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秋波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借鉴国外私有林管理经验探讨中国新农村建设集体林权制度被引量:4
- 2010年
- 本文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林业产权改革有利的政策条件及契合点,通过借鉴国外私有林经营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国家对林业的投入和扶持等建议,以期推动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健康发展。
- 韩秋波彭道黎
-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私有林
- 高校德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996年
- 改革开放,给高等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高等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种挑战集中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尤其是跨世纪高科技,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在这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然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
- 李芳韩秋波
- 关键词:高校德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德育思想政治工作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分析——以福建省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林业发展动力机制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探讨了南方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对于促及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同时探寻推进林业产权改革的政策条件及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点。认为巩固集体林权改革的成果,需要借鉴国外社区林业、林业者协会、设立专项基金等做法。
- 韩秋波彭道黎
- 关键词:林业产权新农村建设
-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
- 2002年
- 韩秋波
-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规律大学生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 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回顾被引量:1
- 2009年
- 林权制度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林权改革是林业改革的核心。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目前林权权属的不明确及不断地林权改革导致的不稳定性以及相应的融资及实施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使得林权改革仍需不断努力。从法律、政策和制度上明确产权,建立或调整相应的配套法律、政策措施,建立并完善多种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体制,及相应的支持体制。提高林区农民收入,处理好林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提高林业生产力,建立好林业产业体系等。
- 韩秋波
-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林业产权
- 试论市场经济下高校德育
- 2003年
- 改革开放 ,给高等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给高等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种挑战集中体现在人才的竞争 ,尤其是跨世纪高科技、高层次人才的竞争 ,在这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必然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 ,高等学校的德育 。
- 韩俊彦徐华洁韩秋波
-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德育适应性
- 五种落叶松种子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6
- 1995年
- 应用SEM对兴安、长白、华北、新疆、日本落叶松10个种源种子种体、种翅的9个特定部位的表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种的落叶松,其种子表面结构各具特点。②同种不同种源间,种子表面结构基本一致。③同一种子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面结构特征,选择同一部位才能进行种间比较。④在选定的9个特定部位,种子表面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⑤每种种于至少在2~3个位点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⑥种子表面结构的差异是由于其外表皮细胞特征及干燥时收缩状况不同造成的。
- 王建中王瑞勤付慧杰韩秋波
- 关键词:落叶松种子扫描电镜
- 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启示
- 2007年
-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科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指导。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科学发展观给新时期的教育以诸多的指导和启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需要;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层面的改革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实践的交融、链接,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教育科学发展之路。
- 韩秋波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
- 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 本文从林学、法学的视角,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林权制度变迁,认为时代发展、新农村建设对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中央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以及福建、江西等省的有益经验,使新时期集体林业产权改革的全面推广具备了更...
- 韩秋波
- 关键词:集体林产权制度
- 和谐社会呼唤青年具备先进的绿色文化理念被引量:3
- 2008年
- 绿色文化是现代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要求青年具备环境意识、环境理念,继而形成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相应地,社会、学校要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天人和谐的自然观、自然资源的价值观、关爱自然的道德观、永续利用的消费观等几方面对青年进行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发挥绿色文化的生产力功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 韩秋波
- 关键词:绿色文化生态文明青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