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路
- 作品数:95 被引量:42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CTAP与Xper-CT在肝硬化背景下不典型血供结节介入中的应用
- 贾科峰于长路孙诚王涛宋德钊
- 钆塞酸二钠增强MR对肝癌及硬化结节的诊断效能:与MDCT及增强超声的对比研究
-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细胞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Gd-EOB-DTPA)对于肝细胞肝癌和发育不良性结节...
- 张翔于长路
- 关键词:肝癌
- 胸部CT扫描中双定位像联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 王辉于长路马国栋韩宇欣汤漪凡王涛韩玉娟
- 微导管高压血管造影技术在小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 目的:评价微导管超选择高压造影在小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0例经临床、影像学诊断为肝癌,但超声、CT及MR报有可疑结节的患者在行TACE治疗过程中常规造影后对可疑病灶行微导管超选择高压造影.结果:30例病灶均得以清...
- 祁兵于长路贾科峰王森王咏梅
- 肝脏门静脉供血型血管瘤介入治疗二例被引量:9
- 2012年
-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softheliver,CHL)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典型血管瘤的诊断不难。近年来欧阳雪晖和欧阳墉根据CHL的血流量大小和血液动力学特点将其影像表现分为高流量(快速强化)、低流量(慢速强化)和中等流量(中速强化)。但对于门静脉供血型CHL(显著低流量),影像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仅能通过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或直接门静脉穿刺造影才能确立诊断旧0。笔者收集2例门静脉供血型CHL,对介入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 于长路贾科峰王森祁兵王景梅
- 关键词:间接门静脉造影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肝脏CHL
- Gd-EOB-DTPA增强MR与超声造影对富血供微小肝癌诊断评价
- 目的: 分析微小肝癌(直径<2cm)在超声造影及Gd-EOB-DTPA增强MR中的影像表现,并对两者在微小肝癌(直径<2cm在)上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研究。 材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经病...
- 于长路
- 关键词:超声造影影像学诊断
- 文献传递
- CT五点法测量肝硬化腹水定量的初步研究
- 2017年
- 目的为评估肝硬化腹水患者对治疗的确切反应,腹水量的客观测量至关重要。利用CT五点法来测量肝硬化患者的腹水量,通过与应用3D-CT的标准体积计算方法的比较来验证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5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接受100次螺旋CT检查。在常规的CT图像上分布在3个层面上测量腹水的厚度(cm),这3个层面分布位于双侧膈下间隙水平(A、B)、双侧结肠旁间隙水平(C、D)、膀胱前间隙水平(E),并计算出平均厚度:(A+B+C+D+E)/5。然后将平均厚度乘以腹腔前后位投影的标准面积,该面积假定为1 000 cm^2,由此计算出腹水体积(A+B+C+D+E)/5×1 000(ml)。将计算出的腹水体积与通过3D-CT以容积重建方法获得的精确体积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五点法和通过容积重建方法测得的腹水体积范围分布为314~5 868ml和340~5 144 ml,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项初步研究表明,这种常规CT的五点测量方法是准确的。因为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应用于治疗后的腹水检测随访。
- 徐占国任津瑶亓俊霞于长路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计算机断层扫描
- 胸部CT扫描中双定位像联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对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 王辉于长路马国栋韩宇欣汤漪凡李博
-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胸椎骨折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颈胸椎骨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S并发颈胸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C5~C65例,T9~T102例,多节段损伤1例;前中后三柱损伤6例(75%);5例行X线检查仅2例发现椎体断裂,8例行MSCT检查共发现损伤征象50个。【结论】AS颈胸椎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下胸椎,多表现为累及三柱的不稳定骨折,MSCT及三维重建是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 尹韶晗陈东姜涛徐占国于长路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影像
- 超声三维成像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反转模式成像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分型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纳入48例经手术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了三维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以手术分型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肝门胆管癌进行Bismuth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4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按照手术结果进行Bismuth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Ⅲa型8例,Ⅲb型11例,Ⅳ型8例。其中,39例行根治性切除,9例行姑息性切除。三维超声分型的准确率为85.4%(41/48),低估分型百分率为10.4%(5/48),高估分型百分率为4.2%(2/48);MRCP分型的准确率为87.4%(42/48),低估分型和高估分型百分率均为6.3%(3/48)。三维超声分型准确率与MRC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597,P=0.440)。对三维超声和MRCP低估和高估分型的百分率分别进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14,P=1.000)。结论三维超声用于评估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分型是可行的,其对肝门部胆管癌的Bismuth分型诊断效能与MRCP相近,可作为一种新的补充诊断方法。
- 王彦冬经翔丁建民刘百敬王毅军于长路张翔张勤
- 关键词:胆管肿瘤磁共振胰胆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