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利
- 作品数:72 被引量:175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水果甘蓝“甜味55”高效设施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18年
- "甜味55",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早熟牛心型适宜生食的结球甘蓝品种,具有生食口感脆甜,叶球翠绿,生长势强,叶色深绿,蜡粉中,叶片厚,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等特点,典型球重1.0千克。适宜全国各地春、秋季节栽培,冬春保护地栽培。本文详细介绍了"甜味25"的特征特性及设施栽培技术要点,总结了该品种的适期播种、适时定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前管理等栽培技术。
- 吴强李华瑞王神云王红于利李建斌
- 关键词:结球甘蓝栽培技术
- 露地越冬春甘蓝新品种‘苏甘20’被引量:1
- 2012年
- ‘苏甘20’是以自交不亲和系‘Y9805’和‘99132’杂交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越冬栽培成熟期145d左右,冬性强,早熟,耐寒性好,植株开展度约49.9cm×50.3cm,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叶色浅绿,蜡粉中等,叶球牛心形,肉质脆嫩,单球质量1.0kg左右,产量约45000kg·hm-2,适合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作越冬春栽培。
- 王神云王红李建斌于利丁万霞
- 关键词:甘蓝露地越冬
- 甘蓝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被引量:1
- 2023年
- 对江苏省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叶片上发生的黑斑病进行病原菌鉴定,并测试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经形态学观察,初步明确分离得到的病原菌(HB0、HB1、HB2、HB3、HB5、HB6)为链格孢属真菌。基于科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致病性,发现HB1、HB3、HB6能在甘蓝叶片上致病。扩增上述3个致病菌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过敏原基因(Alt a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得到大小为511~596 bp目的片段。多基因联合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引起江苏省甘蓝黑斑病的病原菌为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室内毒力试验发现,在测试的8种杀菌剂中,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己唑醇、氟硅唑、戊唑醇、丙环唑、异菌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代森锰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
- 刘志刚余方伟张伟于利李建斌王神云宋江华
- 关键词:甘蓝黑斑病
- 苏星西瓜的特性和栽培技术被引量:2
- 2006年
- 于利马爱民吴强李进
- 关键词:西瓜栽培
- 结球甘蓝新品种苏甘21的选育被引量:1
- 2013年
- 越冬春甘蓝新品种苏甘21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自交不亲和系9407和Y6-6-4杂交育成的一代杂种。越冬栽培全生育期138d左右;冬性强,早熟,耐寒性好;植株开展度约48.8cm×47.8cm,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叶色浅绿,蜡粉少,叶球牛心形,肉质脆嫩;单球质量1.0kg左右,667m2产量约3000kg。适合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作越冬春栽培。
- 王红李兆虎王神云丁万霞于利李建斌
- 关键词:甘蓝露地越冬
- 鲜食加工兼用型西洋南瓜新品种的引种筛选试验初报被引量:2
- 2009年
- 对引进的8个西洋南瓜品种进行了生育期、丰产性、抗逆性及果实品质特征等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个品种中以"锦绣"和"锦栗"的综合农艺性状表现最突出,综合抗逆性强,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高,肉质粉、香、甜、糯,口感品质极佳,其次是"锦华"和"夷香",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也较好,鲜食加工兼用,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作为鲜食加工兼用型西洋南瓜新品种推广。
- 于利李德翠徐刚
- 关键词:南瓜鲜食抗逆性
- 一种适合双行自动移栽机自动取苗的甘蓝穴盘育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双行自动移栽机自动取苗的甘蓝穴盘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1)育苗前准备,(2)播种,(3)苗床管理,(4)病虫害防治,(5)壮苗标准。通过该育苗方法,育成的穴盘苗符合双行自动移栽机要求,保障采用双行自...
- 李建斌王神云余方伟张伟于利
- 西瓜新品种抗病苏红宝的选育及栽培被引量:1
- 1997年
- 抗病苏红宝(原名苏杂4号),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为1.3,果皮绿色具细网纹,皮薄、瓤色桃红,质地细嫩,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5%。果型大,单瓜重8~10kg,亩产4000kg。皮质坚韧,极耐运贮。抗西瓜枯萎病能力强,适应性广。
- 陈振武羊杏平郭辉吉加兵徐润芳于利
- 关键词:西瓜栽培
- 中药渣有机基质配比对辣椒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9年
- 以中药渣、泥炭、蛭石、珍珠岩为供试材料,对中药渣有机基质进行复配改良,研究了各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辣椒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2(中药渣:泥炭:蛭石=2:1:1)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T3(中药渣:泥炭:蛭石=1:1:1)处理和T5(中药渣:泥炭:珍珠岩=2:1:1)处理。这3个处理均明显优于对照,是较为理想的无土栽培基质,生产上可代替泥炭。
- 王虹徐刚高文瑞李德翠于利孙艳军
- 关键词:辣椒无土栽培基质生长发育
- 结球甘蓝CBF家族特征分析及低温诱导基因BoCBF1、BoCBF2a和BoCBF3表达分析
- 2024年
- 转录因子CBF在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和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分析结球甘蓝CBF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特征,探究其是否受低温诱导表达,本研究利用结球甘蓝923全基因组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理化特征、系统发育关系、编码基因结构以及2℃低温胁迫下编码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7个BoCBF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后分成2个亚组(Ⅰ和Ⅱ)。BoCBF蛋白的氨基酸长度为203~283 aa,全部是亲水性蛋白质。在结球甘蓝02-12中,BoCBF1、BoCBF2a和BoCBF3基因在叶、花、芽和角果中基本不表达,在愈伤组织、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耐寒结球甘蓝923和不耐寒结球甘蓝D9中,BoCBF2b、BoCBF2c基因不受低温诱导表达,BoCBF2a基因低温诱导表达最为迅速,其次是BoCBF1和BoCBF3基因。BoCBF1、BoCBF2a和BoCBF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胁迫3~6 h达到最大值,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后急剧下降,在24 h降至最低。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BoCBF1、BoCBF2a和BoCBF3基因调控结球甘蓝响应低温胁迫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伟余方伟李建斌于利王神云
- 关键词:结球甘蓝低温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