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娥
- 作品数:78 被引量:70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比值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周期中基础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比值与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结果的关系。 方法 在 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于本院进行 IVF- ET的病人 315例 ,均于月经周期第 2 d抽取外周血 ,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基础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 H)、雌二醇 (E2 )水平。选取其中符合首次行 IVF- ET治疗 ,年龄≤ 35岁 ,月经周期正常 ,FSH<15 m Iu/ml的 12 5例患者 ,共 12 5个周期。将患者分为两组 :FSH/L H<3.0组和FSH/L H≥ 3.0组 ,观察两组 IVF- ET结果。 结果 基础 FSH/L H<3.0组的患者的≥ 14 mm的卵泡数、取卵数、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基础 FSH/L H≥ 3.0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而低反应比率、周期取消率、Gn用量则均低于基础 FSH/L H≥ 3.0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两组的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 75 .6 %和 78.9%、5 9.7%和 5 7.9%、14 .1%和 19.5 %、79.4 %和 85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两组月经第 2 d的 E2分别为 (6 8.5±4 1.2 ) pg/ml和 (5 9.7± 2 6 .1) pg/ml,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基础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比值对行 IVF- ET治疗的年轻且 FSH<15 m Iu/ml的患者行促超排卵治疗后的?
- 李艳萍马赟刘冬娥马燕琳吕祁峰
- 关键词:妇产科学体外受精超排卵FSHLH
- 13例先天子宫发育畸形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子宫畸形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至2008年1月间收治的13例畸形子宫患者行IVF-ET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同期子宫正常、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者73例作对照组。结果行IVF-ET患者子宫畸形患病率为1.30%,13例子宫畸形患者总妊娠数6例次,临床妊娠率46.2%,着床率29.6%,足月产占66.7%,平均孕周(37.83±0.73)w;与同期子宫正常、单纯输卵管因素不育者比较着床率、妊娠率及足月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行IVF-ET患者子宫畸形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如重视早期诊断及加强孕期监护,其妊娠率及妊娠结局良好。
- 李宁刘冬娥李艳萍刘能辉李玉梅
- 关键词:子宫畸形妊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与宫腔内授精被引量:22
- 2001年
-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授精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 14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hMG/hCG +IUI组排卵率为 98.46 %,明显高于CC +IUI组 (P <0 .0 0 5 ) ,与单纯hMG/hCG相似 ;hMG/hCG +IUI组的妊娠率为 5 6 .92 %,明显高于hMG/hCG组和CC +IUI组 (P <0 .0 1) ,而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无差异。结论 :hMG/hCG +IUICF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的治疗更有效。
- 周庆娥李艳萍刘冬娥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超促排卵宫腔内授精人工授精
- 多原核受精与HCG日雌孕激素、获卵数、授精密度、受精率、妊娠率的关系
- 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686个周期,比较多原核受精组(348例)和非多原核受精组(33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HCG日雌孕激素、获卵数、授精密度及活力、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结果显示两组HCG日雌...
- 赵静李艳萍刘冬娥刘能辉陈仙花姚仲元张叶青周世敏
- 关键词:IVF
- 不同时期添加黄体生成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GnRH-a长方案卵巢慢反应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 :探究不同时期添加外源性黄体生成素(LH)是否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慢反应患者临床结局,为探寻PCOS个体化的促排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中心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常规长方案降调节治疗的PCOS患者共158个周期,根据是否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内含FSH、LH各75U/支)即外源性LH分为:未加组44例,即整个控制性促排卵(COS)过程中未加LH;早加组66例早卵泡期添加LH组;晚加组48例晚卵泡期添加LH组。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基础状态、临床指标及助孕结局。结果 :早、晚卵泡期添加LH组与未添加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基础LH及E2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加组在不孕年限、基础睾酮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GnRH-a降调后启动日LH及E2水平,Gn起始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早加组获卵数明显高于未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加组h CG日E2、可利用胚胎数、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未加组、晚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GnRH-a长方案卵巢慢反应患者早卵泡期适当的补充外源性LH可以改善慢反应的临床结局。
- 唐静赵梓彤李玉梅刘冬娥
- 关键词:黄体生成素体外受精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 黄体酮软胶囊不同给药方案用于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黄体支持的临床结局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黄体酮软胶囊不同给药方案进行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中黄体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中心行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的3845例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的所有患者黄体支持均采用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口服地屈孕酮治疗,根据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不同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A组每次使用200 mg,每日3次,共1858个周期;B组每次使用300 mg,每日2次,共1987个周期,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转化日雌激素(E_(2))水平、转化日孕激素(P)水平、移植优胚占比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活产率分别是34.71%(645/1858)和36.39%(723/1987),而移植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3%(182/348)和55.37%(397/717),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等两组间比较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激素替代周期中,采用两种不同剂量不同频次的阴道用黄体酮软胶囊治疗作为黄体支持,能够达到相似的临床疗效。
- 李玉梅何芳芳刘冬娥
- 关键词:冻融胚胎移植激素替代黄体支持
- PTEN与女性生殖
- 2013年
- 近年来研究发现,抑癌基因Pten及其编码的PTEN蛋白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等通路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PTEN通过PTEN-PI3K-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信号网络,不但控制原始卵泡的生存和激活、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卵泡的发育、生殖衰老的过程和生殖时间的长短,而且调控子宫内膜的增殖及早期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 覃茜刘冬娥
- 关键词:PTEN磷酸水解酶卵泡子宫内膜胚胎发育
- 诊断性刮宫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治中的价值及其合理应用被引量:11
- 2006年
- 刘冬娥
- 关键词:诊断性刮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诊治宫腔疾病卵巢激素
- 微刺激方案与常规促排卵方案在高龄卵巢低反应不育女性中的前后周期比较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36岁以上高龄、卵巢低反应(POR)不育患者最适宜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36~45岁POR患者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根据患者前后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促排卵方案34个周期和灵活微刺激方案34个周期。比较前后两种不同方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助孕结局。结果 (1)微刺激周期、常规促排卵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MⅡ数、优胚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微刺激周期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高于常规促排卵周期,窦卵泡数则少于常规促排卵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促排卵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量大于微刺激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微刺激周期的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冻存胚胎数、MⅡ率及正常受精率均高于常规促排卵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POR妇女,微刺激方案与常规促排卵方案相比,可以获得较多的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和冻存胚胎数,MⅡ率和正常受精率也有提高,且微刺激方式更加温和,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少了Gn的用量和医疗费用,提示对于高龄POR不育症患者可能更宜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
- 曹蓓李艳萍刘冬娥刘能辉张琼郝洁朱琳
- 关键词:高龄卵巢低反应微刺激方案卵泡波
- 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研究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第一周期用常规改良短方案促排卵失败,第二周期采用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的结果。结果卵泡期联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周期共获得161枚MⅡ卵母细胞,改良短方案周期共获得114枚卵母细胞,两组平均获MⅡ卵母细胞数[(4.4±2.8)vs.(3.1±1.9),P<0.05],MⅡ卵母细胞平均受精数[(3.51±0.35)vs.(2.11±1.56),P<0.05],平均优质胚胎数[(1.65±0.28)vs.(0.81±0.19),P<0.05]中,联合组均显著高于改良短方案组。在联合卵泡期和黄体期促排卵周期中,卵泡期促排卵共获得65枚MⅡ卵母细胞,黄体期促排卵共获得96枚MⅡ卵母细胞,黄体期平均获卵数显著高于卵泡期[(2.6±1.9)vs.(1.8±1.5),P<0.05];而受精率[(83.1%)vs.(79.2%),P>0.05]和平均优质胚胎率[(51.9%)vs.(53.9%),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卵泡期联合黄体期方案促排卵方案能够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成熟卵和优质胚胎,这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李玉梅巴林林刘冬娥赵梓彤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