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头孢菌素皮试情况,为是否需做皮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采用门诊西药房儿科使用头孢菌素处方皮试结果统计和分析。结果用头孢菌素原液皮试的有1333例,使用头孢菌素皮试阳性发生率2.33%。结论头孢菌素用药前皮试有必要采用头孢菌素原液做皮试。 石祥奎 王玉美 龚培尧关键词:头孢菌素 皮试 不同浸润深度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浸润深度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癌(MI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5例MIC(FIGO标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照浸润深度分3组:ⅠA0组(浸润深度≤1 mm),ⅠA1组(1 mm<浸润深度≤3mm),ⅠA2组(3 mm<浸润深度≤5 mm)。结果:135例MI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为宫颈炎或宫颈糜烂。发病年龄(41.94±8.19)岁,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浅表浸润性鳞癌,其中ⅠA0组活组织检查浸润灶检出率低于ⅠA1组和ⅠA2组。进一步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64例,全子宫切除22例,次广泛全子宫切除21例,广泛全子宫切除28例。术后显微镜下见浸润灶浸润间质深度≤1 mm 28例(ⅠA0组);>1 mm且≤3 mm 71例(ⅠA1组);>3 mm且≤5 mm 36例(ⅠA2组)。首次行LEEP术的64例中45例再次行全子宫切除等手术,发现LEEP术后病变残留率为24.44%,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55例切除了盆腔淋巴结,共检出948枚,均未见癌转移。3例发现淋巴管血管间隙浸润(LVSI)。FIGO分期:ⅠA1期99例,ⅠA2期36例。结论:MIC在肉眼上无法辨认,发病年龄约42岁,与浸润深度无关。浸润深度≤1 mm的MIC活组织检查浸润灶检出率较低。首次LEEP术后病变残留率为24.44%,与浸润深度无关。MIC患者多采用个体化治疗,大部分施行子宫切除,少数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施行宫颈锥切或单纯宫颈切除术。 李彬 刘霞 李鹏 仲娣 龚培尧 谭小茹 孟家伟关键词:宫颈 临床病理 36例年轻绒毛膜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 2012年 绒毛膜癌是滋养细胞疾病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妇科疾病,患者多为育龄妇女,其中50%继发于葡萄胎,少数发生于足月产、流产及异位妊娠,或绝经后的妇女[1]。 李恩芝 龚培尧关键词:绒毛膜癌 药物疗法 绒毛膜癌 护理 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NCCLS标准操作,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等药敏纸片以扩散法检测,样本为2010年1-12月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2008年进行比较。结果 2010年1-12月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57.2%,而2008年为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敏感率2010年为19.3%,而2008年为47.8%,呈显著下降(P<0.05),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利福霉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胺培南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仍100.0%敏感。结论近年儿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数及检出率均有明显增加,耐药性也明显增加,应加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龚培尧 鹿世发 石祥奎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我院妇科大肠埃希菌药敏检测及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004年版《NCCLS》纸片扩散法检测,用氧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等药敏纸片,样本为本院2009年1月~12月间细菌分离的... 石祥奎 龚培尧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药物敏感性 反复自然流产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UU)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77例RSA患者(观察组)和52例健康妇女(对照组),取其宫颈分泌物进行UU分离培养。结果观察组UU阳性率40.2%,对照组UU阳性率9.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复自然流产与解脲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 龚培尧 鹿世法 孟庆勇关键词:流产 尿素支原体 妇科葡萄球菌属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性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合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2004年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方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果红霉素和克林霉索同时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型葡萄球菌(MSSA)耐药分别占51.65%和34.57%,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MRsA和MSSA中,D-试验阳性即对克林霉素具有诱导耐药性者分别为69.72%和30.58%。D-试验阳性占所测葡萄球菌的24.48%,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株的30.58%。结论医院微生物室开展药敏试验中加上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索类抗菌药物。 龚培尧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7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病原学药敏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孕产妇胎膜早破病原体与药敏试验,了解病原体与耐药性分布。方法:采用2004年NCCLS标准与K-B纸片法操作规程,质控菌: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及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作对照,观察7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细菌感染治疗情况。结果:7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细菌检测率90.00%(63/70),其中足月妊娠孕妇11.43%(8/70);经病原学检测,其中葡萄球菌51.43%(36/70);大肠埃希菌18.57%(13/70);铜绿假单胞菌7.14%(5/70);肺炎克雷伯菌12.86%(3/70)。观察组胎膜早破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针对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规范治疗,可降低胎膜早破感染的发生率。 孙晚霞 龚培尧 石祥奎关键词:孕产妇 胎膜早破 药敏检测 苏州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4 862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细胞HPV阳性率为31.74%(1543/4 862)。其中,一重感染、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1.43%(1 042/4 862)、10.30%(501/4 862)。前7位高危型HPV分别为16、58、52、33、18、56、31型,占59.09%,而低危型HPV分别为11、6、43型,占23.70%。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HPV分型检测。 龚培尧 李海 耿建祥 李丽 刘忠伦 王晓红 王宏景 夏林 夏思钧关键词:子宫颈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芯片分析技术 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其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其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情况。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4例,进行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及进行病理检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的病理分级结果情况,进行分组;对比每组HPV检出阳性率与PAX1基因的甲基化检测阳性率。结果病理检出结果为正常宫颈组织HPV阳性检出率35.0%,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0.0%;低级别病变HPV阳性检出率78.3%,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13.0%;高级别病变HPV阳性检出率81.5%,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29.6%;宫颈癌HPV阳性检出率83.3%,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100.0%。宫颈癌PAX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高于HPV阳性检出率。结论 Cervi-M宫颈癌甲基化基因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准确率,可应用于宫颈癌早期筛查与检测,更准确的辅助临床诊断和采取对应的干预治疗措施。 王静 龚培尧 梁慧 刘杰关键词:宫颈癌 基因检测 DNA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