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兰
- 作品数:46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40例报告
- 赖建铭吴凤岐周志轩康闽黄小兰苏改秀李胜男朱佳王新宁
- 儿童进行性骨发育异常GNAS1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的研究
- 吴凤岐王理邹继珍黄小兰袁欣宇
- 血清细胞因子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住院的非全身型JIA患儿25例,均存在预后不良因素(包括年龄小、反复发作、多关节受累、出现骨质破坏)且常规治疗无效,予IFX治疗5次(第1、2、6、14、22周各静脉注射3~6 mg/kg),同时口服甲氨蝶呤和/或来氟米特。治疗前和用药后6、14、30周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和美国风湿病学会儿科(ACR Pedi)评分;治疗前选取症状最重的关节行MRI检查,用药后30周对同一关节行相同检查。结果25例患儿中治疗前CRP升高8例(32.0%),ESR增快5例(20.0%);用药后6周CRP、ESR均下降至正常范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14、30周维持在正常范围,均未进一步下降。25例患儿中治疗前TNF-α升高25例(100.0%),IL-2R升高10例(40.0%),IL-6升高20例(80.0%)。用药后6、14、30周TNF-α均较治疗前升高,IL-2R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结果显示,治疗后滑膜增生、关节积液、骨髓水肿均改善,骨质破坏和关节间隙狭窄均无改善。25例患儿用药后30周ACR Pedi 30、50、70改善率分别为92.0%(23/25)、72.0%(18/25)、60.0%(15/25)。结论IL-2R水平和MRI检查有助于评估IFX治疗非全身型JIA的疗效。
- 许瑛杰赖建铭周志轩杨洋黄小兰吴凤岐袁新宇康闽苏改秀朱佳侯俊
- 关键词: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英夫利西单抗磁共振成像
- 关节炎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早期分型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3种关节炎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早期分型诊断意义,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JIA,治疗并随访超过1年的患儿144例,其中男66例(46%),女78例(54%),诊断时年龄1岁5个月至15岁9个月。在诊断初期,进行AKA、ACPA、APF、TNFα等指标的检测。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亚型之间3种抗体的阳性率;并分别应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以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之间预后的差异。结果144例患儿中,全身型49例(34%);多关节炎型28例(19.4%);少关节炎型61例(42.3%);附着点炎相关型6例(4.2%)。诊断初期检测3种抗体,任一抗体或联合抗体阳性者共52例(36.1%),其中AKA阳性者14例(9.7%),ACPA阳性者44例(30.6%),APF阳性者12例(8.3%)。ACPA、AKA、APF3种抗体阳性检出率在不同亚型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3.863、26.860、14.395,P分别为<0.01、<0.01、<0.05);多关节炎型3种抗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全身型及少关节炎型;非全身型患儿95例中,抗体阳性组诊断初期细胞因子TNFα水平高于抗体阴性组(Z=4.785,P<0.01);144例患者随访1年,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相比,应用生物制剂治疗者(50%vs25%)以及关节畸形者(17.3%vs2.2%)、重要关节(髋关节及中轴关节)受累者(59.6%vs14.1%)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249、10.875、32.392,P均为<0.01);同时,抗体阳性组患儿受累关节数(7.07±3.85)个明显多于抗体阴性组患儿(2.31±1.64)个(F=63.822,P<0.01)。结论AKA、APF及ACPA这3种关节炎抗体是JIA早期分型诊断的重要血清学依据,并可能与JIA患儿预后相关。
- 李胜男赖建铭黄小兰柳媛吴凤岐周志轩苏改秀
- 关键词:预后
- 初探miRNA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 目的:分析儿童SLE发病相关的miRNA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病情活动度判断依据SLEDAI评分标准进行。选择SLE活动期的儿童患者3例,及其治疗后处于静止期的对应标本,作为配对标本,同时选择配对的正常儿童标本2例,分离...
- 王理吴凤岐张霆黄小兰苏改秀
- 关键词:儿科学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理机制
- TRPV1及TGF-β2的检测对儿童UACS诊断意义的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对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及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的检测在儿童U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2例于我院行腺样体手术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其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组16例,对照组16例。所有患儿均于术前采血进行ELISA检测,术中取腺样体标本进行免疫组化试验。结果 UACS组与对照组相比,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TRPV1及TGF-β2的检测值为(14.84±4.38)pg/ml和(159.02±2.17)pg/ml,较对照组[(4.90±5.64)pg/ml和(101.49±1.70)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免疫组化的敏感性较高,阴性预测值较高,ELISA的特异性较高。结论 TRPV1及TGF-β2的ELISA及免疫组化检测对UACS有辅助诊断价值。此两项诊断试验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
- 陆颖霞谷庆隆黄小兰邹继珍
- 关键词:儿童咳嗽TRPV1TGF-Β2免疫组化TRPV1TGF-Β2
- 基于多交叉置换扩增和纳米生物传感技术快速检测肺炎支原体方法的建立
- 2024年
-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灵敏、快速的肺炎支原体(MP)检测方法,并对其应用性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利用多交叉置换扩增(MCDA)技术对肺炎支原体特异基因CARDS毒素基因进行扩增,利用侧流免疫层析生物传感(LFB)技术读取扩增结果,命名该方法为MP-MCDA-LFB。分析扩增反应在60~67℃(间隔1℃)的扩增效率,筛选最适反应温度;分析分别扩增10、20、30、40 min时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核酸浓度,筛选最佳反应时间。利用10倍系列稀释的肺炎支原体核酸分析MP-MCDA-LFB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限,利用35株非肺炎支原体菌株分析MP-MCDA-LFB方法的特异性。利用MP-MCDA-LFB方法检测80份疑似MP感染的临床样本,并与RT-PCR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P-MCDA-LFB方法的临床应用性。结果MP-MCDA-LFB能够实现对肺炎支原体CARDS毒素基因的快速检测。其最佳反应温度为63℃,最短反应时间为40 min,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 h内。MP-MCDA-LFB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检测限低至45 ng/L,与其他临床表现相似的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MP-MCDA-LFB方法从80份临床样本中检出45份阳性样本(56.3%),检出率与RT-PCR方法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以CARDS毒素基因为靶标的MP-MCDA-LFB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现场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 肖飞郑宝英徐文健伏瑾黄小兰孙春荣贾楠张裕许峥周娟王毅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RT-PCR
- 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临床血清学检测试剂的研发及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通过实验获得工程重组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的抗原,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的发病情况。方法采集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血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检测,并通过PCR方法得到肺炎衣原体的特异性抗原Cpn-MOMP和Cpn-CPAF和肺炎支原体P1-C和P1-B基因片段,应用工程重组抗原进行肺炎衣原体抗原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和肺炎支原体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感染的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肺炎衣原体冬季发病率较高。PCR方法可以得到完整的Cpn-MOMP和Cpn-CPAF基因片段,且Cpn-MOMP重组抗原产量高特异性较好。重组肺炎支原体P1-C和P1-B抗原产量较满意。结论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感染阳性率逐年升高,通过重组的Cpn-MOMP和Cpn-CPAF抗原可用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王菲李岩伟黄小兰韩雪莲贾楠崔小岱端青张宝元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儿童
-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1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RTX,商品名:美罗华)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传统治疗不耐受和疗效不佳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采用罗氏药厂生产的RTXCD20单克隆抗体,静脉注射。初始剂量188mg/m(体表面积),2周后进行以375mg/m2第2次注射。每次注射前30min给地塞米松25mg,异丙嗪10mg各1次,预防药物过敏。结果 12例SLE患儿用药后4周通过外周血细胞流式仪检测10例(85.71%)B淋巴细胞去除为0,并持续6~8个月逐渐回升。IgG、IgM和IgA血浆检测与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SLE治疗后1年,临床表现及体征通过SLE活动指数评分由治疗前的(16.0±2.95)分下降到治疗后的(8.67±1.83)分。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补体C3、C4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狼疮性肾炎(LN)患儿用药6个月,尿蛋白明显改善;4例用药6个月后,血浆肌酐和尿素氮恢复正常。1例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结论 RTX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儿童SLE尤其是重症和LN患儿临床效果较为明显。RTX为传统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治疗不耐受和临床效果不佳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经,但其合并严重感染问题不可忽视。RTX单抗能否替代传统的儿童SLE治疗药物,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周志轩赖建铭扬丽萍黄小兰吴凤岐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儿童红斑狼疮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和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研究
- 吴凤岐张霆权力王芳黄小兰苏改秀王理朱佳赖建铭袁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