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香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音乐疗法对减轻手术患者焦虑的实施和观察
- 在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当今社会,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式也要最大限度的从病人的心理和社会认知方面进行人性化治疗和护理。所以,对手术病人在术前根据其个人品味和喜好,选择适当的音乐疗法来降低病人的焦虑程度...
- 黄海香周海宁吴瑜玉莫美珍陈雪燕
- 关键词:音乐疗法手术患者焦虑情绪
- 文献传递
- 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育儿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育儿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育儿胜任感量表效能分量表对160名住院早产儿的母亲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平均得分(84.53±12.48)分,处于中等水平;育儿自我效能平均得分(31.17±0.54)分;疾病不确定感与育儿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410,P〈0.01)。结论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育儿自我效能相关,护理人员应根据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情况,提供信息支持,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育儿自我效能,促进母亲角色转换。
- 吴丽娟黄海香骆建梅招伟英邵亚黄敏廖少玲
- 关键词:母亲早产儿疾病不确定感
-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睡眠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对新生儿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足月正常经阴道分娩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新生儿迅速进行常规产科护理(3-5min)后立即与母亲进行1h的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采用MP3实时录制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后1h内和第4-5h期间发出的有声音的啼哭,分析2组新生儿睡眠状态。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在出生后lh内和第4-5h期间的啼哭次数少于对照组,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可以减少新生儿出生后1h内和第4-5h期间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增加新生儿睡眠时间,进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
- 黄海香林志梅李小林孙冰纯
-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皮肤接触睡眠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俯卧位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能否降低俯卧位手术并发症。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取俯卧位行颈椎、腰椎手术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提出的并发症防范措施。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和外周神经损伤情况。结果两2组均未发生III、IV度压疮,观察组、对照组I、II度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7.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9<0.01)30%92.1%=31.3862,P;观察组、对照组外周神经损伤发生率分别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P<0.01)。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可降低俯卧位手术I、II度压疮及外周神经损伤发生率。
- 黄海香张晓春肖珍玲
- 关键词:俯卧位压疮外周神经损伤
- 肝癌患者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 2013年
-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癌切除术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术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采集颈内静脉导管尖端及血送培养。结果 80例患者有6例出现发热症状,6例患者导管尖端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表面葡萄球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血培养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1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耐药机制检测报告给予相应的敏感性抗生素治疗以及穿刺点的精心护理后,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肝癌切除患者术后可发生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术后应给予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精心的护理,以减少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 黄海香肖珍玲陈林霞
- 关键词:颈内静脉导管护理
- 清醒导尿及麻醉后导尿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清醒导尿及麻醉后导尿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手术行气管插管全麻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清醒导尿组与麻醉后导尿组,每组50例。观察躁动和导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发生情况。结果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女性(19.6%vs 4.5%,P<0.05);清醒导尿组躁动和CRB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麻醉后导尿组者(4.0%vs 22.2%,2.0%vs 16.0%,P<0.05)。结论清醒导尿能降低围手术期躁动和CRBD的发生率。
- 黄海香彭雪陈林霞
- 关键词:导尿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