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红

作品数:14 被引量:23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心理
  • 4篇癌症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晚期
  • 3篇腺癌
  • 3篇疗法
  • 3篇临终
  • 3篇癌症患者
  • 2篇心理干预
  • 2篇心理体验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疼痛
  • 2篇情绪疗法
  • 2篇肿瘤患者
  • 2篇腺肿瘤
  • 2篇临终患者
  • 2篇合理情绪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卫生职业...

作者

  • 14篇刘小红
  • 4篇陈凤菊
  • 4篇曾铁英
  • 3篇刘进
  • 2篇贺恋秋
  • 2篇张子云
  • 2篇陈阳阳
  • 2篇刘美
  • 2篇杨笑梅
  • 2篇冯丽娟
  • 2篇徐丽艳
  • 2篇谢志洁
  • 1篇褚倩
  • 1篇曾凡
  • 1篇晁腾飞
  • 1篇邬晓艳
  • 1篇黄露露
  • 1篇于世英
  • 1篇蒋继宗
  • 1篇徐丽

传媒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骨科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护理学报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验式教学在新护士临终关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观察体验式教学法在新护士临终关怀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进护士80名,将其分成常规教学组和体验式教学组。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一位具有教学资格的临床护士带教一名新护士,带教护士根据教学任务就临终患者临床典型症状、常见护理问题进行讲述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体验式教学组则按照体验式教学法的要求将护士分组,每个小组由护士自荐或推选出1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病例收集、查阅资料、护理实施等。每组护士在经过体验式教学法培训后的临床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模仿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体验,护理体验中,指导老师定期组织护士分析讨论体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教学完成后,分别观察2组护士在师生交流、表达沟通、护患关系、团队合作、评判性思维、护士满意度的差异,并评估2组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体验式教学组中有85.0%、82.5%、77.5%的护士认为体验式教学能有效提高护士自身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体验式教学组患方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护士的临终关怀教学中使用体验式关怀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能有效提高患方满意度,值得在临床的护理带教中推广。
刘小红晁腾飞贺恋秋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新护士临终关怀教学
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乳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QQ平台、电话访问、家庭访视等一整套延续护理,采用简易疲乏量表( BFI)和乳腺癌患者特异量表( FACTB)测评患者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情况,并进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性疲乏量表中认知、情感、感觉和行为评分分别为(3.24±1.51),(3.15±1.42),(3.13±1.58),(3.11±1.31)分,对照组分别为(4.02±1.81),(4.23±1.72),(4.15±2.01),(4.14±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04,2.98,2.46,2.8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87.24±6.53)分,对照组为(82.67±5.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0,P<0.01)。结论通过QQ平台、电话访问、家庭访视对患者实施动态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用药指导等一整套的延续护理服务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癌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刘小红张子云
关键词:乳腺肿瘤癌性疲乏生活质量延续护理
正念训练概述及其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介绍了正念训练的概念基础和技术方法 ,概述了正念训练在不同部位、不同年龄段、不同临床分期和经历不同治疗方式的癌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应用效果评价。正念训练获得性强、实施简单、花费低,能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但目前存在应用禁忌证不明确、长期有效性难以保证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杨笑梅曾凡刘小红陈阳阳
关键词:癌症患者心理痛苦
16名恶性肿瘤临终患者死亡认知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了解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生命走向终结的真实感受,为病情告知及指导临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现象学研究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访谈了16名恶性肿瘤临终患者。运用主题分析法,归纳出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死亡的认知,共4个方面:(1)死亡态度;(2)死亡过程;(3)死亡接纳;(4)死亡的结局。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感受和身心需求,做到合理病情告知;呼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进一步推进全社会的死亡教育,帮助人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刘小红吴梅利洋谢志洁徐丽艳徐丽曾铁英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体验
人文关怀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细致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总评分为(29.98±13.12)分,对照组为(41.53±14.3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 <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64.81±15.36)分,对照组为(48.91±15.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1)。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细致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刘小红冯丽娟
关键词:乳腺肿瘤人文关怀术后化疗
善终服务发展现状及认知状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飞速发展,人们要求被“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善终服务作为一项新的服务模式,将成为推动现代医疗体系走向更加完善的坚实力量。在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相对较慢,而对善终观念的探讨也比较少。了解并普及善终服务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患者达到优逝,家属得到慰藉,同时也将有助于提升和完善医务工作者的临床服务工作,促进我国医疗体系更加全面的发展。现将善终服务的概念、发展和认知状态综述如下。
刘小红邱林凤曾铁英
骨肌系统肿瘤患者采用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时间的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在骨肌系统肿瘤患者中采用凯赛特正压接头式留置针后用生理盐水封管的间隔时间对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和每日平均封管成本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骨肌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8 h、12 h和16 h时间间隔进行生理盐水封管,观察各组发生回血、堵管、平均留置时间和每日平均封管成本的差异。结果和8 h时间间隔比较,12 h时间间隔封管不会增加回血和堵管率,但16 h时间间隔封管则显著增加了回血和堵管发生的概率,且12 h时间间隔封管在不增加封管成本的情况下显著延长留置时间。结论采用12 h时间间隔封管具有良好的时间-成本效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刘小红王芳芳谢志洁徐丽艳邱林凤刘进
关键词:静脉穿刺术安全型留置针
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被引量:36
2016年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生命走向终结的真实感受以及对善终的理解期望,为临终关怀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与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16例恶性肿瘤患者就死亡和善终的话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恶性肿瘤临终患者对善终的认知包括3个主题13个副主题:生理方面为没有躯体疼痛、避免过度医疗、保持身体完整;心理方面为社交需求、保持尊严、拥有自主、心愿达成、后事交代、家庭和谐、精神慰藉;社会方面为经济状况、医疗资源、医疗照护。结论医护人员应深入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感受和身心需求,做到合理病情告知,适度医疗,减轻痛苦;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善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加临终关怀病房和宁养机构,最大可能帮助患者实现善终。
刘小红吴梅利洋邱林凤陈凤菊曾铁英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体验
癌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为全面准确评估记录癌症患者疼痛强度及止痛效果,自行设计癌痛评估记录单,为有效开展疼痛管理工作打下基础。方法自行设计癌痛评估单并试用于202例住院癌痛患者,对疼痛评分、疼痛护理措施及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癌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能直观、明了、准确、动态地记录患者疼痛强度,及时观察止痛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痛苦,同时提高了整体护理意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论癌痛评估记录单可在癌痛患者中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陈凤菊刘小红刘美
关键词:癌症疼痛
住院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调查住院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使用埃森创伤问卷(ETI)、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对住院癌症患者进行评估,发放250份问卷并依据DSM-IV中PTSD的诊断标准确诊PTSD患者。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11份,PTSD的临床检出率为11.0%(21/191),女性PTSD发生率(15.1%)高于男性(7.5%);病程<1个月ASD发生率为5.0%,1~3个月PTSD1.5%,3~6个月PTSD14.3%,6~12个月PTSD16.1%,1~3年PTSD17.4%,≥3年PTSD17.2%。肺癌患者PTSD14.0%;鼻咽癌患者PTSD16.0%;乳腺癌患者PTSD9.5%;其他癌症患者PTSD8.6%。女性、婚姻状况、病程、创伤事件数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癌症患者存在较高的PTSD发病率。
鄢利福施琪嘉于世英褚倩周娟邬晓艳陈凤菊冯丽娟杨笑梅刘小红贺恋秋陈阳阳
关键词:癌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