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晓斌

作品数:7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水蚀
  • 2篇水蚀风蚀交错...
  • 2篇浅沟侵蚀
  • 2篇黄土高原
  • 2篇交错带
  • 2篇沟蚀
  • 2篇风蚀
  • 2篇高精度GPS
  • 2篇GPS
  • 1篇动态监测
  • 1篇性状
  • 1篇演替
  • 1篇叶性状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演替
  • 1篇三维激光扫描
  • 1篇数字高程
  • 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模型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作者

  • 7篇丁晓斌
  • 6篇郑粉莉
  • 4篇王彬
  • 3篇陈吉强
  • 3篇张鹏
  • 2篇白文娟
  • 2篇董莉丽
  • 1篇柳艺博
  • 1篇关颖慧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地区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21
2010年
为揭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和总体水平,通过敏感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的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并利用综合指标和最小数据集定量评价了植被演替和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为有机质、速效磷、蔗糖酶和真菌。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并非简单地线性增加,而是在演替的前15 a呈现下降趋势,15 a后开始呈现增加的趋势,即表现出非正U型的变化。就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而言,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排序为:刺槐林地>农地>退耕草地>油松林地>沙蒿地>柠条灌木地>杨树疏林地。所确定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能够反映综合评价指标的信息,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壤肥力仍属于较低水平。因此,研究区生态建设的任务仍很艰巨,有关植被建设中如何缩短植被演替早期阶段的土壤质量退化是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
白文娟郑粉莉董莉丽丁晓斌
关键词:土壤质量退耕地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生境植物的叶性状被引量:14
2010年
研究不同生境和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叶性状,将为区域植被建设提供重要科学指导。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的典型区——神木六道沟流域为研究地点,研究了不同生境植物叶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差异、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叶性状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植物的光合特征和叶片结构特征的种间差异较大,这可能是植物长期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同时也与其本身固有的遗传特性有关。(2)在物种水平上,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和比叶面积(SLA)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叶氮含量(Nmass)与退耕年限相关关系不显著。在群落水平上,除SLA与退耕年限的相关性不显著以外,其它指标皆与物种水平的变化趋势一致。(3)研究区32个物种的Pmax与WUE、PNUE、Nmass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SLA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NUE与WUE、SLA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Nmass的相关性不显著;物种的Nmass与SLA呈显著正相关(P<0.001)。同其它地区相比,研究区物种的Pmax、PNUE、SLA较低。具有较低Pmax、PNUE、SLA的物种可能更适宜研究区土壤贫瘠的生境。
白文娟郑粉莉董莉丽丁晓斌
关键词:植被演替叶性状水蚀风蚀交错带黄土高原
高精度GPS,三维激光扫描和测针板三种测量技术监测沟蚀过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6
2008年
采用连续模拟降雨试验,对坡沟系统概化模型进行坡面沟蚀发育过程模拟,再现坡面片蚀—细沟侵蚀—切沟侵蚀演变过程。结合3种测量技术从测量精度、测量人员要求、数据处理、数据通用性、配套软件使用、前期投入、测量条件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比分析高精度GPS(Trimble 5700)、三维激光扫描仪(Leica HDS 3000)和测针板的3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3种测量方法在沟蚀过程监测和侵蚀量估算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扫描仪能很好地监测沟蚀演变过程,且对侵蚀量估算精度较高,误差仅为4.5%。高精度GPS也能很好地监测沟蚀演变过程,对侵蚀量估算精度误差为7.38%。测针板法不能很好的反映沟蚀演变过程,但是对于侵蚀量的估算可以满足日常要求,误差为-12.78%。
张鹏郑粉莉王彬陈吉强丁晓斌
关键词:LEICAHDS
子午岭地区坡面浅沟侵蚀临界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子午岭地区梁坡高精度的GPS(Trimble 5700)实测数据对国内外已有的浅沟侵蚀临界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已有浅沟侵蚀临界模型模拟的子午岭地区浅沟侵蚀分布面积或大于实际浅沟侵蚀区的10%~40%,或小于实际的20%~35%。基于子午岭地区实测的梁坡GPS数据建立高分辩率的DEM,构建了适用于子午岭地区的浅沟侵蚀临界模型。利用实测GPS数据对所建浅沟侵蚀临界模型进行验证,发现用新建的浅沟侵蚀临界模型模拟的研究区梁坡浅沟侵蚀分布区与野外实际浅沟侵蚀分布区非常吻合,其误差仅为5%。
丁晓斌郑粉莉王彬张鹏陈吉强
关键词:浅沟侵蚀高精度GPS测量
基于DEM的黑龙江宾州河流域水系提取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s,DEM)提取河网及相关流域信息是数字水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东北黑土区宾州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5m分辨率的DEM作为研究数据,运用ArcGIS9.2中的Hydrology水文处理工具包(Arc Hydro Tools)提取研究区河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别采用0.75,1.25,2,2.5,3.75和5km2的集水面积阈值提取流域河网特征时,不同集水面积阈值对确定主河道的空间位置影响较小,但提取的数字流域河网特征会发生较大变化。基于河网密度与集水面积阈值及河源密度与集水面积阈值的关系探讨了适宜的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发现取集水面积阈值为2km2时提取的河网特征与实际水系特征基本吻合,精度达95%以上。因此,基于Arc Hydro Tools的流域特征自动提取是切实可行的。
关颖慧郑粉莉王彬丁晓斌柳艺博
关键词:河网提取数字高程模型
利用高精度GPS动态监测沟蚀发育过程被引量:12
2009年
基于5次连续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沟蚀发育过程的模拟和ArcGis9.0空间分析功能,利用高精度GPS动态监测坡面沟蚀发育过程,估算沟蚀发育不同阶段的侵蚀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精度的途径。结果表明,在高精度GPS测量生成的沟蚀发育不同阶段的5期图像上展现的侵蚀形态与实拍相片完全一一对应,完美反映了坡面侵蚀形态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高精度GPS测量能很好地估算坡面侵蚀量,侵蚀量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随沟蚀形态的发育而逐渐减少,5次测量估算的侵蚀量平均误差为7.38﹪。GPS测量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划分统一测量区域,适当增加测量点,特别是增加对沟壁和沟床的测量点及后期数据处理进行纠正。
张鹏郑粉莉陈吉强王彬丁晓斌
关键词:GPS动态监测误差分析
基于GIS的坡面水文—侵蚀预报模型初步研究
坡面水文—侵蚀预报模型研究可以为坡面水土保持措施评价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本文通过对坡面产流汇流和侵蚀过程的分析,构建了坡面水文—侵蚀预报模型,设计了水文模型和侵蚀模型的因子算法;利用组件式开发技术,在Visual Stud...
丁晓斌
关键词:GPS测量水文模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