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德坚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3篇骨水泥
  • 3篇骨折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腰椎退行性
  • 2篇腰椎退行性病...
  • 2篇疏松性
  • 2篇退行性
  • 2篇退行性病变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症
  • 2篇成形术
  • 1篇电针
  • 1篇电针治疗

机构

  • 8篇广州市番禺区...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刘德坚
  • 6篇陈锦钊
  • 6篇冼淑仪
  • 4篇王延涛
  • 2篇周驰
  • 1篇王海彬
  • 1篇马志锋
  • 1篇刘文庚

传媒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膝前正中直切口钢丝编织内固定技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被引量:9
2013年
【摘要】目的探讨膝前正中直切口钢丝编织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钢丝编织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44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02例,女42例;年龄17~92岁,平均37.5岁;骨折按Roekwood&Green分型:粉碎无移位84例,粉碎有移位60例,全部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h至14d,平均3.4d。结果144例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84例粉碎无移位患者为8~13周,平均10周;60例粉碎有移位患者为8—15周,平均11周。患者下蹲屈膝达130。一140。的时间:102例术后无石膏固定者为30~63d,平均46d;42例石膏固定者为42~83d,平均70d。末次随访时按王亦璁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89例,良36例,可12例,差7例,优良率为86.8%。结论膝前正中直切口钢丝编织内固定技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及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罗英华何俊诗马志锋刘德坚刘文庚
关键词:髌骨骨折钢丝
益肾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索益肾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益肾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舒张期未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Vd、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和右椎动脉Vd、Vs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肾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脑血流,缓解临床症状。
邱太彬刘德坚冼淑仪陈锦钊
关键词:益肾通络汤脊髓型颈椎病脑血流脊髓功能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0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对手术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保守组实施保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保守组,Cobb’s角均小于保守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疗法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更加迅速地缓解患者机体痛苦,获得更可靠的整体疗效。
刘德坚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VAS评分
优化PMMA骨水泥剂量强化伴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优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剂量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伴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科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中PMMA骨水泥剂量的不同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每组15人。各组均予以PMMA骨水泥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分别使用骨水泥剂量为0 mL、0.5 mL、1 mL、2 mL及3 mL。观察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和3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和5组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跟1组、2组、3组相比较长;术后1年,3组、4组和5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好于1组和2组;5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各项对比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钉道强化从长远来看能有助于术后恢复,VAS评分,ODI指数较好。但较多骨水泥注射会增加手术出血及手术时间,增多并发症,目前来看1 mL强化剂量比较合适。
邱太彬刘德坚冼淑仪王延涛李伟宽陈锦钊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弓根螺钉骨质疏松症腰椎退行性病变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背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对于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认为单侧椎弓根入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减轻术后并发症;另有部分研究认为双侧椎弓根入路能使骨水泥更为均匀地分布于椎体内,可更好地缓解疼痛。目的:系统评价单侧对比双侧椎弓根入路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和CBM等数据库,搜索有关单侧椎体成形术对比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设定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18-09-18。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员以改良后的Jadad量表独立严格地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采用Egger’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的检验。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0例患者,其中单侧入路组452例,双侧入路组4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双侧入路组,单侧入路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更短[WMD=-16.59,95%CI(-19.25,-13.94),P<0.001]、骨水泥注入量更少[WMD=-1.27,95%CI(-1.64,-0.89),P<0.001]、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RR=0.70,95%CI(0.53,0.92),P=0.01];两组术后短期与长期目测类比评分、术后短期与长期功能障碍评分及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2种手术方式都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入量少、骨水泥渗漏率低的优点。
王延涛陈怡潘美均黄嘉华陈锦钊刘德坚冼淑仪周驰王海彬
关键词:骨水泥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META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
影像学参数的变化与膝关节炎疼痛程度的探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X线影像学参数的改变与膝骨关节炎(KOA)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因KOA就诊患者90例,入选患者均拍摄膝关节轴位片,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上测量5个影像学指标,分别是髌股指数、髌股协调角(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倾斜角、股骨滑车沟角;对KOA患者疼痛的程度进行模拟视觉疼痛评分(VAS),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VAS评分≥5分与VAS评分<5分两组,对两组的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定义VAS评分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以VAS评分等级为因变量,各影像学参数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髌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其他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髌股指数为中度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1.345,P<0.05)。结论髌股指数与KOA患者疼痛程度有关,是引起中度疼痛的重要危险因素。髌股指数可作为评估KOA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观察指标。
王延涛杨雅钦江桦清陈锦钊刘德坚冼淑仪邱太彬李伟宽周驰
关键词:疼痛骨关节炎
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王延涛陈锦钊刘德坚冼淑仪曾冬芳邱太彬李伟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寒凝血瘀腰椎功能
骨水泥钉道(PMMA)强化方法应用于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析骨水泥钉道(PMMA)强化方法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形象病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伴骨质疏松症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选出64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骨水泥钉道强化后进行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脊柱稳定率为96.875%,对照组脊柱稳定率为78.12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钉道强化处理在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维持脊柱稳定性,促进术后康复。
邱太彬刘德坚冼淑仪曾文艳李伟宽陈锦钊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腰椎退行性病变脊柱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