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芳
- 作品数:2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指令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浅议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利与弊被引量:6
- 2002年
- 多媒体信息网络及其课件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生动多样的形式,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如青年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减少、师生之间交流减少等.
- 杨瑞华王枫于芳郑刚
-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改革医学教育
- 荧光内参在校正Caspase-3/7活性检测偏差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改进Caspase-3/7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在顺铂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模型中,分别利用传统的和改良的实验方法检测Caspase-3/7的活性变化,并与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改良的实验方法显示不同剂量顺铂诱导下,HeLa细胞Caspase-3/7活性有剂量依赖性增高,与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相一致,但传统实验方法显示HeLa细胞Caspase-3/7活性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由于参测细胞数不同,导致这种Caspase-3/7活性检测方法不能真实反映细胞凋亡程度。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新的改良型Caspase-3/7活性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排除不同凋亡诱导方式诱导细胞凋亡时所产生的因参测细胞数不同所造成的Caspase-3/7活性检测的误差。
- 晋亮杨国栋傅海燕卢晓昭韦梦影于芳卢兹凡
- 关键词:凋亡内参顺铂PARP
- 全反式维甲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MAGE家族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MelanomaAssociatedAntigen,MAGE)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线索。六孔培养板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给以终浓度为10-6mol/L的ATRA的刺激,于不同时间点(0h,12h,18h,24h,36h,48h)收集细胞,RT-PCR检测MAGE家族中(MAGE-A1、MAGE-C1、MAGE-D1、Necdin)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ATRA诱导不同时间的MCF-7细胞MAGE家族分子表达水平呈现MAGE酸性亚家族(Ⅰ型抗原)表达逐步下调,而MAGE碱性亚家族(Ⅱ型抗原)表达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MAGE家族酸性和碱性分子均参与ATRA诱导MCF-7细胞分化、凋亡,而且可能发挥作用是相反的。
- 姚允怡杨国栋路凡雷初朝于芳黄博卢兹凡药立波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分化
- 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稳定转染HepG2细胞系
- 2012年
- 目的:构建人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肝癌细胞HepG2,建立稳定表达mir-122的HepG2细胞系。方法:以人has-mir-122成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PCR的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并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GCSIL-GFP(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中。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mir-122基因慢病毒(pGCSIL-GFP-miR-122)的包装及病毒滴度测定,用构建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HepG2细胞,qPCR检测感染后细胞中MIR-122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蛋白GFP,westernblot检测mir-122靶分子CAT-1,验证pGCSIL-GFP-miR-122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效果。结果:pGCSIL-GFP-miR-122经双酶切分析及测序,插入序列正确。qPCR检测显示转入病毒后mir-122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提高。表明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流式细胞仪根据GFP荧光筛选纯化感染后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Western blot显示mir-122明显抑制其靶分子表达。进一步验证pGCSIL-GFP-miR-122在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的细胞系,为研究mir-122在人体所起的作用及功能机制打下基础。
- 张旭于芳聂勇战唐红卫梁琳琳陈蕊蕊
- 关键词: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稳定转染HEPG2细胞
- 共轭亚油酸对乳腺癌细胞系SKBR3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比较共轭亚油酸 (CLA)和亚油酸 (LA)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以探讨共轭亚油酸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系SKBR 3,用细胞生长曲线和MTT试验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细胞生长曲线和MTT试验均表明 ,CLA对SKBR 3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随着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 ,抑制作用增强。细胞生长曲线显示 ,CLA各浓度组 (2 0 0、10 0、5 0 μmol·L 1)作用 5d后抑制率分别为 75 .0 %、5 7.9%、33.1% ;LA各浓度组 (2 0 0、10 0、5 0 μmol·L 1)作用 5d后抑制率分别为 38.4 %、2 5 .4 %、10 .1%。电镜观察可见CLA可以引起细胞凋亡 ,而LA未观察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 ,2 0 0 μmol·L 1可使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改变。作用 6d后G1期为 72 .2 % ,并出现凋亡峰 ,而LA组及对照组G1期分别为为 5 6 .6 % ,5 0 .6 %。结论CLA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抑制癌症的发展。
- 于芳王枫高双斌史永亮季爱玲
-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亚油酸乳腺癌细胞凋亡
- QKI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获得原核表达的RNA结合蛋白QKI-7蛋白,并制备其兔抗QKI多克隆抗体。方法:将成功插入QKI-7编码区cDNA的PET32b(+)原核表达载体用热休克法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菌,以IPTG诱导6×His-QKI-7融合蛋白的表达,分别经金属鳌合柱、反向柱和强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层析纯化。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应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分别以弗氏佐剂、聚丙烯酰胺凝胶、NC膜作为佐剂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以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经表达并纯化的QKI-7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应用纯化的融合蛋白以弗氏佐剂作为佐剂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获得高滴度,特异性的抗QKI的多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地表达并纯化了QKI-7蛋白,并制备了高滴度、高特异性的抗QKI多克隆抗体。采用弗氏佐剂作为免疫佐剂进行免疫的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和NC膜。
- 黄博于芳王孝功白丽圆李华卢兹凡
- 关键词: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多克隆抗体
- 预热诱导K_(562)细胞热应激蛋白70高表达对高温引起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 2001年
- 为初步观察预热诱导的应激蛋白 70 (HSP70 )高表达对高温所致细胞凋亡影响 ,用 40℃预热诱导K5 6 2 细胞产生应激蛋白 70高表达 ,用 RT- PCR半定量法检测细胞应激蛋白表达情况 ,然后分别将预热细胞和对照细胞置于 43℃用高温诱导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判断 HSP70高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 RT- PCR检测发现 ,随着细胞预热时间的延长 ,细胞 HSP70合成明显增加 ,到 12 0 min时达到最高 ,高水平可以维持数小时 ;43℃高温处理后 ,未预热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预热细胞 ;预热时间长的细胞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预热时间短的细胞组。提示 HSP70高表达可以抑制高温所致的 K5 6 2 细胞凋亡。
- 王枫李泊杨宝平于芳
- 关键词:预热细胞凋亡肿瘤
- HSP70高表达对K_(562)细胞化疗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化学因素引起的热应激蛋白 70 (HSP70 )升高对K56 2 细胞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氯化镉诱导K56 2 细胞使其HSP70高表达 ,在高表达细胞中分别加入甲氨蝶呤 (MTX)、丝裂霉素C(MitomycinC)、顺氯氨铂 (PDD)、平阳霉素 (Bleomycin)等 4种化疗药物 ,药物浓度以临床一次用量的 1/ 2 5 0为中剂量 ,中剂量的 1/ 10、10倍分别为低剂量和高剂量 ,作用 16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 ;HSP70用RT -PCR检测。结果 氯化镉可诱导细胞HSP70高表达 ,其中作用 4h后表达最高 ;HSP70高表达可以降低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HSP70表达水平越高 ,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越低。结论 非热诱导的HSP70高表达可以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 王枫于芳曹瑞徐文
- 关键词:HSP70热应激蛋白70化疗药物K562细胞敏感性
- 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稳定转染HepG2细胞系
- 2012年
- 目的:构建人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肝癌细胞HepG2,建立稳定表达mir-122的HepG2细胞系。方法:以人has-mir-122成熟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采用PCR的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并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GCSIL-GFP(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中。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mir-122基因慢病毒(pGCSIL-GFP-miR-122)的包装及病毒滴度测定,用构建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HepG2细胞,qPCR检测感染后细胞中MIR-122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蛋白GFP,westernblot检测mir-122靶分子CAT-1,验证pGCSIL-GFP-miR-122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效果。结果:pGCSIL-GFP-miR-122经双酶切分析及测序,插入序列正确。qPCR检测显示转入病毒后mir-122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提高。表明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流式细胞仪根据GFP荧光筛选纯化感染后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Western blot显示mir-122明显抑制其靶分子表达。进一步验证pGCSIL-GFP-miR-122在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的细胞系,为研究mir-122在人体所起的作用及功能机制打下基础。
- 张旭于芳聂勇战唐红卫梁琳琳陈蕊蕊
- 关键词:MIR-122慢病毒表达载体稳定转染HEPG2细胞
- MAGE家族新成员Restin入核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restin是该实验室于1999年从维甲酸诱导分化的白血病细胞HL-60中克隆得到的一种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家族的新基因,初步验证其生物学功能为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利用生物学软件预测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的N端含有一非典型二分裂核定位信号序列(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且预测结果显示Restin入核可能与核转运蛋白importinαII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克隆并鉴定了针对NLS等结构域的一系列截短体以及pACT-impotinαII,利用细胞双杂交技术对其进行相互作用以及作用部位的检测。结果证明Restin的入核确实与核定位信号序列以及核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关。
- 王颖于芳付海燕杨国栋卢凡卢兹凡
- 关键词:RESTINIMPO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