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全达

作品数:87 被引量:774H指数:1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4篇外科
  • 21篇手术
  • 16篇脾功能
  • 16篇脾功能亢进
  • 16篇亢进
  • 16篇功能亢进
  • 15篇肿瘤
  • 14篇微创
  • 13篇切除
  • 13篇消融
  • 13篇达芬奇
  • 12篇胰腺
  • 12篇射频
  • 12篇射频消融
  • 12篇切除术
  • 11篇胆管
  • 11篇动脉
  • 9篇术后
  • 8篇射频消融治疗
  • 8篇消融治疗

机构

  • 4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3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空军总医院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附...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7篇刘全达
  • 46篇周宁新
  • 18篇陈军周
  • 15篇张效东
  • 13篇段伟宏
  • 13篇何振平
  • 11篇马宽生
  • 11篇董家鸿
  • 11篇宋扬
  • 9篇孙强
  • 8篇蔡志民
  • 7篇孙梯业
  • 6篇张涛
  • 6篇颜伟
  • 6篇许小亚
  • 5篇谢于
  • 5篇张文智
  • 5篇刘军桂
  • 5篇夏启俊
  • 4篇别平

传媒

  • 7篇局解手术学杂...
  • 6篇临床肝胆病杂...
  • 6篇中华消化外科...
  • 5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14届全国...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16篇2011
  • 17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1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5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大脾功能亢进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该研究尝试把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脾功能亢进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开展和推广该技术提供科学证据.结论 临床开展射频消融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
刘全达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症多普勒超声检查
文献传递
国内原发性主动脉消化道瘘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提高对主动脉消化道瘘的诊治经验。方法总结1 例原发性主动脉消化道瘘的诊治体会,以及国内13例文献报道。结果14例原发性主动脉消化道瘘,其中胸主动脉食管瘘3例,腹主动脉消化道瘘11例(十二指肠4例,空肠6例,结肠1例)。7例(50%)表现为典型三联征。诊断手段包括超声、CT、MRI、主动脉造影和内镜检查。2例(14 3%)获得术前确诊。8例行手术治疗,4例手术成功,死亡率达71 4%(10/14)。结论原发性主动脉消化道瘘罕见,死亡率高,主动脉瘤病人的消化道出血应和主动脉消化道瘘鉴别诊断,及时诊断和快速外科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宋扬沈洪刘全达
关键词:主动脉瘤消化道瘘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01年
刘全达蔡志民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转移手术疗法肝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消化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机器人外科的产生是远程外科、军事外科以及微创外科三方面结合的直接结果。在越来越多的腹部外科国际会议上,机器人外科已经占据一席之地。美国胃肠和内镜外科医师学会微创机器人协会于2007年12月颁布了机器人外科的共识。
王知非周宁新刘全达Anusak Yiengpruksawan许军
关键词:机器人手术系统消化外科微创外科
CpG ODN1826增强树突状细胞抗胃癌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研究结果显示,含有非甲基化的CpG基序具有强大的免疫激活作用。前期研究表明,CpGODN可增强树突状细胞(DC)对胃癌细胞株MKN45的杀伤作用。本研究旨存观察CpGODN诱导DC的抗胃癌效应。
孙梯业颜伟刘全达张娜王斌段伟宏贾洪琳周宁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PG基序CPGODN免疫激活作用MKN45非甲基化
脾静脉结扎诱导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犬动物模型的评价
2003年
目的:介绍并评价脾静脉结扎诱导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犬动物模型。方法:18只健康成年杂种狗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n=4)、Ⅱ组(脾静脉结扎n=10)和Ⅲ组(脾静脉结扎+脾切除,n=4),通过结扎狗的脾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属支引起淤血性脾肿大;脾静脉结扎后第3周第Ⅲ组行脾切除术。定期观察动物外周血细胞变化以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脾静脉结扎后1wk内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开始下降,第3周末二者下降明显(Ⅰ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8+1.2)×10^(12)/L、(398±58)×10~9/L,Ⅱ组为(5.1±0.7)×10^(12)/L、(230±86)×10~9/L,分别P<0.01和P<0.05);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脾脏肿大可持续9wk以上;但脾静脉结扎后白细胞水平无显著改变,脾切除术后2wk红细胞和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脾静脉结扎3wk后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逐渐符合慢性脾脏淤血改变。结论:脾静脉结扎方法简单,可以建立确切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可以作为脾功能亢进外科或介入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刘全达马宽生何振平丁钧董家鸿
关键词: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动物模型脾切除
Da Vinci机器人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与改进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总结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中的早期应用经验。方法复习第二炮兵总医院2009年1~6月57例机器人辅助的肝胆胰手术病例临床资料,介绍其中6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结果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60±8)岁、,Bismuth分型Ⅰ型1例,Ⅲb型2例,Ⅳ型3例(1例术前行FI、CD1个月).BismuthⅠ型病人实施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胆管癌切除、胆肠吻合木;Ⅲb型病人1例实施左半肝切除术,1例实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胆管外引流术;BismuthⅣ型病人均实施机器人辅助下胆管癌切除、间置胆囊胆道重建术。术后1例进食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禁食1d后缓解;未发生胆漏、腹膜炎等其他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3个月,未见明确肿瘤复发征象。结论da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实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完全可行,具有手术视觉更扩大清晰,深度操作更确切容易,解剖性探查精细灵巧,手术方案可进可退,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机器人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对病人的远期生存的影响。
周宁新刘全达陈军周张效东段伟宏王知非
关键词:DA机器人外科肝门部胆管癌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有关Medline文献并综述。结果 全胃肠外营养 (TPN)曾是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的主要手段 ,但费用昂贵和并发症多 ;空肠内的肠内营养能获得“胰腺休息” ,并能有效防止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结论 只要没有肠梗阻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应首选肠内营养。
刘全达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老年人胆囊疾患的腹腔镜处理被引量:3
2007年
对5年间两医院实施的110例75岁以上(平均77岁)老年人胆囊疾患经腹腔镜处理(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占全部LC的4.8%(110/2 270)。103例成功实施LC,治愈率93.6%;其中6例于术前或术后内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5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LC中转开腹7例(6.4%)。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5.5%),包括局限性腹腔积液2例,心肌梗死2例,胆瘘和胆管炎各1例。死亡1例(0.9%)。提示LC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胆囊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可选择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等微创措施,尽可能避免开腹手术。
许长起张建雷刘全达黄晓强韩昕
关键词:胆管结石老年人
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004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8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85例中合并癌变27例,癌变率为14.6%。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与年龄密切相关(P<0.001),各年龄段癌变率分别为:0~9岁为0%,10~19岁5.1%,20~29岁9.1%,30~39岁16.2%,40~49岁26.7%,50~59岁33.3%,≥60岁50%。6例有胆肠内引流手术史。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发热、黄疸和体重下降。诊断方法包括腹部超声、CT、MRI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前确诊20例,但早期诊断困难。获得根治性切除9例(33.3%)。结论先天性胆管囊肿是一种癌前病变,随年龄增长癌变率急剧增加。儿童期实施完全性囊肿切除是预防胆管囊肿癌变的最有效方法。胆管囊肿癌变病例预后不佳。
刘全达周宁新黄志强张文智刘贵麟王悦华
关键词:囊肿癌变先天性胆管囊肿胆肠内引流癌变率病理资料上腹疼痛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