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开平
- 作品数:59 被引量:146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K+通道阻断剂诱发的慢波振荡神经元放电形式
- 本研究从损伤DRG传入纤维中引导单根神经纤维放电,采集神经纤维放电的动作电位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ISI)序列。观察到一种周期为50~200s,波幅为15~50ms的慢波振荡节律形式,该节律往往可...
- 龙开平胡三觉
- 关键词:神经生理神经元
- 文献传递
- 脉冲磁场刺激仪的研制被引量:7
- 2006年
- 研制的脉冲磁场刺激仪主要指标是:最大磁感应强度0.01 ̄2T,频率0.2 ̄100Hz,脉冲宽度0.01 ̄1ms。仪器的工作方式分为手控、脚控和自控,可显示刺激强度和刺激次数,并可输出不同波形的触发信号,使检测仪器同步工作。
- 文峻屈学民杨继庆王斯刚龙开平
- 关键词:脉冲磁场磁刺激仪器
- CO_2激光血管、神经环形吻合装置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研制一种新的血管、神经激光环形吻合装置 ,使激光均匀地照射在血管或神经断端的圆周上 ,实现均匀、环形、同步吻合离断的血管或神经。方法 利用光路转换装置使激光束均匀、环形地照射在血管或神经断端的圆周上。以动物实验分析激光环形吻合对组织的影响。结果 CO2 激光环形吻合装置对血管吻合即刻通畅率达 10 0 % ,无血管瘤生成。神经吻合后功能恢复早于常规缝合。利用该装置吻合血管或神经较传统吻合方式省时省力 ,吻合均匀 ,组织功能恢复快。结论 血管、神经激光环形吻合方法方便可行 ,对血管。
- 杨继庆王斯刚雷振远段新民龙开平
- 关键词:激光血管吻合神经吻合
- 用不稳定周期轨道理论研究神经信息编码规律
- 2001年
- 神经系统如何产生和传递不同的信息 ,这是神经信息编码规律的研究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方面 .在这一领域 ,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运用不稳定周期轨道 (unstable periodic orbits,UPO)的理论研究上述规律的最新进展 。
- 张俊沧菅忠龙开平杨继庆
- 关键词:非线性动力学神经元
- 白炽光激活血卟啉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白炽光源激活血卟啉的条件。材料和方法:利用白炽光源照射血卟啉,选用DPBF的相对消耗量反映血卟啉的激活程度。结果:白炽光源能够激活血卟啉的最低光强应在1.27×10-10W/cm2~15.2×10-10W/cm2;在弱光条件下,照射时间、血卟啉浓度以及光强三者与血卟啉激活效率满足:照射时间>光强>血卟啉浓度。结论:血卟啉的激活程度与光强、照射时间和溶液浓度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 刘渊声屈学民尚志远文峻杨继庆龙开平王斯刚李海涛史雯
- 关键词:空化血卟啉
- 激光武器与激光战伤防护的发展现状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综述了战术和战略激光武器在世界各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探讨了激光战伤防护的几种方法。
- 龙开平段新民范云杨军
- 关键词:激光武器
- 基于LabVIEW的组织光学测量系统的设计被引量:1
- 2009年
- 以NI公司B系列数据采集卡PCI-6014和步进电机为硬件,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了一种组织光学实时测量系统。该系统通过步进电机驱动探测光纤对样品进行连续测量,并由数据采集卡对信号进行采集,实现了探测与采集的自动控制。同时将采集的数据存盘,以备后续的组织光学参数分析。并用不同浓度的Intralipid组织模拟液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测量效果。
- 曾召利刘迎屈学民龙开平
- 关键词:LABVIEW数据采集组织光学虚拟仪器测量系统
- 多路斩波激光治疗仪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100例疗效分析
- 1998年
- 我们从1992年12月至1993年10月,应用多路斩波激光治疗仪,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人一百例,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观察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人一百例,其中肺炎70例(喘息性45例,非喘息性25例)支气管炎三十例。10...
- 龙开平段新民刘慧刘慧
-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感染激光治疗仪疗效分析
- 大鼠癫痫模型脑电信息的非线性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为了探索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进行癫痫疾病预报的新方法 ,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指标 :近似熵和相关维对大鼠癫痫发作过程的整个脑电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癫痫发作时 ,脑电信号的近似熵和相关维明显低于发作前和发作后 ,这表明了癫痫发作过程脑电信号复杂度的变化规律 ;而癫痫发作前又是一特殊的阶段 ,其脑电信号的复杂度已开始降低 ,但发作症状尚未出现。因此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癫痫发作至少在短期内可预报。
- 许敏光龙开平菅忠董秀珍杨继庆韩晟江文
- 关键词:癫痫动物模型脑电信息非线性
- 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指标分析大鼠癫痫模型脑电信息变化(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背景:脑电活动的动力学特征,是在癫痫发作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脑电活动的混沌分维数、相关维数、Lyapunov指数、混沌复杂度和自由度等指标显著减少,脑电趋于同步和周期化,预示癫痫发作。研究表明非线性动力学指标寻找表征脑电混沌状态的特征参数具有可行性。目的:探索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指标近似熵和相关维,分析大鼠癫痫发作过程的整个脑电信号特征。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验证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医学工程科和消化内科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物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9/2002-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复杂性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6只,体质量150~200g。干预: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0.5mL,处于深度麻醉状态,脑电平稳后,将贝美格注射液稀释一倍,腹腔注射0.5mL。一段时间后大鼠开始身体抽搐,并伴有低沉叫声的癫痫发作,连续记录整个过程。根据实验记录大鼠脑电波形与试验过程中的发作症状,分别抽取未发作、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四个阶段大鼠脑电波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近似熵与相关维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未发作、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四个阶段近似熵与相关维的变化。结果:6只大鼠进入实验分析。癫痫发作中时,脑电信号的近似熵和相关维(0.447±0.126,2.166±0.377)明显低于发作前(0.807±0.182,4.773±0.319)和发作后(1.241±0.125,6.042±0.373)(t=-3.984~17.902,P<0.01)。其中发作前,发作中与未发作时脑电信号近似熵和相关维(1.313±0.090,6.405±0.694)的差异比较,t=-5.228~12.740,P<0.01。结论: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近似熵和相关维数据变化,揭示了大鼠癫痫发作期和发作前后脑电信息活动特征性及其差异,表明了癫痫发作过程脑电信号复杂度的变化规律。
- 许敏光夏鹏蒋勇龙开平杨继庆
- 关键词:癫痫非线性动力学脑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