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健明
- 作品数:31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芹菜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20μmol/L、40μmol/L、80μmol/L)的芹菜素作用不同时间(24h、48h、72h),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生长的影响。结果低剂量的芹菜素(20μmol/L)无明显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作用,而中剂量(40μmol/L)及高剂量的芹菜素(80μmol/L)能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芹菜素有抑制人胶质瘤细胞U251:~殖的作用。
- 杨志英邓志刚伍健明蓝伟红
- 关键词:芹菜素胶质瘤细胞增殖
- 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诱导U251细胞凋亡及bcl-2/bax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以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为实验对象,研究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诱导细胞凋亡的的机制。方法将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分为1.5 mg/L(A组),3.0 mg/L(B组),4.5 mg/L (C组),15.0 mg/L(D组)和30.0 mg/L(E组)5个浓度组,以顺铂(DDP)40.0 mg/L为阳性对照组, 另设一阴性对照组,采用DNA凝胶电泳检测法,观察FC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查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中华眼镜蛇毒C 组分对U251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FC诱导U251细胞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P< 0.01),使用FC前后,bcl-2/bax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FC有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其诱导凋亡不依赖于bcl-2/bax基因的改变。
- 伍健明李维平丁建军梁世杰高永中陈盛强
- 关键词:中华眼镜蛇毒脱噬作用基因表达
-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
-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1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经动脉途径,采用真丝线段或真丝线段加NBCA胶栓塞。其中3例经静脉途径采用微弹簧圈(GDC、MDS和游离弹簧圈)或弹簧圈加真丝线段栓塞...
- 丁建军伍健明付友增李维平高永中
-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治疗疗效评价
- 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方法:6例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径路、可脱球囊栓塞,其中2例结合开颅手术治疗。结果:6例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主要症状消失,1例患侧失明未恢复。结论:可脱球囊手术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或结合开颅手术进一步孤立瘘口的方法对治疗复发性、难治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一定的价值。
- 伍健明丁建军李维平付有曾高永中
- 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球囊栓塞治疗神经外科手术
- 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对荷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裸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对荷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裸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取荷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的Balb/c裸鼠,经腹腔注射低、中、高浓度的FCNNAV1mg/L、5mg/L、10mg/L,采用比色法检测裸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荷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裸鼠血清SOD、GSH-PX、CA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裸鼠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裸鼠组(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荷瘤鼠血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有关。
- 伍健明李维平梁世杰高永中陈盛强
- 关键词:中华眼镜蛇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裸鼠
- 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组分(FC)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T法,观察NajaNajaAtraVenom(NNAV)FC对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的细胞毒作用、量效关系等,并与vm-26对上述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进行比较。结果FC对人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24h及48h的IC50分别为5.76μg/ml和7.19μg/ml,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FC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与卫萌相比较,FC是有效的、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药物。
- 梁世杰李维平伍健明高永中陈盛强
- 关键词:眼镜蛇毒胶质瘤细胞毒作用化学疗法增殖抑制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硬膜下血肿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脑积水脑室 -腹腔分流术后硬膜下血肿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对 37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发生硬膜下血肿 6例的原因和防治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硬膜下血肿病人中 ,钻孔引流术 3例、开颅术 2例、自愈 1例、死亡 2例。结论 :脑室 -腹腔分流术引起硬膜下血肿主要是由于分流管虹吸作用造成CSF过度引流造成。在对颅内压较高和脑室较大的脑积水病人行脑室腹腔分流时 ,应选择抗虹吸分流管。出现硬膜下血肿后钻孔引流和开颅清除血肿有利于病人康复 。
- 伍健明蔡晓东何向阳
-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脑积水
-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单纯血流导向装置或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短中期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数据及3~18个月随访数据。有完整随访资料者共46例(均以最后1次随访数据为准),分析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闭塞率)、动脉瘤形态学特征情况。采用单因素结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动脉瘤闭塞率的影响因素。结果46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完全闭塞组(28例)与不完全闭塞组(18例)。2组患者年龄、动脉瘤类型、有无侧支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使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栓塞治疗者32例,辅助弹簧圈治疗者14例,手术成功率100%。在3~18个月术后影像学随访过程中,在完全闭塞组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者占12/28,而未完全闭塞组密网支架联合弹簧圈治疗者仅占2/1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P=0.029)。进一步对照分析发现动脉瘤有无侧支发出、是否联合弹簧圈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是影响动脉瘤闭塞的主要因素(OR=0.101、9.832、9.266,P=0.003、0.009、0.021)。结论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在>6个月的时间随访时有着良好的闭塞率,且联合弹簧圈辅助治疗时闭塞率更高,但动脉瘤存在侧支血管会影响其闭塞率。
- 连万成姚京吴泽涛何毅伍健明张猛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侧支供血介入治疗
-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及血管内治疗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8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夹闭4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手术联合栓塞治疗2例。结果 5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45例,轻残7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可靠且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 丁建军高永中伍健明廖宇钦陈保东蒋太鹏
- 关键词: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显微手术血管内栓塞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对照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MRI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确性。方法对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行MRI颈动脉管壁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T MRI,检查序列包括3D TOF、T1WI、T2WI、T2-TSE及增强T1WI扫描,对引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成分(纤维帽、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钙化等)进行分析,并与CEA取出的斑块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检查共发现双侧颈动脉48支粥样硬化斑块,CEA取出31支斑块。MRI诊断斑块内脂质坏死、斑块内出血、钙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100%,90.0%、90.0%,96.6%、10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分别为0.763、0.729、0.783。结论 MRI对诊断易损斑块内脂质坏死核、纤维帽、斑块内出血、钙化等成分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能为临床外科手术方式及内科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尹安雨伍健明孙艳花刘晓蕾雷益李莉芳夏军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磁共振成像纤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