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辅助装置体外模拟实验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心脏辅助装置的中心为心脏辅助泵,主要分为搏动式血泵和叶轮式血泵。搏动式血泵以固定频率产生搏动血流,具有单向瓣膜控制血流方向,并可与人体心率同步,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气动泵和电动泵。叶轮式血泵采用叶片高速旋转作为驱动力,产生连续的血流,并可根据心率实时改变频率,其体积小、结构简单、易于植入,包括轴流泵、离心泵和混流泵。此文介绍心脏辅助装置泵体特点、体外模拟试验循环平台的建立及参数测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刘强周健臧旺福
- 关键词:心脏辅助装置体外模拟心力衰竭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2年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尸检发现率仅0.001%~0.030%[1]。自1955年Crafoord在体外循环下完成第一例心脏黏液瘤切除术后,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得到了发展,但如何通过外科治疗以减少心脏良性肿瘤的复发及提高恶性心脏肿瘤的疗效,是目前原发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难题。
- 梁伟涛陈海涛刘强周健臧旺福
- 关键词:原发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心脏黏液瘤切除术后良性肿瘤发现率
- 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44例病例总结被引量:9
- 2012年
-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脏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术后切口感染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4%~5%。切口感染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预防、发现并处理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是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外科治疗的重点。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脏外科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3071例,其中44例发生切口感染,本研究对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发病时间、病例特点及处理措施等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 梁伟涛刘强周健臧旺福
- 关键词:经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切口感染病例特点心脏术后
- 心脏收缩力调节电信号对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
- 2011年
- 心脏收缩力调节(CCM)电信号是指在心室收缩的绝对不应期施加的一种非兴奋性电刺激信号,虽不能引发动作电位,却能够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增强。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显示,CCM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并且不增加额外耗氧量,从而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CCM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增强的机制与细胞内Ca2+增加、心肌细胞收缩相关蛋白的合成和基因表达增加或趋于正常化有关。
- 刘强梁伟涛臧旺福
- 关键词:心力衰竭
- 搏动式心脏辅助装置体外模拟试验的建立及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在体外模拟循环实验台测试搏动式血泵的流体力学特性,并通过动物实验论证其可行性,为进一步的临床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水和林格氏液作为循环介质,模拟体外循环条件,观察体外模拟循环试验前、后负荷的变化对输出量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加以论证。结果:在固定前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后负荷可使心输出量逐渐下降,而保持后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加大前负荷,输出量增加不明显。设定前负荷的改变范围为10~50 mmHg,后负荷的改变范围为60~110 mmHg,测出相应输出量的变化为4.0~5.9 L。后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搏动式血泵对心衰猪的心脏功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结论:搏动式血泵对后负荷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流量抑制效应,而对前负荷反应则不明显,动物实验亦证实了其有一定的可行性。
- 刘强周健臧旺福
- 关键词:心脏辅助装置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