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麻醉
  • 6篇手术
  • 6篇七氟醚
  • 5篇全麻
  • 5篇吸入麻醉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小儿
  • 3篇星状神经节
  • 3篇星状神经节阻...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阻滞
  • 3篇七氟醚吸入麻...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机构

  • 15篇沈阳医学院沈...
  • 5篇沈阳医学院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红十字...
  • 1篇沈阳市第七人...

作者

  • 20篇颜红军
  • 9篇姜梅
  • 7篇魏之先
  • 7篇温东辉
  • 5篇车洪彬
  • 3篇吴秀英
  • 3篇果辉
  • 3篇杨璐璐
  • 1篇刘世伟
  • 1篇白春锦
  • 1篇裴凌
  • 1篇王学书
  • 1篇谷春红
  • 1篇潘晓蔚
  • 1篇孙文杰
  • 1篇王宁夫
  • 1篇温东辉
  • 1篇于克东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沈阳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美容...
  • 1篇医学信息(西...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1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在冠脉搭桥患者的麻醉手术前附加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与对照组(N组),每组12例,S组在麻醉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在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相同。记录并分析麻醉及手术过程中MAP、HR、RPP变化。结果:SGB组在气管插管、劈胸骨时点MAP与RPP明显低于N组(P<0.01),HR低于N组(P<0.05),在转流过程中MAP低于N组(P<0.05),在转流后RPP低于N组(P<0.05)。结论: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减轻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
车洪彬裴凌颜红军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冠脉搭桥心血管反应
长托宁用于整形美容手术麻醉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姜梅颜红军温东辉车洪彬
关键词:整形美容手术麻醉前用药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抗胆碱作用M2受体
利罗合剂硬膜外阻滞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摘要)
2003年
温东辉颜红军车洪彬果辉谷春红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子宫切除术
地佐辛在前列腺电切术中超前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地佐辛作为超前镇痛药物对TURP术后疼痛的影响,及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 ,随机分为地佐辛超前镇痛组(Ⅰ组)和地佐辛术后镇痛组(Ⅱ组)。结果Ⅰ组血清AngⅡ水平明显低于Ⅱ组,Ⅰ组患者术中进入不同程度的睡眠状态的人数高于Ⅱ组,Ⅰ组VAS评分均低于Ⅱ组。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产生镇痛和轻度的镇静作用,有效减少手术的创伤和尿道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的应激刺激,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率低,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围术期,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姜梅邱镜石颜红军
关键词:地佐辛超前镇痛前列腺电切术
丙泊酚静脉全麻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全麻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比观察两组麻醉方法得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的T1、T2、T3和T4时刻的HR与MR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R与MRP均在T2和T3时刻上升,并于T4时刻再降低。2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指令性反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静脉全麻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均能较好的维持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七氟醚吸入麻醉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更适合此类手术。
杨璐璐颜红军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
不同全麻药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脑内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全麻药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以及脑内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60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6组,未麻醉第1天组(N1组)和第7天组(N2组),七氟醚第1天组(S1组)和第7天组(S2组),丙泊酚第1天组(P1组)和第7天组(P2组)。第1天和第7天开始连续5 d进行水迷宫测试。并检测脑内乙酰胆碱含量。结果 S1组和P1组大鼠的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实验的成绩均明显低于N1组(P<0.05),P1组的学习成绩较S1组差(P<0.05)。S1组和P1组Ach含量较对照N1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麻醉药可以使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逆性下降,影响脑内学习记忆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使之含量下降,从而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姜梅魏之先颜红军吴秀英
关键词:老年大鼠学习记忆乙酰胆碱
七氟醚与异丙酚在小儿心脏手术全麻诱导中作用的比较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研究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两种方法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ASAⅡ级,年龄1.5-12岁,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ev组,n=30)和异丙酚静脉诱导组(Pro组,n=30)。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插管时间,有无插管反应(呛咳、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时和插管后2m in各时间点的HR、SpO2%及MAP变化,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1)Pro组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01),两组均未有呛咳、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2)Pro组诱导后和插管时的MAP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ro组与Sev组在诱导后、插管时M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诱导后的HR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ro组插管时HR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该时点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4)两组的SpO2%与诱导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并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使诱导更平稳,无痛简便,气味芳香,更易于小儿接受,是安全理想的麻醉方法。
姜梅魏之先颜红军吴秀英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异丙酚静脉麻醉小儿心脏手术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76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T1时的E、NE及DA均较T0时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T3、T4时的E、NE及DA均较T0时显著升高,且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的E、NE及DA均较T0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较为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璐璐颜红军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血浆儿茶酚胺
I-gel喉罩全麻对介入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使用I-gel喉罩进行介入手术的全身麻醉,研究对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常规气管插管组(E组),I-gel喉罩组(I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气管插管和I-gel喉罩。于麻醉前(T1)、插管后(T2)、麻醉苏醒后(T3)、及术后24 h(T4),各时间点记录循环和呼吸变化,并抽取静脉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变化。结果 I组较E组在T2和T3时点的BP和HR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在T2、T3时,I组患者Cor水平明显低于E组(P<0.05),在T3时,I组患者AngⅡ水平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 I-gel喉罩全麻能有效地降低机体手术创伤和心理应激反应影响,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姜梅魏之先颜红军
关键词:介入手术应激反应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唇腭裂患者,ASAⅠ~Ⅱ,年龄2月~12岁。6岁以下患儿采用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七氟醚5~8vol%+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6岁以上患儿静注芬太尼1μg/kg,同时吸入七氟醚5~8vol%+吸入氧6L/min,待疼痛消失后,经口异型管(oral)气管插管或喉罩(LMA)置入,待麻醉诱导完毕,术者做眶下神经阻滞。术中七氟醚维持2~3vol%,+吸入氧1~3L/min,保持患者自主呼吸存在。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观察幼儿是否合作,诱导期患儿是否合作,有无咳嗽、屏气及喉痉挛,有无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记录诱导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时、术中、术毕各时间点MAP、HR、SpO2%、PETCO2的变化。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8.5±13.5)s,疼痛反射消失(147±23.5)s苏醒时间(3.82±1.25)min。6岁以上患儿中2例术中体动,追加异丙酚0.5mg/kg后麻醉平稳。无一例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插管时MAP和HR稍有增快,插管后恢复诱导前水平,SpO2、PETCO2均无显著改变。结论七氟醚具有气味芬芳,诱导迅速,术中可不需肌松弛剂,麻醉维持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吸入麻醉剂。
姜梅魏之先颜红军吴秀英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小儿唇腭裂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