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莎
- 作品数:23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肌收缩协调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收缩协调性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同步实时获取心尖四腔观、左室心尖两腔观和左室心尖长轴观,通过绿黄红三种颜色半定量显示局部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TP)。采用牛眼图模式分别定量测量HCM组和正常组左室6个壁12个心肌节段的纵轴收缩达峰时间,分别比较:①HCM组与正常组室间隔中段TTP;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后壁TTP;③HCM组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TTP。结果HCM组室间隔中段TTP较正常组室间隔中段TTP明显延迟(P<0.01),HCM组左室后壁TTP较正常组左室后壁TTP明显延迟(P<0.05),HCM组肥厚节段TTP较非肥厚节段明显延迟(P<0.05)。结论HCM患者肥厚心肌与非肥厚心肌收缩不协调,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 熊润青谢明星王新房吕清王静卢晓芳杨亚俐贺林王瑶刘夏天张静龙莎龚静吉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肌收缩组织同步显像
-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细胞移植对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移植对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建立慢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即新生鼠心肌细胞移植组25只;对照组,即细胞培养液基质移植组25只。另设假手术组15只为正常对照。心肌梗死后4周和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高频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左室形态和功能。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试验组移植细胞的存在。结果细胞移植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缩小(P<0.01),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明显增厚(P<0.01),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显示试验组心肌瘢痕区边缘有BrdU阳性细胞存在。结论心肌细胞移植可逆转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高频超声心动图为心肌细胞移植效果评价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方法。
- 张静谢明星王新房吕清郎明建关思虞陈波邓斌华龚静吉熊润青龙莎
-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右室容积测量与功能评价的研究
- 研究表明,右室容积大小和功能状态与许多心脏疾病的预后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传统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是目前评价心室容积和功能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由于右室腔的解剖形态结构不规则,呈新月形,心内膜面不光整,且右室流入...
- 龙莎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显像容积测量心肌质量
- 文献传递
- 超声实时三平面法测量右室容积和功能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模型研究及临床研究两部分,分别探讨超声实时三平面显像技术定量评估右室容积和功能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①模型研究:将右室模型置于水槽内,选取模型长轴清晰的图像,在二维成像模式下,用 Simpson 法测得右室...
- 龙莎
- 文献传递
- 无创性评估左室容积及质量的初步探讨:RT-3DE与MDCT、MRI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室容积(LVV)及心肌质量(LVM)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分别应用RT-3DE、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显像(MDCT)、磁共振显像(MRI)3种无创技术对 10只猪心模型的LV...
- 龙莎赵博文谢明星王新房
- 文献传递
- 正常胎儿二尖瓣前叶根部、三尖瓣隔瓣根部与心尖距离的相关关系研究
- 目的利用腹部超声探头测量正常胎儿在不同孕周期间的二尖瓣前叶根部、三尖瓣隔瓣根部距心尖距离,观察其数值变化,及两者之间的比值变化,探讨不同孕周正常胎儿二尖瓣前叶根部、三尖瓣隔瓣根部距心尖距离的变化特征。
- 吕江红赵博文潘美寿金朵汤富刚杨倩许立龙龙莎
- 文献传递
- 超声心动图实时三平面法评价右室容积和功能新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三平面(Tri-plane)法测量右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Tri-plane法测量36例健康成人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 (RVESV)、右室每搏量(RVSV)。...
- 龙莎赵博文谢明星王新房
- 文献传递
- 超声实时三平面法评价右房容积的临床初步研究
-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三平面法(Tri-plane)评估右房容积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应用超声实时Tri-plane法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 和18例右房扩大患者(右房扩大组)的右房舒张末...
- 龙莎赵博文谢明星王新房
- 文献传递
- 心肌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慢性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试验组于心肌梗死区与正常心肌交界处移植新生鼠的心肌细胞;对照组采用与试验组同样方式注射细胞培养液基质;假手术组(n=15)开胸后不结扎冠状动脉,不进行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后4周和细胞移植后4周,均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大鼠心脏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LVA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测量前壁和后壁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Sm)和峰值位移(TTs),心尖四腔观测量二尖瓣环平均Sm。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试验组心肌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心肌细胞移植后4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EDV和ESV均显著缩小(P<0.01),LVAWD、LVEF、FS、左室前壁和后壁Sm、TTs及二尖瓣环平均Sm均显著增加(P<0.01)。二尖瓣环平均Sm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87,P=0.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试验组心肌疤痕区边缘有移植心肌阳性细胞存在。结论心肌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逆转左心室重构。
- 吕清谢明星张静王新房朗明建关思虞陈波邓斌华熊润青龚静吉龙莎
- 关键词:细胞移植心肌梗塞心肌收缩
-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评价胎儿心脏左室收缩功能
- 研究背景与目的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三维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 (STIC,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对胎儿心脏形态结构和左室功能进行评估,并与二维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
- 赵博文姜卫香杨园潘美吕江红寿金朵汤富刚杨倩许立龙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