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尚豪
- 作品数:42 被引量:27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蓝裸甲藻有性生殖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 1989年
- 早在1879年,Joseph就描述了Peridinium stygium的配子融合现象。之后的近八十年中,对甲藻生活史中是否存在有性生殖一直存在着争论。直至Von Stosch(1964)报道了Ceratium horridium和C.cornutum有性生殖核配的详细过程后,甲藻的有性生殖才得到公认。迄今,至少已在15属30种甲藻的生活史中观察到有性阶段。 Andersoa等人经大量的研究,证明:Gonyaulax tamarensis的周期性赤潮起源于海底沉积物中的休眠合子。在Gonyaulax
- 张舒群俞敏娟黎尚豪
- 关键词:有性生殖甲藻纲
- 溶解固氮蓝藻的细菌被引量:14
- 1981年
- 固氮蓝藻作为水稻新肥源已获得良好增产效果。但在藻种培养池中有时发现藻体溶解,溶解区呈现红圈,因而称之为“红圈病”。此种病状在文献中尚未见有记载。我们对此病病原及分离出的溶解固氮蓝藻的细菌——M7820、C798菌株进行了研究。本文描述了病征及溶解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影响溶藻能力的因素。
- 李勤生黎尚豪
- 关键词:固氮蓝藻溶藻细菌生物学特性
- 固氮蓝藻作为晚稻肥源的研究被引量:18
- 1981年
- 肥料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当前粮食生产中,肥料不足是提高产量的一大障碍。目前的情况是,大面积低产稻田尚未改造,有机肥不足,化肥用量少,双季晚稻更甚。湖北省晚稻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5%;历年来晚稻产量低于早稻,主要原因之一是肥料不足。因此,开辟晚稻田肥源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 黎尚豪
- 关键词:固氮蓝藻晚稻生物固氮肥效放养技术
- 我国的几种蓝藻的固氮作用被引量:2
- 1959年
- 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采集的稻田蓝藻经过分离、培养、缺氮培养初步找到可能固氮的蓝藻后,进一步得出了无菌的纯培养的蓝藻藻种,经过试验和用微量凯氏法测定其产生的氮量,确定了四种蓝藻系固氮蓝藻。在100毫升无菌无氮培养基中生长四天的结果测定,水生686固氮蓝藻(Anabaena azotica)、水生678固氮蓝藻(A.azotica forma a)、水生670固氮蓝藻(Anabaena variabilis forma)和水生508固氮蓝藻(Nastoc Linckia forma)的固氮量分别为1.0146、0.938、0.8614和0.759毫克。
- 黎尚豪叶清泉刘富瑞王立美崔希羣
- 关键词:蓝藻固氮作用标本采集无菌培养生物学特性
- 固氮蓝藻对水稻肥效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1959年
- 在农业增产中,氮肥的充足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广大面积的耕地上,氮肥来源主要靠粪便肥、厩肥、绿肥和部分的化学肥料,因此一般都感到氮肥不够充足。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上,如何增加氮肥肥源,便成为当前生产上的关键问题了。
- 黎尚豪叶清泉刘富瑞王立美崔希羣
- 关键词:固氮蓝藻水稻肥效氮肥生物肥料
- 鱼腥藻7120质膜、类囊体膜和细胞壁的分离及特性分析被引量:4
- 1994年
- 于1987-1989年对鱼腥藻7120质膜、类囊体膜和细胞壁进行分离纯化和基本的色素与蛋白质特性分析。采用机械性方法破碎细胞,以非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鱼腥藻7120营养细胞的质膜和类囊体膜,以TritonX-100处理方法获得细胞壁。色谱分析和电泳结果表明,其质膜、类囊体膜的色素和蛋白质特性与单细胞蓝藻相类似;Triton不溶细胞壁未发现可见光谱吸收,其两条主要蛋白带52KD和14KD均为精蛋白,并且14KD蛋白为肽聚糖层连结蛋白,细胞壁蛋白质全部对胰蛋白酶处理敏感,其上未发现“热修饰”蛋白。
- 杨劭王业勤黎尚豪
- 关键词:鱼腥藻质膜类囊体膜细胞壁
- 中华植生藻的大量培养与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3
- 1991年
- 中华植生藻(Richelia sinica)是最近分离和培养发现的一个蓝藻新种,它具有能固氮、生长快、培养方法简便,蛋白含量高等特性。为进一步证实中华植生藻的应用价值与前景,对该藻进行了大量培养研究,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为开发利用中华植生藻作为一种新的微藻蛋白资源提供依据。
- 沈银武王乾麟黎尚豪
- 关键词:营养成分
- 固氮蓝藻Anabaena sp.7120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分离和光谱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1985年
- 用光合膜片增溶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从固氮蓝藻Anabaena sp.7120分离到7条色素带。迁移率较慢的五条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带,具有相同的吸收光谱和室温荧光光谱特性。它们的红区最大吸收峰在676nm;蓝区最大吸收峰在438nm。它们的室温荧光发射最高峰在672—673nm;在710,732和740nm都有小峰。这些是CPⅠ叶绿素所特有的。我们认为这5条带都是属于光系统Ⅰ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另一条迁移率稍快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带为CPⅡ。它的红区最大吸收峰在672nm;蓝区最大吸收峰在436nm。与CPⅠ带相比,两个峰均向短波端偏移。它们的室温荧光发射最高峰在675nm,没有CPⅠ所特有的小峰。这些性质说明此带和CPⅠ带不同,而是和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相关的一个复合体。迁移率最快的带是游离色素带。
- 刘梅刘其芳张宪孔黎尚豪
- 关键词:固氮蓝藻光谱特性
- 鱼腥藻1017株的混合营养型生长被引量:14
- 1996年
- 鱼腥藻1017株混合营养型生长有其特点,外源葡萄糖对生长的刺激不仅在低光强(800lx),而且在高光强(7000lx)也表现出来。其混合营养型生长速率在800-7000lx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葡萄糖浓度5-20mmol/L范围内随外源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鱼腥藻1017株混合营养型生长与光能自养生长相比,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对数生长期延长,收获物浓度显著增高,生物量显著提高。
- 金传荫宋立荣黎尚豪
- 关键词:鱼腥藻蓝藻
- 柄杆菌与固氮蓝藻培养
- 李勤生黎尚豪路景舒
- 关键词:蓝藻门柄细菌藻类微生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