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秀红

作品数:33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地震
  • 7篇强震
  • 4篇反应谱
  • 3篇地质
  • 3篇应力场
  • 3篇黄土
  • 2篇地脉动
  • 2篇地震动
  • 2篇地震反应
  • 2篇地震记录
  • 2篇地震台
  • 2篇地震台站
  • 2篇地震影响
  • 2篇地震影响系数
  • 2篇地震预测
  • 2篇断层
  • 2篇台站
  • 2篇盆地
  • 2篇强震记录
  • 2篇青藏

机构

  • 25篇青海省地震局
  • 11篇中国地震局兰...
  • 8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33篇万秀红
  • 17篇屠泓为
  • 8篇卢育霞
  • 8篇石玉成
  • 7篇李智敏
  • 5篇罗国富
  • 4篇盛志强
  • 4篇刘琨
  • 3篇姚生海
  • 3篇马林伟
  • 3篇殷翔
  • 2篇蔡丽雯
  • 2篇邓津
  • 2篇马震
  • 2篇杨晓霞
  • 2篇秋仁东
  • 2篇吴哲
  • 2篇孙军杰
  • 2篇杨丽萍
  • 2篇黄伟

传媒

  • 7篇高原地震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灾害学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第九届全国地...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1990年以来地震大形势预测成果分析和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对1990年以来青海省年度会商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1994~2001年度的地震大形势预测结果基本与实际地震情况一致,而2002~2005年度的预测结论与实际发生的地震有一些背离。经分析认为,这可能与该时段的强地震活动情况较弱有关。2006~2008年度地震大形势的预测工作又获得了较为可喜的业绩,表明该方面研究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分析预测能力,体现了青海省地震局在地震大形势研究工作中作出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同时,也说明地震大形势预测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很强的研究工作,需要一批知识面广,专业背景相对宽的研究人员来做综合性的研究。
屠泓为李智敏万秀红
关键词:地震大形势地震预测
低频事件全球分布特征分析
2017年
分析大量文献记录的全球低频事件,包括:间歇性脉动与滑移事件(ETS)、低频地震(LFT)、SSE(慢滑移现象)、VLF(超低频地震)等.这些低频震动事件,需要从全球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导致更加复杂的断层滑移和结构应力释放特征,探索大震孕育的规律.目前全球已观测到低频事件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新西兰岛、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卡斯卡地亚、阿拉斯加、中国及中国台湾等地区,全球主要地震带沿线都有慢滑移发生.SSE(慢滑移事件)记录地区非常广泛,在各板块沿线几乎均都能记录到.低频滑移事件分布在板块断层沿线的特定部位,原因还有待分析.从全球记录到的各类低频地震及主要记录地区分布情况分析认为,低频事件很可能并不是仅限于俯冲板块,是发生在各大板块边界的普遍行为.甚低频事件(VLF)来源于多个单一地震辐射的缓慢滑动事件,可持续几千到上万秒.可传播数千米,震源可能不唯一,成为低频地震研究的最新热点.综合研究后认为慢滑移以及ETS、LFT、VLF等低频事件是全球发生的普遍行为,与天然地震有必然的联系,应具有统一的应力构造背景,低频地震和慢滑移与大震触发的关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邓津李鹏李鹏万秀红李萍安亮
西宁盆地周围区域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计算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采用震中距范围约200km内的P波初动资料,确定了西宁盆地及邻近区域2008~2011年发生的62个ML2.3~5级的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并统计了与震源机制解对应的主应力轴的方向性等参数.结果显示,地震性质主要显示为逆断层和走滑断层,小震的震源机制解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北部区域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P轴方位角可确定范围为47°~52°,仰角为4°~5.5°,T轴方位角可确定范围为142°~148°,仰角为43°~45°;南部区域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P轴方位角可确定范围为155°~255°,仰角为1°左右,T轴方位角可确定范围为0°,仰角为89°~90°综合数据结果显示,北部区域地震的性质以逆走滑为主,南部区域较为复杂,但显示出地震性质仍以逆断层性质为主.从区域应力场统计特征来看,看似无规律的小震震源机制实质上主要受北东-西南向压缩应力及北西西-东南东方向上的拉张应力所控制.分析表明,在区域应力场的构造背景下,地震(尤其是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可能存在多样性,但大量样本反映的主应力轴仍然与该区域内的构造背景一致.这一现象可为相关工作,如小区域震源机制解和余震震源机制解的统计等方面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屠泓为万秀红赵燕杰高慧慧孟凡博丁宁霞
关键词:西宁盆地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
青海省及邻近区域未来强震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后,未来地震趋势如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及邻近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地质构造、历史地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及青海及邻近区域的地震目录等,进行周期划分,能量释放分析等方面研究。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重点监视区域等相关结论。
屠泓为杨丽萍万秀红
关键词:强震
德令哈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杨丽萍苏旭李智敏姚生海黄伟夏玉胜张加庆殷翔马玉虎刘炜刘薇绽蓓蕾都昌庭涂德龙张小香蔡丽雯李林林邹海宁盖海龙段永祥万秀红
青海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承担完成的德令哈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查明了德令哈市主城区下不存在活动断裂;对距离德令哈市区20km对市区有严重影响的托素湖-尕海隐伏断裂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填补了该断裂研究资料的空白...
关键词:
关键词:活断层探测地震危险性评价地质环境监测
InSAR技术在青海地区地震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以近年来InSAR技术在地震灾害领域的应用研究为基础,综述了InSAR技术应用于青海地区的研究进展,并利用ALOS PALSAR数据和Sentinel-1A卫星数据对2010年玉树7.1级、2016年门源6.4级、杂多6.2级地震的InSAR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玉树7.1级地震和门源6.4级地震地表形变比较明显。其中,玉树7.1级地震地表形变长轴达60 km,门源6.4级地震地表形变长轴达30 km,杂多6.2级地震地表形变比较模糊,长轴约10 km;干涉条纹与震级、震源深度以及震源机制解性质等都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不同性质的地震断层引起的地震破裂在干涉图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万秀红屠泓为姚生海殷翔蔡丽雯
关键词:INSAR技术地震
近地表速度结构对场地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近地表松散沉积层对地震波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为了揭示近地表速度结构对场地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机理,采用横波勘探和地脉动测试方法研究两个地震台站的场地条件,并对比分析场地测试结果与汶川地震记录的频谱特征。正如浅层地震勘探和地脉动数据所揭示的那样,MXT地震台的强震记录中,对应横波图像0.10s处强反射波的地震动分量(频率5 Hz左右)在该场地占明显优势,而对0.22s的弱反射界面(对应的基频为2.3Hz)的反映并不明显,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归因于地下10-11m处粉土与卵石层间具有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而造成地震反射图像上0.10s附近的强振幅掩盖了0.22s的反射波组,岷县强震记录频谱也显示为单峰值形态。横波勘探在WUD台获得的地震图像显示分别在0.22s和0.50s处有两组比较明显的反射波,其所对应的场地潜在响应频率分别为2.3Hz和1.0Hz,WUD台的强震记录频谱的形态也明显受这两个波阻抗界面的影响;通过对比地脉动与地震记录的频谱图,认为场地结构对地震信号与一般地脉动信号的影响是有差别的。研究表明:(1)剪切波的强阻抗界面深度及其平均波速是控制场地频谱主频的主要因素,近地表地层中阻抗强的界面对地震波的改造作用占主导地位;(2)近地表松散覆盖层的波速结构影响着场地地脉动频谱与地震动频谱的谱形变化;(3)一般情况下,浅部强波阻抗界面对地脉动频谱特征的影响可能大于深部(百米以内),强震作用下深部波阻抗界面会使场地的响应主频向比其脉动基频更低的频段发展。
卢育霞石玉成万秀红马林伟卢芳琴
关键词:地震台站横波勘探地脉动
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强震记录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震中周边64个台的加速度峰值和其中10个台的强震波形数据对地震动的衰减、反应谱及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的比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门源地震动衰减规律基本符合青藏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变化规律,震中距300 km以内,水平向与垂直向地震动衰减速度相近,震中距大于300 km时,水平向比垂直向地震动衰减速度缓慢;在200 km范围内,部分垂直向与南北向PGA比值偏大的台站基本上分布在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以北的地区。从加速度反应谱三分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土层场地与基岩场地相比呈现明显的场地放大效应;反应谱比的凹槽现象说明在工程抗震中应重视垂直向地震动的作用。
万秀红吴哲李智敏绽蓓蕾黄伟
关键词:加速度峰值加速度反应谱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对中国大陆西部不同震级段地震的影响探讨与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用快速富里叶变换(FFT)计算得出太阳黑子有11 a、51 a、103 a的优势周期,通过太阳黑子的活跃周期与中国大陆西部(E108°以西)不同震级段地震的活跃周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从6.5以上地震受太阳黑子的影响相对弱一些,其平均周期为2.7a;而M_s 5.0-6.5受太阳黑子的影响可能相对强一些,其平均周期为11.4 a.分析认为M_s≥6.5地震地周期与太阳黑活跃周期存在倍数关系,M_s5.0-6.5的周期与太阳黑子活跃周期比较相近,计算得出1950年以来地震波能量释放与太阳黑子周期有一定关系,总体表明太阳黑子活动对不同震级地震均有一定影响,但对中强地震的影响要更明显一些.
屠泓为李智敏罗国富万秀红吴进
关键词:太阳黑子
黄土地区场地类别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
随着西部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抗震工作。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与工程抗震的实践经验表明,工程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参数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地处黄土高原的西部地区,由于黄土自身的特殊性,震害往往比非黄土地区...
万秀红
关键词:黄土地区强震记录地震反应地震影响系数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