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从家
- 作品数:101 被引量:360H指数:10
- 供职机构:玉溪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4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某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及临床科室中的检出及耐药现状,为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3年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4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4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呼吸内科(123株,占27.64%),重症医学科(82株,占18.43%)和急诊科(81株,占18.20%)。以口痰样本分离菌数最多(380株,占85.39%),其次为体液(33株,占7.42%),第三位为血液(16株,占3.6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有所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重视监测药敏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储从家吴惠玲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抗菌药物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及耐药性分析
- 目的了解某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及耐药现状,为防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2009年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230株Sma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6年53811...
- 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李杰芬杨宇溪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率
- 文献传递
- 1330例粪便标本培养的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被引量:1
- 2002年
- 储从家李跃萍吴惠玲
- 关键词:粪便标本细菌分布药敏结果
- 23195份临床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
- 目的调查本地区血液中临床感染细菌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 mimi VITAL 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Bact/ALERT 3D 培养仪和 VITEK32自动细菌鉴定仪对我院1999~2007年临床送检的23195 人份454...
- 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李杰芬杨宇溪
- 关键词:临床血液标本细菌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
- 文献传递
- 肠沙门菌副伤寒甲血清型的萘啶酸抗性和克隆扩散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玉溪市1999年至2008年甲型副伤寒患者肠沙门菌甲型副伤寒血清型(SPA)分离株的萘啶酸抗性和克隆扩散。方法采用有对照的K-B纸片扩散技术对4060株SPA进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对随机选择的166个萘啶酸抗性(NAR)株和20个萘啶酸敏感(NAS)株进行SpeI消化染色体DNA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聚类分析以及氟喹诺酮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分离株的NAR率由1999年的12.5%、2000年82.2%、2001年93%上升到2008年的100%;NAS株在1999年占优势,但在2000年以后被NAR株替代;166个NAR株都降低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其MIC值比20个NAS株的高得多。186个菌株SpeI消化产物得出以SpeI01、SpeI02型占优势的9种PFGE型。结论萘啶酸筛检实验可用于检测SPA降低氟喹诺酮敏感性,SpeI01和SpeI02是玉溪流行的主要克隆,建议制定并实施氟喹诺酮药物抗性株引起爆发流行的处理方案。
- 姚颖波王树坤储从家山德生阚飙刁保卫吴强杨汝松
-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
-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变异及其机制。方法药敏检测,采用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纸片扩散法;基因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含有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的gyrA、gyrB、parC和parE4个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3 528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在1999-2006年8年中上升最显著的是喹诺酮类药,其中萘啶酸由20.00%升至99.07%,培氟沙星由0升至97.37%(χ2=259.39,P<0.01;χ2=406.20,P<0.01);青霉素类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15株耐药菌株上述4个基因序列检测结果,gyrA基因均存在同一个突变位点,即83位氨基酸Ser→Phe突变(TCC→TTC),突变率达100%;其余3个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严重,主要机制是喹诺酮类耐药区gyrA基因的第83位表现出高频单点突变,其耐药表型和基因突变有较高的一致性。
- 储从家胡斌孔繁林吴惠玲向秀华
- 关键词:沙门菌甲型副伤寒喹诺酮类药抗药性微生物
- 需氧厌氧瓶配对在血(体)液细菌培养中的临床价值
- 目的探讨需氧和厌氧培养方式的选择对不同种属细菌检出率、检测时间的影响及常规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mini VITAL或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及VITEK32自动细菌鉴定仪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2...
- 储从家吴惠玲孔繁林张大莲李杰芬管新龙孙丽
- 关键词:血液体液检出率
- 文献传递
- 血培养阳性仪器报警时间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仪器报警时间与病原菌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玉溪市人民医院2017年血培养阳性的报警时间及相应的病原菌鉴定结果,计算各类病原菌阳性报警的中位时间。结果共有876例阳性标本,革兰阳性菌占53.77%,革兰阴性菌占44.18%,真菌占1.03%,厌氧菌占1.03%。纳入统计分析769株,其中571例需氧培养阳性细菌分布和报警时间分析,≤12h、≤24h、≤48h的病原菌分布分别为153株(26.80%)、369株(64.62%)、493株(86.34%);仪器报警中位时间分别为肠杆菌科(11.52h)、链球菌(15.12h)、肠球菌(21.48h)、葡萄球菌(22.08h)、非发酵菌(35.76h)、革兰阳性杆菌(40.80h)、真菌(61.92h)、马耳他布鲁菌(72.84h)。475例厌氧培养阳性细菌分布和报警时间分析,≤12h、≤24h、≤48h的病原菌分布分别为185株(38.95%)、365株(76.84%)、440株(92.63%);仪器报警中位时间分别为肠杆菌科(10.80h)、链球菌(14.40h)、肠球菌(16.68h)、葡萄球菌(20.64h)、非发酵菌(26.88h)、革兰阳性杆菌(39.36h)、厌氧菌菌(72.72h)。结论除真菌、马耳他布鲁菌和厌氧菌由于其特殊的培养环境外,血培养需氧阳性和厌氧阳性报警时间从早到晚的顺序均为:肠杆菌科、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非发酵菌、革兰阳性杆菌。大多数病原菌在2d内得到阳性结果。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同时做需氧厌氧配对培养能得到更高的阳性率,如只单纯做需氧或厌氧培养,均会导致部分菌的漏检。
- 李杰芬储从家李雪梅孙丽陈静宜张良艳管新龙
- 关键词:血培养
- 需氧厌氧瓶配对在血与体液病原菌培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需氧和厌氧培养方式的选择对不同种属病原菌检出率、检测时间的影响及常规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mini VITAL或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及VITEK-32自动细菌鉴定仪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38 839份血液与体液临床标本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8 839份标本培养阳性7241例占18.64%,共分离出各种细菌56属171种7327株;在需氧和厌氧培养瓶中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7.14,P<0.01),非发酵菌、微球菌属、真菌、厌氧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葡萄球菌属、棒杆菌属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门菌属和棒杆菌属细菌在需氧和厌氧培养两种瓶子的阳性检测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需氧和厌氧瓶配对培养,既解决了培养结果的早期快速问题,又可提高阳性检出率,是一种理想的组合,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储从家吴惠玲孔繁林李杰芬管新龙杨宇溪孙丽
- 关键词:血液体液检出率
- 10年临床分离细菌的菌群分布与变迁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了解玉溪市临床分离细菌的菌群变迁。方法 对玉溪市人民医院从血液、尿液和口痰标本中分离的970 7株感染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明显上升,条件致病菌检出机会增多,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群细菌已成为同属感染菌中的优势菌。结论 菌群变迁符合现代感染的基本特点;
- 孔繁林储从家罗次节管新龙
- 关键词:菌群细菌革兰阴性杆菌条件致病菌优势菌染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