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君

作品数:123 被引量:77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5篇大豆
  • 37篇土壤
  • 35篇黑土
  • 20篇根瘤
  • 20篇固氮
  • 13篇酶活性
  • 12篇玉米
  • 12篇微生物
  • 11篇施肥
  • 11篇秸秆
  • 11篇结瘤
  • 10篇酶活
  • 9篇土壤有机
  • 9篇还田
  • 9篇黑土区
  • 8篇有机质
  • 8篇结瘤固氮
  • 8篇根瘤菌
  • 8篇大豆根瘤
  • 7篇氮肥

机构

  • 121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东北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通化市农业科...
  • 2篇瓦房店市农业...
  • 1篇哈尔滨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密歇根州立大...
  • 1篇巴彦县农业技...
  • 1篇北安市农业技...
  • 1篇富锦市农业技...
  • 1篇海伦市农业技...
  • 1篇嫩江县农业技...
  • 1篇绥棱县农业技...
  • 1篇黑龙江省绿色...

作者

  • 123篇严君
  • 115篇韩晓增
  • 71篇邹文秀
  • 63篇陆欣春
  • 52篇陈旭
  • 27篇郝翔翔
  • 20篇李晓慧
  • 17篇王树起
  • 12篇乔云发
  • 10篇李娜
  • 9篇郭爱雪
  • 8篇李禄军
  • 8篇王守宇
  • 7篇尤孟阳
  • 4篇丁娇
  • 4篇张志明
  • 4篇王影
  • 3篇朱巍巍
  • 3篇郑永照
  • 2篇王晓辉

传媒

  • 16篇土壤与作物
  • 10篇大豆科学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土壤通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大豆科技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村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年份

  • 7篇2024
  • 13篇2023
  • 12篇2022
  • 5篇2021
  • 11篇2020
  • 17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1篇2007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形态氮素对种植大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4
2010年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6种不同形态氮素[生物固氮(N0)、硝态氮(N1)、铵态氮(N2)、氨基酸态氮(N3)、蛋白态氮(N4)和酰胺态氮(N5)]对种植大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大豆生育期内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反应不同;三大菌群在组成上以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数量上均在花期时达到峰值,即均随着大豆生育期的推进呈单峰曲线变化;花期不同形态氮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有差异,具体表现为N5>N3>N2>N1>N4>N0。土壤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缓慢下降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因此,评价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数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亦为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但脲酶与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其高峰期出现在鼓粒期。
严君韩晓增王树起李晓慧朱巍巍
关键词:脲酶蔗糖酶氮形态大豆
缺磷胁迫下的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对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条件下,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比正常供磷条件下增加,0—1.0mm直径下的根长显著高于正常供磷条件,但根长在不同根直径下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缺磷胁迫和正常供磷处理下0~1.0mm的根长比例均在90.0%左右;缺磷胁迫降低了大豆的磷吸收效率,而增加了大豆的磷利用效率;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与磷吸收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大豆根系形态与磷的吸收利用密切相关。图2,表4,参16。
王树起韩晓增李晓慧严君乔云发
关键词:根系形态缺磷胁迫磷效率大豆
宿主对大豆根瘤菌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土壤中大豆根瘤菌的丰度、效能受宿主种类、土壤环境及气候因素影响.本研究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平台:裸地、草地、玉米连作、小麦连作、大豆连作及玉米/大豆/小麦轮作处理,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宿主类型对根瘤菌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严君韩晓增
关键词:黑土根瘤菌多样性
秸秆还田后效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玉米秸秆还田已经成为培肥土壤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后效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提出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为研究平台,以质地黏重的黑土为研究对象,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以2011年进行秸秆还田的田间试验为基础,于2016年开展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对化肥氮利用率影响的研究。以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处理为对照(CK),在同等秸秆还田量下(10 000 kg·hm-2)设置免耕秸秆覆盖(D0),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混于0—20 cm土层(D0-20)、0—35cm土层(D0-35)和20—35 cm土层(D20-35),秸秆平铺于35 cm深度(D35)和50 cm深度(D50)7个处理。【结果】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通过促进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增加玉米的氮素积累进而提高氮素利用率。不同处理对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表现为D0-35>D20-35>D0-20>CK≥D0>D35>D50,其中D0-35和D20-35(秸秆深混还田后效)处理比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7.1%—47.7%和2.0%—39.1%(P<0.05)(叶子除外)。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对玉米各器官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D0-35、D20-35和D0-20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量(P<0.05),与CK、D0、D35、D50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5.8%—20.2%、8.5%—18.2%和27.9%—39.5%(P<0.05)。与其他处理相比,D0-35和D20-35处理玉米各器官15N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1%—38.4%和9.3%—31.8%。74.1%以上的15N累积在玉米的籽粒中,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没有显著影响15N在玉米各器官的分配比例,说明玉米秸秆还田后效通过促进玉米植株整体对肥料氮的吸收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D0-35处理氮肥利用率和15N肥料氮的残留率与其他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9—12.7个百分点和6.9—21.2个百分点,而氮肥损失率则降低了8.8—31.3个百分点;但是与CK处理相比,D0、D35
邹文秀韩晓增陆欣春陈旭郝翔翔严君
关键词:玉米氮肥利用率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
不同供N方式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供N方式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供N和非持续供N对大豆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在苗期,非持续供N与持续供N相比,对大豆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在花期以后则是持续供N对大豆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持续供N和非持续供N对大豆结瘤固氮的影响不同,大豆根瘤数量表现为非持续供N>持续供N>无N,表明氮肥的持续施用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利于大豆根瘤的生长发育;不论何种方式供N对大豆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均有抑制作用,使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且氮肥的持续施用对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要显著高于非持续供N,表现为持续供N<非持续供N<无N,因此,氮肥的持续施用使大豆的固氮效率降低。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严君李晓慧
关键词:结瘤固氮大豆
施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被引量:71
2009年
采用框栽试验研究了施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大豆根瘤形成、生长和固氮能力有显著影响,随着N用量的增加,根瘤干质量、根瘤数量呈现先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而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适量施氮对根瘤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氮素供应不足时则会抑制根瘤的生长,但当氮素供应过量时也会抑制根瘤的形成。从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来看,各处理间表现为N100>N200>N50>N25>N0,以N100处理下根瘤干质量最大,根瘤数量最多,显著高于不施氮(N0)和其他施氮处理,从不同生育时期来看,根瘤干质量表现为从苗期到花期再到鼓粒期,大豆根瘤的数量呈现出先明显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高峰出现在花期,而根瘤数量表现为花期>苗期。施氮显著抑制了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表现为N0>N25>N50>N100>N200,表明施氮使大豆根瘤的固氮效率显著降低,因此,从大豆固氮效率来讲,施氮对大豆根瘤固氮具有抑制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和不施氮处理间均达到了5%的差异显著水平。因此,从大豆固氮和氮肥施用平衡的角度来看,应适量施用氮肥,既可以充分利用大豆的固氮功能,节约氮肥,又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严君李晓慧
关键词:固氮酶活性氮水平大豆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促进了土壤氨挥发,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14.3、7.37 mg.kg-1),黑土(1.52、1.11 mg.kg-1),红壤(0.998、0.402 mg.kg-1).添加可溶性碳显著减少土壤因施氮肥产生的氨挥发量,其中黑土减少27.0%,潮褐土减少48.5%,红壤减少60.0%.在黑土、潮褐土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与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变化规律相反;在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研究结果还表明,外加可溶性碳、氮后,潮褐土铵态氮含量的减少幅度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黑土和红壤,说明潮褐土中氮素损失潜能大.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李晓慧严君
关键词:氨挥发氮肥长期施肥
一种旱地白浆土耕层的改良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旱地白浆土耕层的改良方法,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所述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原地粉碎均匀抛洒于田间;2)将豆粕、化肥和有机肥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有机料均匀抛洒于田间;3)对土层进行...
严君韩晓增邹文秀陆欣春陈旭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秸秆田间有机碳转化率计算方法及计算系统
一种田间秸秆有机碳转化率计算方法及其计算系统,本发明涉及有机碳转化率计算方法及计算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Sup>13</Sup>C标记方法费用较高,而传统田间试验以同体积土壤计算秸秆有机碳转化率方法计算的有...
陆欣春韩晓增邹文秀陈旭严君
生物炭对白浆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为探究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中国东北酸化白浆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的影响,设置了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C0t)和生物炭用量分别为15 t·hm^(-2)(C1t)、30 t·hm^(-2)(C2t)与60 t·hm^(-2)(C3t)的处理,运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C0t处理相比,增施生物炭处理土壤微生物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WC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增加。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碳源利用由多聚物类向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碳源转变。D-木糖、D-半乳糖醛酸、N-乙酰基-D-葡萄胺、L-天冬酰胺酸、L-苏氨酸、吐温-40、吐温80、肝糖和腐胺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C0t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类和胺类是不同处理下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综合考虑,认为30 t·hm^(-2)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优。
陆欣春郑永照韩晓增陈旭邹文秀严君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玉米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