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亚兵

作品数:604 被引量:1,920H指数:19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6篇期刊文章
  • 17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1篇医药卫生
  • 54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71篇细胞
  • 119篇微波辐射
  • 66篇小鼠
  • 64篇海马
  • 55篇愈合
  • 55篇微波
  • 51篇蛋白
  • 50篇凋亡
  • 50篇病理
  • 47篇基因
  • 46篇伤口
  • 40篇大鼠海马
  • 36篇放射性
  • 35篇伤口愈合
  • 34篇照射
  • 33篇电磁
  • 32篇电磁脉冲
  • 32篇复合伤
  • 31篇免疫
  • 28篇中子

机构

  • 539篇军事医学科学...
  • 48篇中国医学科学...
  • 39篇解放军第30...
  • 2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解放军总医院...
  • 7篇解放军第20...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国防科学技术...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解放军第30...
  • 4篇中国人民武装...
  • 3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济宁医学院
  • 3篇解放军军需大...
  • 3篇中国辐射防护...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603篇高亚兵
  • 495篇彭瑞云
  • 366篇王德文
  • 250篇王水明
  • 142篇徐新萍
  • 128篇董霁
  • 125篇王丽峰
  • 120篇赵黎
  • 115篇马俊杰
  • 94篇胡文华
  • 86篇李杨
  • 84篇左红艳
  • 83篇崔雪梅
  • 81篇崔玉芳
  • 78篇谷庆阳
  • 71篇陈浩宇
  • 61篇杨红
  • 60篇苏镇涛
  • 57篇姚斌伟
  • 53篇熊呈琦

传媒

  • 74篇中国体视学与...
  • 61篇中华放射医学...
  • 36篇军事医学科学...
  • 27篇解放军医学杂...
  • 17篇军事医学
  • 16篇细胞与分子免...
  • 16篇第八届全国生...
  • 15篇辐射研究与辐...
  • 14篇中国公共卫生
  • 14篇第七届全国生...
  • 1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1篇第六届全国生...
  • 11篇第九届全国生...
  • 8篇解放军预防医...
  • 8篇第四届全国生...
  • 8篇第五届全国生...
  • 7篇中国危重病急...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年份

  • 7篇2017
  • 12篇2016
  • 18篇2015
  • 30篇2014
  • 11篇2013
  • 28篇2012
  • 38篇2011
  • 14篇2010
  • 33篇2009
  • 38篇2008
  • 21篇2007
  • 40篇2006
  • 42篇2005
  • 49篇2004
  • 44篇2003
  • 59篇2002
  • 37篇2001
  • 28篇2000
  • 15篇1999
  • 13篇1998
6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功率脉冲微波对心肌酶谱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研究高功率脉冲微波(highpowerpulsemicrowave,HPPM)辐照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以实验犬30只和离体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为对象,检测HPPM辐照后不同时间点动物血清和细胞培养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羟丁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HPPM辐照后,出现以酶活性显著降低为主的心肌酶谱紊乱。实验犬以肌酸激酶的变化最为敏感,于辐照后6h~1个月犤辐照后6,24h,3d,1,2周,1个月实验犬的肌酸激酶分别为(796.9±756.70),(287.8±274.87),(367.2±241.16),(324.4±128.81),(336.5±152.36),(257.5±105.86),(165.8±99.00)mmol/L犦一直显著降低(t=2.67~4.77,P<0.01);细胞培养液心肌酶多于辐照后0~1h下降到最低水平,24h时大多恢复到正常水平,48h时酶活性出现显著性增高。结论:HPPM辐照可明显影响实验动物和心肌细胞的心肌酶活性。
邓桦王德文彭瑞云高亚兵
关键词: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模拟深埋人员单纯缺氧大鼠基本生命特征参数变化及生命耐受力研究
在爆炸恐怖袭击与严重地震等自然灾害所致房屋建筑倒塌,或人为质量因素导致地下矿井、地铁、坑道等施工现场塌方条件下,发生人员被掩埋的几率极为多见,并大多危及生命,特别是在掩埋空间狭小,人员数量较多、掩埋时间过长,加之空间环境...
徐新萍董霁马俊杰熊璐赵黎王德文彭瑞云李英俊李杨左红艳王丽峰王水明高亚兵
文献传递
小鼠胸腺淋巴细胞辐射损伤特点和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DNA电泳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经0、2、4、6、8Gy不同剂量γ-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过程和Bax、Bcl-2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探讨细胞凋亡在小鼠胸腺淋巴细胞辐射损伤中的作用,为阐明淋巴细胞辐射损伤特点和机理以及急性放射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1)照射后早期淋巴细胞凋亡率迅速增加,如6Gy照后4h和1d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的36和93倍,凋亡率还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迅速升高,照后24h当照射剂量为2、4、6、8Gy时,凋亡率分别为对照值得55、81、93、9倍。(2)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在照射后急剧减少,与淋巴细胞凋亡成相反趋势,提示凋亡可能是急性照射后淋巴细胞减少的主要途径之一。(3)透射电镜观察表明,6Gyγ-线照射后,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出现早、中、晚期典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4)DNA凝胶电泳显示2~6Gy照后4和8h,胸腺淋巴细胞出现特征的DNA梯形谱,末端标记法显示6Gy照后8h凋亡率约为照前值的42倍。(5)照射后Bax、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证实二者在淋巴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细胞凋亡在小鼠胸腺淋巴细胞辐射损?
崔玉芳高亚兵杨红熊呈琦夏国伟高临路王德文
关键词:胸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凋亡BAXBCL-2蛋白
模拟深埋人员的微弱生命特征及其探测和监测系统
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常压低氧舱模拟低氧环境,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缺氧、缺氧合并缺食缺水、缺氧缺食缺水合并骨折、失血、挤压伤、冲击伤和应激等情况下实验模型,探讨上述多种试验条件下实验动物生命指征如重要脏器如脑、心脏、肺脏...
王德文高亚兵董霁赵黎熊璐马俊杰王瑞娟杨蕾蕾王少霞尹继业李新春彭瑞云林涛陈建奎李鼎峰李杨徐新萍左红艳王水明王丽峰宋良文李英俊
关键词:监测系统动物实验
文献传递
微波辐射后大鼠脑内连接黏附分子-1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组织中连接黏附分子-1(JAM-1)表达及其与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关系.方法 将1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辐射组及辐射组,辐射组又根据微波辐射功率密度不同细分为3个亚组,各辐射亚组分别接受10,30,100mW/cm2微波辐射,假辐射组微波辐射强度为0mW/cm2.各组大鼠分别于微波辐射后6h,1d,3d,7d及14d时活杀取脑,分别采用伊文思蓝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Western blot、RT-PCR及图像分析等手段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脑皮质和海马中JAM-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10、100mW/cm2微波辐射后3~14d期间,发现各辐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均明显高于假辐射组,其中10,30mW/cm2辐射组伊文思蓝含量于微波辐射后7d内进行性增加(P〈0.01),于微波辐射后14d时开始恢复;100mW/cm2辐射组伊文思蓝含量于微波辐射后14d期间进行性增加;假辐射组伊文思蓝局限于海马组织血管腔内,各辐射组伊文思蓝于微波辐射后3d时即弥散至血管腔外;10,30mW/cm2辐射组大鼠脑皮质及海马中JAM-1蛋白于微波辐射后7d内均显著降低(P〈0.05),14d时开始恢复;100mW/cm2辐射组JAM-1蛋白在微波辐射后14d期间进行性下降(P〈0.01);10,30及100mW/cm2微波辐射后6h时,发现大鼠海马中JAM-1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10和30mW/cm2辐射组于微波辐射后7d时开始恢复,100mW/cm2辐射组则在微波辐射后7d期间进行性下降(P〈0.01).结论 微波辐射可导致大鼠脑组织JAM-1表达减少,此改变与微波辐射剂量具有相关性,提示JAM-1有可能参与了微波辐射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的病理过程.
李翔胡向军彭瑞云高亚兵王水明王丽峰董霁赵黎苏镇涛
关键词:微波辐射血脑屏障
抗辐灵对微波辐射致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微波技术应用广泛,微波辐射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生殖器官是微波辐射敏感靶器官之一,目前尚缺高效、低毒、价廉的治疗微波辐射致生殖损伤的药物.抗辐灵胶囊是由本课题组研制的新型抗微波辐射中药复方,本研究主要探讨抗辐灵对微波辐射致...
姚斌伟苏镇涛熊璐赵黎王丽峰左红艳彭瑞云高亚兵董霁胡韶华张雪岩王水明张静徐新萍
关键词:微波辐射生殖损伤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模拟深埋条件下复合性冲击伤生命耐受力与伤情特点研究——重要脏器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
2016年
目的:探讨模拟深埋条件下复合性冲击伤大鼠重要脏器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冲击伤组、低氧缺水缺食组、冲击伤复合低氧缺水缺食组,每组20只,于致伤后第1、3、5、7天检测静脉血乳酸(LAA)、尿素氮(BUN)、清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结果:(1)单纯冲击伤组LAA和LDH增高,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2)低氧缺水缺食组LAA、BUN、ALB、AST、LDH指标均进行性或持续性显著升高;(3)冲击伤复合低氧缺水缺食组LAA、BUN、ALB、AST、LDH指标升高更显著,雄性较雌性显著。结论:冲击伤复合低氧缺水缺食组大鼠可导致肾、心和肝功能损害,提示低氧缺水缺食对冲击伤具有加重效应,并具有多器官性、速发性、进行性、性别差异性特点。
王德文宋良文谢一帆杨蕾蕾左红艳李杨徐新萍王少霞李英俊高亚兵陈建奎彭瑞云
关键词:冲击伤血清生化
三种电磁辐射对海马损伤效应及病理机理对比性研究
目的和意义:21世纪将是电子战时代,电磁辐射武器(即定向能武器,包括高功率微波武器和电磁脉冲武器)是美、俄等国家投巨资优先研究的武器,定向能武器在战时、平时造成人员伤亡的生物效应与机理尚未阐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
陈娟左红艳王德文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马俊杰
文献传递
辐射诱导难愈性皮肤溃疡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0
2001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40d,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各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照后14d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渐扩大、融合、加深。照后11~40d P53 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小血管平滑肌中;照后14~21d为Bax蛋白表达高峰,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表皮细胞中;照后11~35d上述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伤口愈合早期增高。结论辐射诱导的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增高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谷庆阳曹卫红王德文高亚兵杨红赵坡杨志祥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
TGF-β_3在中子及γ线照射小鼠肠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比较研究小鼠经中子及γ线照射后肠组织中TGF-β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50只二级雄性BALB/c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和γ线照射,于照后6、12h,1、2、3、4、5、7、10、14、21及28d分批活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定量研究TGF-β3在肠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2.5Gy照后2d内,TGF-β3表达进行性减少,阳性部位见于绒毛上皮细胞和隐窝细胞浆内;3~7d明显增加,5d达高峰;7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0,5.5Gy中子及12Gyγ线照射后4d内,TGF-β3表达进行性减少;γ线5.5Gy照后6h,TGF-β3表达反应性增加;12h^1d减少,2~5d增多,3d达高峰;5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中子和γ线照射后,肠内源性TGF-β3的表达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参与了肠放射损伤及修复的病理过程。
彭瑞云高亚兵陈浩宇吴小红付凯飞王水明王德文胡文华马俊杰王晓民
关键词:中子Γ线小鼠TGF-Β3
共6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