
-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
- 基质细胞抑制HL-60细胞凋亡机制初探被引量:2
- 2005年
- 许贞书刘拥军吕璐璐韩之波王彤陈志哲韩忠朝
- 关键词:基质细胞HL-60细胞凋亡髓系白血病细胞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体外诱导分化
-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多系分化潜能。方法取 BaIb/c 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低糖培养液中培养出贴壁生长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周
- 许贞书刘拥军吕璐璐韩之波王彤陈志哲韩忠朝
- 关键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生物学特性
- HAPO-新型的促进血液和血管增殖的干细胞因子的研究
- 刘拥军卢士红徐斌杨仁池任倩刘斌陆敏闫凤英韩之波韩忠朝
- HAPO是该实验室新发现的干细胞因子,根据其氨基酸序列,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克隆出其cDNA,在大肠杆菌系统中成功表达并纯化制备出重组人多肽因子,生物学活性分析显示这种新发现的因子具有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液血管增殖干细胞因子
- 不同供者来源及不同传代次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检测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目前对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的表达尚无统一定论。目的:探讨不同供者来源和不同传代次数的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表达端粒酶活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9-08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材料:成人脂肪组织来源于天津怡丽医学美容整形门诊接受抽脂术的5例健康供者,Hela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细胞中心提供。方法:分别从每例健康供者抽取20mL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以Hela细胞作为对照,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主要观察指标: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表型、分化潜能,RT-PCR法检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基因的表达,TRAP-ELISA法检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实验分离得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显微镜下呈梭形,当细胞密度较大时表现出漩涡状生长;CD19,CD34,CD11b,CD45,HLA-DR呈阴性表达,CD73,CD90,CD105呈阳性表达;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明显红色油滴,成骨诱导后VonKossa染色可见黑色颗粒,提示有钙沉积。P1,P4,P7代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不表达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5例不同供者来源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亦均不表达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Hela细胞具有端粒酶活性,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结论:不同供者来源和不同传代次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不表达端粒酶mRNA,也无端粒酶活性。
- 池颖王有为韩之波韩忠朝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端粒酶
- 胎儿肺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重编程初探
- 2014年
- 该文主要研究将进行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lung,FL-MSCs)转变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首先使用酶消化法对胎儿肺部组织进行分离,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并成功获得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使用共聚焦技术检测获得的细胞,发现角蛋白表达呈阴性;共聚焦技术检测c-Myc、Oct4、Nanog以及Nestin四个干性相关因子,发现它们呈阳性;检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判断标准;然后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向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经过以上实验鉴定获得的成纤维细胞为FL-MSCs。使用Yamanaka四因子体系对FL-MSCs进行诱导,可以形成类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细胞)的克隆,采用核型分析、STR检测分析以及畸胎瘤形成实验初步验证获得的克隆为iPS。
- 池颖杨少光徐方运王有为韩之波赵钦军马凤霞陈芳卢士红韩忠朝
-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
- 白细胞介素4调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造血支持能力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被认为在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在各种炎症因子作用下生物学功能的变化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探讨了白细胞介素4(IL-4)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的多种生物学特性以及造血支持作用的影响。方法:IL-4刺激UC-MSC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免疫表型;使用MTT检测细胞活力改变,并使用Brd U-ELISA的方法,检测其增殖能力;使用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来检测UC-MSC成脂和成骨分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UC-MSC中mRMA表达的差异;收集IL-4刺激的UC-MSC的上清,检测其在促进CD34+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IL-4刺激后,UC-MSC表面的CD11b、CD19、CD34、CD45、CD73、CD90、CD10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和HLA-ABC并未有明显改变。MTT和Brd U-ELISA都表明,IL-4处理组UC-MSC的增殖在72 h后相对于未处理组明显下降(P<0.05)。IL-4处理后,UC-MSC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未检测到明显的变化。此外,IL-4可以明显增强UC-MSC中IL-6mRNA表达(P<0.01),增强UC-MSC培养上清的促CD34+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集落形成能力(P<0.01)。结论:IL-4可以抑制UC-MSC增殖,促进UC-MSC造血支持能力。
- 杨舟鑫韩之波贾兵兵王国付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4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背景:已有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和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具有显著疗效。但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后是否会促进体内肿瘤生长是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这部分内容研究尚少。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荷瘤裸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BALB/c裸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随机抽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裸鼠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个剂量组尾静脉注射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为4×104、2×105和1×106个,共给予2次,间隔2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观察周期为6周。结果与结论:模型对照组肿瘤体积呈持续增长趋势,观察结束后各剂量组与同期模型对照组动物相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抑制肿瘤体积及质量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各有1只动物肺脏可见转移瘤。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促进MCF-7裸鼠肿瘤的生长,但可促进MCF-7裸鼠转移瘤的形成。
- 韩丽鑫韩之波耿洁王斌严淑玲毛爱斌韩忠朝
-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移植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CF-7
- 茂原链轮丝菌转谷氨酰胺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被引量:13
- 2005年
- 利用PCR方法从茂原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mobaraense)基因组DNA扩增出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icrobialTransglutaminase,MTG)的基因片段,并构建表达质粒pET_MTG。后者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得到高效表达,但表达的MTG存在于包涵体中。经洗涤、变性和复性,并以强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了SDS_PAGE纯的MTG,并具有与天然酶几乎相同的比活性。此项工作为工业化生产MTG打下了基础。
- 徐斌韩之波杨萍刘拥军李妍涵韩忠朝
- 关键词: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大肠杆菌包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