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培明

作品数:26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淮北矿工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耐药
  • 10篇单胞菌
  • 10篇铜绿
  • 10篇铜绿假单胞
  • 10篇铜绿假单胞菌
  • 10篇假单胞菌
  • 9篇基因
  • 7篇耐药铜绿假单...
  • 7篇多重耐药
  • 5篇多重耐药铜绿...
  • 4篇药物耐药
  • 4篇内酰胺
  • 4篇内酰胺类
  • 4篇酰胺类
  • 4篇相关基因
  • 4篇相关基因研究
  • 4篇抗菌药物耐药
  • 4篇基因研究
  • 4篇Β-内酰胺类
  • 3篇亚胺培南

机构

  • 19篇淮北矿工总医...
  • 6篇安徽省淮北矿...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淮北矿业集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刘培明
  • 15篇姚慧琳
  • 11篇陆士海
  • 7篇范德胜
  • 5篇庄楠
  • 5篇张晓梅
  • 4篇姚家勇
  • 2篇马锐
  • 2篇吕晓侠
  • 2篇董少军
  • 2篇王靖东
  • 2篇许希海
  • 2篇秦淑国
  • 2篇吴承志
  • 2篇徐元宏
  • 1篇魏芳
  • 1篇魏芳

传媒

  • 8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陕西医学检验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整合子分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耐药肠杆菌耐药机制,分析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及其在流行传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18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肠杆菌,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PCR、DNA测序法检测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整合酶基因,并分析整合子在耐药基因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18株肠杆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外,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氨苄西林等多药耐药,MIC值分别为128~2 048、8~512、64~2 048、16~2 048、64~4 096μg/mL;PCR、基因测序显示18株肠杆菌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18株菌均扩增出Ⅰ类整合酶基因,未检测出Ⅱ类整合酶基因,可变区中不存在kpc-2基因。结论本院分离的18株亚胺培南耐药肠杆菌均存在Ⅰ类整合酶基因,且kpc-2基因是引起这些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姚慧琳范德胜陆士海刘培明
关键词:肠杆菌亚胺培南整合子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
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细菌培养71例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了解气管切开术与医院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1例气管切开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6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感染率为 85 .9%。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占 77.0 %。铜绿假单胞菌占 40 .5 % ,为引起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 :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可能是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 。
刘培明姚家勇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痰液细菌培养医院内感染
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的联合应用
2001年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联合检测红细胞及白细胞的简易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尿液标本500份采用尿液分析仪测定,根据红细胞及白细胞的不同阳性级别,用计数板计算细胞数。阴性、微量及1+细胞数者浓缩10倍计数,2+及3+者直接计数,结果:仪器红细胞检出率为25.8%,白细胞检出率为40.8%;尿沉渣计数红细胞检出率19.2%,白细胞检出率为45.4%。结论:尿液分析仪的应用必须与尿沉渣镜检相结合才能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姚家勇刘培明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尿沉渣显微镜检
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安徽淮北地区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方法对36株临床分离多药耐药PAE采用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编码基因。结果36株PAE中TEM、DHA、CTX-Ge和CARB的检出率分别为77.8%、69.2%、27.8%和25.0%,OXA-1、OXA-10的检出率均为16.7%,VIM-2的检出率为13.9%,IMP-1的检出率为2.8%,未检出VEB、SHV、GES、PER、GIM和SPM-2基因,有58.3%的菌株存在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结论淮北地区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PAE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oprD2基因缺失率较高。
刘培明姚慧琳陆士海秦淑国徐元宏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1.1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目的了解安徽淮北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方法对36株临床分离多重耐药PAE采用全自动微生物系
刘培明
文献传递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组,检测入院第1天(d1)、第3-5天(d3-5)、第14天(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进行对照比较。记录患者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d1、d3-5、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d3-5、d14血清IL-2和IL-6的水平均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和P<0.05)。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NIHSS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的水平,抑制卒中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
董少军吴承志刘培明魏芳王靖东吕晓侠马锐许希海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HBV-M检测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Pre-S1)与HBV-M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Pre-S1、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Pre-S1在HBeAg(+)组的检测率为93.9%,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组(P<0.01);以HBV-DNA为标准,Pre-S1检出乙肝病毒的灵敏度为55.0%,HBeAg检测灵敏度为53.3%,两者较接近。结论:Pre-S1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度(与HBV-DNA的相关性)与HBeAg检测灵敏度基本持平,Pre-S1可作为判断HBV感染的补充试验。
刘培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HBV-MHBVDNA
淮北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和MIC法检测25株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外膜蛋白OprD2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相关基因(IMP、VIM、SPM、GIM)。结果 25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缺失率60%;5株产金属酶,检出率20%(4株产VIM-2,1株产IMP-1);未检出SPM-2、GIM基因。结论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缺失与产金属酶均起重要作用。
陆士海姚慧琳刘培明庄楠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外膜蛋白金属Β-内酰胺酶
银染法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银染法鉴定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的效果。方法:体外平板法制备PA生物膜模型,用银染法及扫描电镜进行观察鉴定。结果: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生物膜观察结果相符。结论:可以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膜,方法简单、可靠。
姚慧琳刘培明陆士海庄楠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银染法
LTA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光学比浊法(LTA)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对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 949例血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独用药组(294例)、联合用药组(655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6例作为对照组;单独用药组根据敏感药物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敏感组(190例)和氯吡格雷敏感组(104例),联合用药组根据用药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组(321例)、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用药组(303例)、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用药组(31例)。比较对照组与单独用药组、对照组与联合用药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花生四烯酸(AA)、胶原蛋白(COLL)、肾上腺素(EPN)、二磷酸腺苷(ADP)]。结果对照组ADP(84.1±7.3)%、EPN(84.7±9.0)%、COLL(85.0±8.0)%、AA(87.2±6.0)%均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的(57.6±11.6)、(33.0±16.6)、(27.9±17.7)、(9.5±5.6)%和氯吡格雷敏感组的(60.5±14.0)、(56.1±22.5)、(49.0±23.4)、(39.0±32.7)%,且阿司匹林敏感组EPN、COLL、AA均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敏感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AD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用药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用药组ADP、EPN、COLL、A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用药组ADP、COLL均低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用药组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组EPN、A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用药组ADP、EPN、COLL、AA均低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用药组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四种诱导剂可以很好的聚集血小板,可以充分反映血小板的活性和抑制程度。从临床意义来说,这几种诱导剂可以很好的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对血栓性疾病的抗栓方
徐珍李亚男张晓梅刘培明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药个体化用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