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秀敏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克隆
  • 1篇原核
  • 1篇原核表达
  • 1篇绦虫
  • 1篇田氏
  • 1篇同源性
  • 1篇同源性分析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海田鼠
  • 1篇尾蚴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细粒棘球绦虫
  • 1篇细粒棘球蚴
  • 1篇六钩蚴
  • 1篇囊尾蚴
  • 1篇克隆及原核表...
  • 1篇克隆与序列分...
  • 1篇棘球绦虫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兰州医学院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青海省地方病...
  • 1篇青海省疾病预...

作者

  • 3篇贾万忠
  • 3篇韩秀敏
  • 2篇史大中
  • 1篇王虎
  • 1篇李立
  • 1篇李建秋
  • 1篇杨玉荣
  • 1篇杨永海
  • 1篇娄忠子
  • 1篇闫鸿斌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青海田鼠体内囊尾蚴分类学地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青藏高原青海田鼠(Microtus fuscus)体内首次发现了一带属绦虫新种的幼虫。形态学研究表明,该囊尾蚴头节具有带属绦虫典型的特征,头节上有2圈钩和4个吸盘。利用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囊尾蚴与其他带属绦虫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加之其特有的中间宿主和地理分布,该囊尾蚴可明确被鉴定为带属绦虫一新种囊尾蚴,遂将其命名为田氏囊尾蚴(Cysticercus tianguangfui n.sp.或者Taenia tianguangfui larva n.sp.)。
范彦雷娄忠子李立闫鸿斌韩秀敏李建秋刘聪暖杨玉荣McManus D P贾万忠
关键词:青藏高原青海田鼠系统发育分析
青海省羊源细粒棘球蚴EG95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从青海省羊源细粒棘球蚴中提取基因组DNA ,用EG9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克隆至 pGEM TEasy载体上 ,经PCR、EcoRⅠ酶切和测序鉴定后 ,用DNAstar软件对 3个克隆的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 ,EG95基因的 3个序列 (EG95 QH 1、EG95 QH 2和EG95 QH 3)的片段大小为 14 35~ 14 37bp ,与GenBank中的EG95基因同源性为 73.2 %~99.2 % ,差异集中在内含子区域。其中EG95 QH 1、EG95 QH 3与GenBankEG95XJ ag、EG95 4序列的同源性较高 ;EG95 QH 2与GenBank中EG95 1、EG95 2、EG95 3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 ,青海羊源细粒棘球蚴EG95基因的 3个序列为EG95基因家族的成员。
韩秀敏史大中贾万忠杨永海王虎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克隆同源性分析包虫病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EG95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6
2005年
利用RT PCR从激活的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中扩增了EG95 cDNA,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1上,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BL21,用IPTG诱导重组菌株表达了融合蛋白质。结果表明,从六钩蚴中克隆到了EG95 cDNA,序列长度为481 bp,包括471 bp的开放阅读框,与新西兰株EG95抗原基因序列完全一致;SDS PAGE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质粒产生了约42 ku的目的带,其中EG95蛋白质的分子质量约为15.2 ku,与预期结果一致;Western blotting试验检测表明,融合表达产物可与囊性包虫病人血清发生反应。试验结果提示,EG95 基因高度保守,所表达的EG95蛋白作为抗原疫苗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韩秀敏贾万忠史大中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克隆原核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