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智炯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记者》编辑部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电视
  • 2篇电视台
  • 2篇新闻
  • 2篇南方电视台
  • 2篇报业
  • 1篇电视市场
  • 1篇都市报
  • 1篇对接
  • 1篇新媒体
  • 1篇新闻类
  • 1篇新闻类周刊
  • 1篇新闻摄影
  • 1篇新业务
  • 1篇信号
  • 1篇移动电视
  • 1篇影展
  • 1篇中国报业
  • 1篇中国经济
  • 1篇日报
  • 1篇摄影

机构

  • 1篇《中国记者》...

作者

  • 9篇万智炯
  • 5篇周燕群
  • 1篇翟铮璇
  • 1篇吴长伟

传媒

  • 9篇中国记者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东信号:新技术 新媒体 新业务 新服务 领军者说——传媒巨头的新媒体规划
2006年
在越来越多的人群起追捧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概念时,在国外传统媒体集团纷纷向新媒体扩张的时候,在报业寒冬论在国内不断被提起并上升至一个新高度的时候,与一些发达城市大笔资金投入狂飙突进的新媒体运动相比,广东传媒业显得更冷静和理性。在不可逆转的新技术背景下,在新媒体所能提供的更丰富与多样的渠道与平台上,我们关于新媒体的话题在广东进一步深入。相同的理念是,内容是媒体的核心资产,采用新技术手段对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排列组合和增值加工,会产生新的价值含量;不同的策略则在于与新媒体对接的时机与方式——如何扩大业务半径?扩张的分寸怎样把握?如何选准落点和创新坐标,以持续性创新等待突破性成果?面对盈利难题,谨慎扩军,借助传统媒体积累的品牌影响力,站在一定的高度布局和起步,丰富自身信息产品的表现形式,在这样的战略思路指导下,发展新媒体的速度和模式可能会更稳健。
周燕群万智炯
关键词:新媒体传媒业新业务信号
新一轮竞争是品牌影响力的竞争——南方电视台的品牌理念
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我国媒体逐渐由"信息传播者"发展为"媒体经营者",再成长为"资源整合者",角色日趋丰富完善。是否擅长经营品牌活动,已成为决定媒体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刊就强势媒体如何开展品牌活动展开了专题调研,陆续在视点栏目中刊登,供大家分享,并欢迎参与讨论。
万智炯周燕群
关键词:南方电视台文化体制改革经营者
与需求对接
2007年
采编合一还是采编分离? 部门设置与版面对接是不是最佳选择? 专业分工与分层制如何向扁平化管理过渡? 矩阵管理模式对中国报业而言仅仅是概念吗? 聚焦我国现代化新闻生产线上的组织结构变迁,哪怕只截取采编流程中主要组织框架的变化,如果能找到恰当的角度梳理其历史脉络,所有的过程都会以自身的逻辑方式显现出来——变革与调整、冲突与妥协、颠覆与回归……以报业发达的广东地区的媒体作为样本,可以看到,报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与报业自身的变革诉求,共同催生了报社组织结构的变革。而每一次组织变革、每一次资源的重新调整与配置都将对改革的深化产生推动作用。
周燕群万智炯
关键词:对接中国报业采编合一专业分工
探讨新闻摄影的发展前景与问题——“平遥国际摄影展”新闻摄影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07年
2007年9月18日至25日,山西平遥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出了不同题材和风格的摄影作品;9月19日,作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研讨会召开,国内多家党报、都市报的摄影及图片部门负责人云集,就当前新闻摄影的发展、前景、热点、难点等问题进行研讨。
翟铮璇万智炯
关键词:新闻摄影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摄影作品同题材都市报
寻找革新的突破口——思考报业形态变革被引量:1
2007年
在2005年12期的"视点"栏目中,本刊曾经设问:开本变化是应对移动接收时代到来和报纸盈利水平下降的良方吗?当时,纸媒在市场竞争中的开本之变,格外引人关注。又一个岁末年初,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报纸的形态变革——这个看上去似乎太过微观与浅层次的问题,因为,直至今天,无论面对多少关于报纸未来命运的质疑,新闻纸目前还是展现报业核心能力最重要的介质;也因为,报纸形态的变化与改进早已不仅仅是承担视觉愉悦功能,而成为报业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背后,各种错综复杂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还因为,即便只是将开本与版式作为代表报纸品牌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可以延伸到受众体验、产品形态、分销渠道、商业模式、广告策略等多维空间之中,其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同样耐人寻味。变革源自变化。透过报纸形态之变,或许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需求条件的变化和需求自身的变化带给报业的某些警示与启示。
万智炯周燕群
关键词:报业
正在到来的周刊时代被引量:2
2008年
近十年来,市场上新闻类周刊的发展朝着不断专业化、细分化的方向进化。在阅读群体不断膨胀、阅读需求不断发展的今天,探讨新闻类周刊如何更好地找准定位,按照各自的活法挺进,远比单纯评价"谁比谁活得更好"的话题更为实在。"每个个体都将独一无二"。本刊将持续关注杂志话题,共同迎接"正在到来的周刊时代"。
万智炯
关键词:新闻类周刊细分化
为更好地利用资源服务
2007年
本刊记者就媒体的组织架构、生产流程、机制变革等问题对话南方传媒集团副总裁、南方电视台台长区念中和南方电视台副台长余瑞金。
万智炯周燕群
关键词:资源服务省级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历史负担
大变局中,传统电视何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突围策略被引量:5
2006年
上海,从来就不是一个缺少想象的地方。综观上海的电视市场,各种节目形态、或老或新的形象传播手段在相互角力,传统电视、数字电视、IP电视、宽频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七种不同力量在争夺或者说分享着受众。上海电视市场新意迭出,给传媒业界不断提出新的话题。传统电视正面临哪些竞争?内部的,外部的,电视的,非电视的?2006年前后,传媒人都在探讨:在新的传媒大变局面前,传统媒体的出路何在?它有哪些举措来捍卫市场,又有哪些举措来开拓新的利润点?面对新媒体潜在的庞大市场空间,传统媒体如何把握机会,一举为未来打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呢?本刊记者专程赴上海采访,就这个样本城市展开新的话题。
吴长伟万智炯
关键词:电视市场节目形态手机电视移动电视
财经日报,做还是不做?被引量:1
2008年
2008年,充满机遇和变数。 2008年,又一份财经报纸变身日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财经报纸带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成长空间;同时,也给它们带来更多竞争对手和不可预测性。要怎么走,才能走得更好?
万智炯
关键词:财经报纸日报中国经济竞争对手关注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