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家宁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5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黄宗羲
  • 4篇政治
  • 2篇政制
  • 2篇政治思想
  • 2篇秩序
  • 2篇儒家
  • 2篇清代
  • 1篇新儒家
  • 1篇心性
  • 1篇心学
  • 1篇性善
  • 1篇性善论
  • 1篇学科
  • 1篇学理
  • 1篇学术流变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脉络
  • 1篇政教关系
  • 1篇政体
  • 1篇政治视域

机构

  • 7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佛罗里达州立...

作者

  • 12篇顾家宁
  • 2篇梁涛

传媒

  • 2篇政治思想史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中国哲学年鉴
  • 1篇原道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今内外 连珠合璧——21世纪以来中文学界黄宗羲研究述评
2022年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不仅深刻影响了清代学术的发展走向,更对近代思想学术变迁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晚清以来,黄宗羲一直深受思想、学术界瞩目,相关讨论、研究可谓层出不穷成果丰硕。受时代风潮、学术流变等因素的影响,黄宗羲研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与特点,某种意义上正可以视作20世纪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一面侧影。
顾家宁
关键词:黄宗羲清代学术学术流变明末清初
秩序重建的政治之维——黄宗羲与近世政治思维的突破被引量:1
2012年
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环境中,文明秩序的重建无疑是儒者致思的焦点。在黄宗羲那里,政治维度的思考构成了秩序重建的中心议题。黄宗羲的思考包含了三个层面:以道德事功为主轴的精神秩序的重建、以天下公义为旨归的法原重构、以混合政体为中心的政制更革。其思想体现了宋明儒学政治思维在数百年时势变迁中保有的相对连续性。同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又使黄宗羲能够以更加透彻的批判眼光提出某些极具突破性的洞见。黄宗羲的思想史地位,正在于以一种批判吸收的双重视角将近世儒家政治思维予以充分展开,从而在儒家传统的同一性、延续性中展现出时代的鲜活感。
顾家宁
关键词:黄宗羲秩序重建混合政体
“自私自利”与“纯乎天理”——黄宗羲人性论的政治学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黄宗羲的人性论存在着"自私自利"与"性善论"两大论题,两者各自因应了明清之际秩序重建的两大主题:解构专制皇权以保障民财民产,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背景中维系道德伦理。在黄宗羲的秩序规划中,处理两者之间张力的途径,一是在形而上层面改造程朱理学的性二元论,缓解理气、性情之间的对立紧张;二是以"絜矩之道"为原则,确立起一套保障民生的新制度论以沟通理、欲。"自私自利"着眼于对民财民命之保障,而"性善论"则指向对于有位者的道德要求,两者分置于不同层面,共同为一种着眼于天下之公而保持儒家道德传统的新秩序构建提供人性论基础。
顾家宁
关键词:黄宗羲自私自利性善论
秩序与心性:经世视域中的黄宗羲心学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在黄宗羲思想研究中,心性与政治之关系并未得到充分讨论。心性之学实为黄宗羲秩序重建的全副努力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心学理论建构中对本体与工夫的兼重,正指向对晚明思想界应虚蹈空的心学末流与机械变诈的功利主义两种倾向的救正。对于力行工夫的强调,意在使道德本体始终保持经世实践之品格;而对于本体之贞定,则意在令功利事业始终受到道德意识之规约,由此而展现出心学重塑与秩序重建之间的密切关联。这一努力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通过对王门后学本体、工夫诸派的批判吸收,黄宗羲试图以主静工夫保证良知本体之绝对性,并通过气一元论而使之不落空悬,能够外化为敬事之心而落实于广义的经世实践。其次,黄宗羲对佛教的批判主要着眼于政治维度,强调儒家道德精神之于秩序构建的主导地位。最后,通过与潘平格的论辩,黄宗羲力图呈现一种强调良知指引政治,而非道德代替政治的思想取向。
顾家宁
关键词:黄宗羲心学经世力行
法度精神与宪制意识——《明夷待访录·原法》篇再探被引量:13
2015年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篇之精义,一是在法度精神上完成了从君主"一家之法"到"天下之法"的扭转。二是以六经所承载的三代法度精神与典范性制度作为高于君权的根本政制规范,并以太学师儒为创制立法者。由此,其中实已蕴含了一种清晰的古典宪制意识。《明夷待访录》诸篇所构想的一整套政制设计,正展现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古典宪制安排。黄宗羲政制构想的突破性价值,在于立足于近世乃至先秦儒家的政治智慧,而对一种古典宪制理念予以了最为集中明确的表达。在其政治思想之整体中,《原法》实居于核心地位,《明夷待访录》本身即为一部以之为中心而展开的政治纲宪。
顾家宁
关键词:黄宗羲治法治人
文化、政制与圣王:黄宗羲晚年心境及其思想意涵探析
2016年
黄宗羲晚年对于清廷正当性的认可,主要在于文化而非政治层面,其委曲心境的根源,在于对康熙右文政策的肯定与对清代集权政治的抵触。康熙兴文重教,固然令黄宗羲早期强烈的反清思想有所转化,但政治理念上的巨大差异使其对清廷的认同始终停留在有限的范围内。黄宗羲的政治理想与制度改革方案在清代趋向集权专制的政治环境中绝无实现之可能,其在清廷认同问题上表现出的文化认可、政制抵触的曲折态度,正是这一矛盾的反映。
顾家宁
关键词:黄宗羲晚节文化政制圣王
政治视域中的黄宗羲士人观研究
黄宗羲堪称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大高峰,其学术素以博学多闻著称。就政治思想而言,“治人”与“治法”乃其关注的两大核心问题,然而既往的研究多注重后者而对前者有所忽略。所谓“治人”,在黄宗羲那里大致以士人为理想类型,而对士人的...
顾家宁
关键词:清代黄宗羲政治思想
新国史书写之“道”与“术”——评姚中秋著《国史纲目》
2015年
在《国史纲目》一书中,作者承继朱子、钱穆等前贤之志,借鉴现代社会科学精神,尝试建立一种兼具价值根基与理论深度的国史叙事。"精神—秩序"、"观念—制度"的二元互动视角,使之具有文明价值的自觉担当,构成对史学研究碎片化倾向的反拨;而以现代社会科学视角进入对经史典籍的理解,则使之能够以治理典范的转变为中心而梳理出对中国历史演进轨迹的独创性解释。上述两者,分别在"道"、"术"二维中体现出国史书写的新典范意义。如何在贴近华夏文明之道的前提下充分吸收现代研究成果,完善历史书写技艺,同时借鉴经史互证、载道求真的古典学术传统,实现史、论之间的合理平衡,是为新国史书写在知识与价值层面立定自身的关键所在。
顾家宁
关键词:文明价值历史书写
儒家经典政制中的政教关系——以黄宗羲之学校论为中心被引量:5
2014年
"学校"之设计是黄宗羲政治思想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其核心在于对传统政治中之政教、政学关系予以一种具体的制度性规划,堪称儒家政制理念中关于政教关系问题的经典论述。具体而言,学校之功能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作为精英再生产与政治伦理养成的重要场所;其次,作为公议中心与政治权威之所在;最后,也构成了基层社会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由此,学校既体现了"道统"在制度层面对于"政统"的规约,也展现了"教"在塑造基层社会风俗、秩序方面的意义。
顾家宁
关键词:黄宗羲政教关系公议
儒学与人权:一个建设性的架构被引量:7
2014年
在普遍的人权观念与特殊的文化传统之间,有必要建立起一种新的结构性关系。由于人权理念本身具有的双重性质,人权之证明,不应由某一种认识论来独断地完成:在国际层面,它是一种在实践协商中形成的共识;在文化层面,它意味着基于不同文化的多种理解进路之间彼此的宽容。国际人权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薄理论",它使文化的内在多样性得以保持。从这一人权正当性的双层理解进路出发,儒家传统完全能够以自己的语言参与到国际层面的人权共识中来。儒家传统越是深入地参与到在民族与国际层面上的人权对话之中,就越有可能增进其自身对于人权主题的认可。
萨姆纳.突维斯顾家宁梁涛
关键词:儒学人权价值共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