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瑞丰

作品数:17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土壤
  • 4篇群落
  • 4篇格氏栲
  • 3篇生态
  • 3篇石流
  • 3篇天然林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泥石
  • 3篇泥石流
  • 3篇微生物
  • 2篇地震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多样性
  • 2篇植被
  • 2篇山松
  • 2篇频发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汶川地震

机构

  • 17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武夷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7篇马瑞丰
  • 11篇张广帅
  • 11篇洪伟
  • 8篇刘金福
  • 8篇林勇明
  • 6篇俞伟
  • 6篇吴承祯
  • 4篇王道杰
  • 3篇何中声
  • 2篇祁丽霞
  • 2篇陈志芳
  • 2篇苏松锦
  • 2篇吴则焰
  • 1篇周碧青
  • 1篇刘伟
  • 1篇张金彪
  • 1篇唐蓉
  • 1篇周姗姗
  • 1篇刘艳会
  • 1篇冯雪萍

传媒

  • 3篇武夷科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泥石流频发区山地土壤环境因子与植被群落垂直梯度及其关系分析——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被引量:12
2014年
海拔梯度和土壤环境是影响山地植被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为揭示泥石流频发区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布与演替规律,通过SPSS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CANOCO5.0二维排序研究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频发区山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因子和植被群落的垂直梯度分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拔梯度上,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类似,从高到低依次为温带地带性土壤、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和亚热带地带性土壤;草本植被大致可以划分为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群落、醡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牛尾蒿(Artemisia dubia)群落和苞茅(Hyparrhenia bracteata)群落3类;因该区地质灾害及人为干扰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原生乔木群落已极少分布,现以华山松、云南松人工林为高山主要植被类型,松柏混交林为亚高山主要植被类型,桉树、新银合欢人工林为低山主要植被类型.从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来看,不同植被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分异.综上,海拔梯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和重金属(铜、锰)含量是影响泥石流频发区植被群落格局的主要因素.
张广帅邓浩俊俞伟林勇明马瑞丰王道杰吴承祯洪伟
关键词:土壤环境因子植被群落CCA排序垂直梯度
福建省重金属企业分布概况及行业污染问题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查阅,分析了福建省内重金属企业的分布概况和行业污染问题。结果显示,福建省内重金属污染防控企业数量分布较为集中,多数集中于泉州市,其次是三明市和厦门市,宁德市最少。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控企业主要类型为金属表面处理加工业,此类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泉州市。主要重金属污染物质种类涉及铅、镉、汞、铬、锌、铜、镍和砷等。由此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多表现为复合污染的特征。在重金属企业内部污染处理技术和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等方面均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文中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马瑞丰周碧青刘金福张金彪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企业
汶川地震灾区不同气候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被引量:14
2015年
为探讨汶川地震灾区不同气候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代谢的变化,采用Biolog-ECO生态板技术,研究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半干旱干热河谷气候未受损区、受损治理区、受损未治理区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未受损区和受损治理区表现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半干旱干热河谷气候区,在受损未治理区表现为半干旱干热河谷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不同气候区内受损未治理区AWCD值均处于最低水平;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类型明显多于半干旱干热河谷气候区,在不同气候类型区内碳源利用种类均表现为受损治理区>未受损区>受损未治理区的趋势;不同气候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其中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未受损区>受损治理区>受损未治理区,而受损治理区均具有最高的丰富度指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征与土壤养分、地上植被生物量及植被覆盖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主要通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环境的作用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在不同气候类型区与不同的受损治理情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张广帅林勇明马瑞丰马瑞丰杜锟吴承祯吴承祯
关键词:汶川地震不同气候区土壤微生物
地震灾区受灾典型小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以北川县苏保河小流域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以RS、GIS为技术支撑,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异质性特征、破碎化特征及其空间相互关系特征对震后北川县苏保河小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小流域灾后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以及进一步防范次生灾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流域原始景观类型仍占主导位置,但空间形态区域不规则化加剧;地质灾害产生的微地貌景观类型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与破碎化,加剧了流域景观的不稳定性;人为干扰强烈区域及滑坡体中部沟道及滑坡后壁等区域景观空间相互关系较为复杂。
张广帅俞伟林勇明马瑞丰吴承祯洪伟
关键词:景观特征景观指数
干热河谷泥石流流域不同分区土壤养分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以云南泥石流频发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该流域的微地貌特点,将流域划分为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为全面了解土壤肥力的分区异质性特征,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其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分区土壤颗粒组成差异性不大,土壤质地以粗粒和砾石为主,土壤沙石化明显,流通区土壤物理结构相对较好;小江流域山地土壤含水量总体受季节影响较大,而不同分区的土壤含水量则受垂直地带性因素影响,表现为流通区>物源区>堆积区;不同分区土壤养分含量受人类活动、土壤类型、土壤颗粒组成等因素影响,差异性特征复杂,总体含量丰富。
张广帅俞伟邓浩俊林勇明王道杰吴承祯洪伟马瑞丰
关键词:干热河谷泥石流土壤性质
格氏栲天然林土壤微生态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关系研究
运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探讨格氏栲天然林内3种典型植被型(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下的代表群落类型:格氏栲-马尾松群落(G1)、格氏栲-木荷群落(G2)、格氏栲-米槠群落(G3)下凋落物、土壤层次上微...
马瑞丰
关键词:格氏栲天然林群落类型凋落物土壤微生物
文献传递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及价值评估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热点。通过阐述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和相关评估方法,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评估奠定基础,加深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的认识,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经营和有效管理。
唐蓉刘金福旷开金祁丽霞马瑞丰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格氏栲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福建省三明市小湖村的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微生物群落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C/P比、C/K比和N/K比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人工林;而2个林分间土壤的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容重、含水量、分形维数、C/N比、N/P比和P/K比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用31个碳源或不同类型碳源进行培养,随培养时间延长2个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逐渐升高;在31个碳源及碳水化合物、羧酸、多聚物和酚酸4类碳源中,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均高于人工林;总体上,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率高于人工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与土壤的N/P比和N/K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的C/P比和C/K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对羧酸的利用率与土壤的N/P比和N/K比呈显著正相关;对多聚物的利用率与土壤的C/P比和C/K比呈极显著正相关。CCA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与土壤的C/P比、C/K比、N/P比和N/K比的相关性均较强,对羧酸的利用率与土壤的N/P比和N/K比的相关性也较强;此外,5个天然林样地主要分布在CCA排序图的第3和第4象限,而5个人工林样地则主要分布在第1、第2和第4象限,表明天然林样地的土壤养分比例协调,而人工林样地的土壤肥力偏差、土壤结构不稳定。研究结果显示:格氏栲天然林的土壤生态系统优于人工林,建议适当减少对人工林的人为干扰,以促进林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良性发展。
马瑞丰刘金福张广帅吴则焰洪伟何中声
关键词:格氏栲天然林土壤
戴云山黄山松幼苗更新与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的关系被引量:7
2014年
为提高碳储量估算精度,探讨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对黄山松更新苗的影响,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结果表明:戴云山黄山松林Ⅰ层(0-20 cm)、Ⅱ层(20-40 cm)和全剖面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5.69%、65.82%和47.73%,均属于中等变异;最佳理论模型依次为指数模型、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均具有强烈空间自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比例分别为11.03%、0.20%和12.90%;有效变程分别为18.60 m、18.10 m和14.55 m.黄山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各向异性明显,空间自相关范围(Moran’s I)总体随空间距离增加而呈减弱趋势;分形维数值:全剖面(1.940)>Ⅰ层(1.927)>Ⅱ层(1.917),与半方差函数块基比参数反映的规律相一致.从空间分布特征看,黄山松林Ⅰ层、Ⅱ层和全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呈明显的带状和斑块状镶嵌分布,且斑块的形状、大小差异显著.黄山松更新苗主要分布于特定土壤有机碳密度斑块中,而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斑块中分布极少.因此,对黄山松林进行近自然林经营时,应考虑其土壤有机碳的丰缺情况以及空间异质性对黄山松更新苗的制约作用.
苏松锦刘金福马瑞丰洪伟陈志芳刘伟祁丽霞
关键词:半方差函数KRIGING插值黄山松幼苗更新土壤有机碳
格氏栲天然林3种群落类型凋落物的持水性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浸水法对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天然林3种群落类型(G1:格氏栲-马尾松群落;G2:格氏栲-木荷群落;G3:格氏栲-米槠群落)林下凋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2群落凋落物的现存量最大,G3群落凋落物的现存量最小,且各群落全分解层的凋落物现存量高于半分解层和未分解层;自然持水量、最大持水量、自然持水率的最大值均存在于G1群落,最大持水率的最大值出现在G3群落,总体上G1群落持水能力较强;3种群落类型凋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0~2 h增速最大,而后增速变缓,凋落物的持水量逐渐趋于饱和;持水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减小,0.5 h内急速下降后降速趋缓;将凋落物各分解层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除G2、G3群落全分解层外均具有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旨在为格氏栲群落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刘艳会刘金福马瑞丰何中声洪伟冯雪萍
关键词:格氏栲天然林凋落物水文生态功能持水特性最大持水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