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渊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2005年东莞市托幼儿童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托幼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4个镇的4所村办幼儿园,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1个,被抽中班级的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396名托幼儿童,HBsAg携带率为0.51%,抗-HBs阳性率为67.42%。有加强免疫史的儿童抗-HBs阳性率为80.77%(126/156),明显高于只完成基础免疫儿童的59.15%(126/213)(P<0.05);高年龄段(≥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40.00%(16/40)明显低于低年龄段(≤4岁)儿童71.56%(78/109)(P<0.05),而在有加强免疫的儿童中该差异则不明显(P>0.05);男、女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4.60%(146/226)和71.18%(121/170),有免疫史的本、外地托幼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8.45%(128/187)和68.39%(132/1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东莞市托幼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较高,抗-HBs阳性率还有待提高。抗-HBs阴性的儿童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 黄振宇朱建琼毛东波刘思渊
- 关键词:学龄前肝炎病毒乙型
- 2003-2006年东莞市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对东莞市2003-2006年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03-2006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2003-2006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27起,中毒人数2 154人,年均发病率为8.32/10万,病死率为0.28%;中毒多发生在第3、4季度;致病因素以细菌性为主,占45.67%,其次是有毒动植物性,占31.49%;中毒的食物品种以四季豆最多见,占29.92%(38/127);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占73.23%,其次是饮食服务单位,占15.75%,发生在家庭的中毒事件较少,但其发生中毒的死亡情况最为严重。结论东莞市食物中毒以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家庭发生的食物中毒情节最为严重;加大食品卫生的宣传力度,加强工厂食堂的卫生管理,提高人们群众的卫生意识是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途径。
- 黄雪华刘思渊曹红宇杜济民
-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 2007年东莞市熟食制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熟食制品的卫生状况。方法采集东莞市部分餐饮单位、超市及熟食摊点熟食制品,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GB/T5009.33-2003《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及GB/T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色剂的测定》的相关标准检验方法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亚硝酸盐和合成色素检验。结果178件样品总超标率为47.75%;细菌总数超标率为36.52%,大肠菌群超标率为22.47%;亚硝酸盐超标率为13.33%,胭脂红超标率为23.35%,柠檬黄超标率为62.50%,日落黄超标率为87.50%;对不同类型的检测单位进行比较,超市及熟食摊点的超标率比餐饮单位的高。结论东莞市熟食制品微生物及化学指标的超标率较高,卫生行政部门需加大管理力度,规范熟食加工的制作过程。
- 黄雪华杜济民刘思渊夏延平
- 关键词:熟食制品卫生监测
- 2014—2016学年东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及动态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2014—2016学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及变化规律,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4—2016学年东莞市学校学生健康监测资料,对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肥胖、沙眼及贫血的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视力不良的检出率居学生常见病首位,初、高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超过50%,3学年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小学生的龋患率为24.69%,高于初、高中学生,3年间龋患率逐学年上升;肥胖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均表现为平稳的趋势;沙眼和贫血的检出率较低。结论东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加强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及肥胖的防治工作。
- 黄雪华赵朔虹刘思渊莫丽恩
- 东莞市2004年成人麻疹流行病学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分析东莞市成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治成人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15岁麻疹病例,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整理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东莞市共发生≥15岁麻疹病例695例,其中年龄在15~30岁的592例,占总数的85.18%;麻疹的发病高峰为5—8月,占病例总数的61.73%(429/695);病例以外来人员为主,占93.81%,尤以青壮年居多;病例主要来自广东省邻近省份,分布于经济较好的镇(区);病例免疫史不详或无免疫史者占95.68%。出疹后3d内采的血清标本阳性率为67.71%(302/446),出疹后4~14d采集的血清标本阳性率为74.14%(129/174)。结论分析提示要加强经济较好的镇(区)的麻疹监测工作,特别是加强外来青工聚集地(工厂、出租屋等)的麻疹监测及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以达到进一步控制麻疹,减少外来青工麻疹的暴发、流行。
- 袁焕章毛东波朱建琼刘思渊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 东莞市2005年托幼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目的:了解我市托幼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状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市四个镇的4所村办幼儿园,每间幼儿园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一个,被抽中班级的儿童均为调查对象...
- 黄振宇朱建琼毛东波刘思渊
- 关键词:托幼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阳性率
- 文献传递
- 2019年东莞市儿童家长疫苗犹豫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儿童家长疫苗犹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制定儿童家长疫苗犹豫量表,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东莞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选择儿童家长开展调查,分析疫苗犹豫得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750例调查对象中,疫苗犹豫得分在0-70分之间,平均得分为30.09±13.03分,得分≥50分比例为6.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肝和乙肝疫苗相关知识得分高的调查对象疫苗犹豫得分≥50分比例低(OR=0.43,95%CI:0.24-0.77)。结论调查地区儿童家长的疫苗犹豫较低;需加强儿童家长疫苗相关知识宣传以进一步降低疫苗犹豫。
- 彭淋陈文静谢伟光董晓梅别智敏蔡碧兰张婷刘思渊王莹陈绍丽
- 关键词:影响因素儿童家长
- 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查明1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因素,提出预防建议。方法通过查阅医生日志和员工缺勤登记表等进行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员工进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病例肛拭子、粪便和食堂留样食品进行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寻找可疑中毒餐次和可疑食物。结果2013年6月10日12时起,东莞市某公司36名员工陆续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末例病例出现在6月11日22时,流行曲线只出现一个高峰(11日5—8时);36例病例均为公司的生产员工;男15例,女21例,男女比为1:1.4,年龄在22~38岁之间;共采集14例病例的肛拭子和3例病例的粪便,其中13例病例的肛拭子检出肠炎沙门菌,5份6月10日早餐的留样食品及3例病例的粪便均未检出肠炎沙门茵;可疑餐次及食物分析结果显示,6月10日早餐的蛋炒饭为危险食物(OR=16.08,P〈0.01)。结论该事件为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可能是食物存放不当,及厨师加工不当,造成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 黄雪华王东刘思渊黄淑华温鹏
- 关键词:食物中毒
- 东莞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认知与相关行为调查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东莞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为东莞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于2018年6-7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12个镇(街道)3 014名12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96.15%的12岁儿童每天都有刷牙,其中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所占比例为57.07%,男生和女生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6.05,P<0.01);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仅为6.90%;84.97%的12岁儿童了解"吃糖可以导致龋齿",65.30%的12岁儿童知道"刷牙时牙龈出血不正常",但知道牙菌斑概念的儿童比例仅为15.63%。结论东莞市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和行为有待改善,在继续大力推广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措施的同时,应加强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建立健康口腔行为。
- 黄雪华赵朔虹刘思渊谭艺青
- 关键词:未成年人口腔卫生
- 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 夏宪照刘志权熊劲光张巧利陈绮文刘志鹏赵明王水能沈逸雄刘小松毛东波熊俊丁耀泉朱建琼王洁钟新光张怀娜王晓霞赵朔虹王莹刘艳璋刘思渊
- 成果由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创实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2008年7月11月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该成果解决了国内地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等一些难点,在地市级预警...
- 关键词: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预防控制计算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