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力 作品数:17 被引量:141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自然科学总论 文化科学 文学 更多>>
哥德尔的哲学规划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纪念哥德尔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4 2006年 Gdel’s philosophical rationalism includes a program for “developing philosophy as an exact science”,which deserves some attention.Gdel believes that Husserl’s phenomenology is essential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program.By analyzing Gdel’s philosophy of idealism,conceptualism,and concept of ’abstract intuition’ based on the clues from Gdel’s manuscripts,the author tries to,in her paper,investigate the reasons why Gdel is attached to Husserl’s phenomenology and why his program for an exact philosophy is unfinished. 刘晓力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 哲学思想 哥德尔 唯心主义哲学 数学基础 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融合的途径 被引量:28 2020年 在广义涉身认知理论的背景下,对认知科学最具代表性也是当前最为活跃的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三条路径几个焦点问题的考察,能揭示出这些路径所面对的理论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对于认知心理学的表征问题而言,除了命题式表征,可以承认以身体为基础的知觉表征作为原初表征在基底层提供认知与行动的因果说明;对于脑神经科学而言,主张破解意识难题可行的路线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综合研究;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倡导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法去建构心智的认知架构,未来既满足人类价值也兼顾机器利益的可信赖的道德主体应当是人—机交融的延展认知系统。在这些考察过程中可以看出,哲学与前沿的认知科学在某种条件下既构成双向挑战的态势,又具有双向推进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效应,这种效应为实现哲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 刘晓力关键词:哲学 心理学 人工智能 哥德尔的概念实在论及其辩护策略 2019年 哥德尔从数论的客观主义出发,逐步将实在对象从抽象的数扩展到集合和类上,直到扩展到抽象概念上,最终形成他的柏拉图式概念实在论。哥德尔为他的概念实在论提供了三类辩护策略:第一,不可或缺性论证,承认抽象数学对象对于建立物理学理论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以概念实在论在做出重大数学发现过程中所起的助探作用提供辩护;第三,诉诸抽象数学直觉的不可消除性的辩护。论文将从以下五个侧面给出具体分析:哥德尔概念实在论的基本立场;哥德尔的三种辩护策略如何与他的数学发现紧密相关;诉诸抽象直觉的策略如何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产生共鸣,以及这种共鸣的根源又如何与哥德尔建立"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规划相连。最后指出,哥德尔的辩护策略未能免除概念实在论最终遭遇的认识论困境的根源。 刘晓力关键词:哥德尔 交互式认知建构进路及其现象学哲学基础 被引量:9 2009年 交互式认知建构的科学实践主要出现于认知科学中的人工智能、心理学和语言学等领域,20世纪以来批判和修正笛卡儿二元论的现象学哲学运动为其主要哲学基础。交互式认知建构的理论内涵主要是以涉身心灵取代以传统心灵为核心的认知主体,以可嵌入的环境取代完全客观、孤立的认知环境,以非表征—计算的认知结构取代表征—计算的认知结构。交互式认知建构研究进路引发了当代哲学家对心灵、实在和理性等诸多传统问题的重新审视。 刘晓力 孟伟关键词:现象学 重审心智的计算主义 萨迦德如何面对CRUM遭遇的挑战 被引量:1 2012年 你听说过“认知科学是与摇滚乐同时代产生、与摇滚乐一样具有多样性风格和激动人心的新观念”的说法吗?这是加拿大认知科学家、哲学家萨迦德(Paul Thagard)在《心智》(Mind)一书中并非哗众取宠的类比,这种类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认知科学家从不同进路一展身手所呈现的激动人心而富有挑战性的面貌,虽不乏调侃,却也不失精当。 刘晓力关键词:计算主义 心智 哗众取宠 摇滚乐 多样性 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融合的途径 2020年 在广义涉身认知理论的背景下,对认知科学最具代表性也是当前最为活跃的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三条路径几个焦点问题的考察,能揭示出这些路径所面对的理论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对于认知心理学的表征问题而言,除了命题式表征,可以承认以身体为基础的知觉表征作为原初表征在基底层提供认知与行动的因果说明;对于脑神经科学而言,主张破解意识难题可行的路线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综合研究;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倡导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法去建构心智的认知架构,未来既满足人类价值也兼顾机器利益的可信赖的道德主体应当是人一机交融的延展认知系统。在这些考察过程中可以看出,哲学与前沿的认知科学在某种条件下既构成双向挑战的态势,又具有双向推进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效应,这种效应为实现哲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 刘晓力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人工智能 认知科学与哲学的双向挑战 在认知科学60年的成长历程中,哲学始终对其研究纲领的建立和修正起着不可或缺的奠基、审查和批判作用,推进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同时,认知科学的经验研究不断引起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广泛而深刻的争论,不仅催生了物理... 刘晓力圣杯战争: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的困境与可能出路 2024年 从文本生成、视频生成到具身智能体落地的研发,学界和产业界期待生成式AI具备多模态融合能力,驱动智能体自主建立世界模型,实现人机对齐,最终通过具身图灵测试,完成通用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对齐人类、理解世界和具身通用三大执念,不仅加剧了大算力的升级,更引起了全球技术垄断和能源竞争。在对“通用人工智能”幻象祛魅的基础上,按照动缘理论和具身-生成认知观念,倡导一种“动缘-生成式AI”作为未来可达目标,其核心是局域世界模型、生态场域通用和自主行动。 薛少华 刘晓力关键词:电子游戏 延展认知与延展心灵论辨析 被引量:45 2010年 安迪.克拉克和戴维.查尔默斯(A.Clark&D.Chalmers)通过引入"延展心灵"概念提出了一种对于认知和心灵本质的新说明,认为外部物理的和社会的环境也是人类认知主体和心灵的构成要素,并以"认知不局限在头脑中"和"心灵可延展到世界"两个论题,主张最终取消心灵与世界的根本界限。在此基础上克拉克等人又将这一主张进一步拓展为一种新的"延展认知研究纲领",试图实现认知科学中的涉身认知和嵌入式认知的"新综合"。文章结合西方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相关争论,对克拉克和查尔默斯的"延展论题"的论证进行分析,给出质疑"延展心灵论题"的理由,同时指出,试图以延展心灵作为认知科学"新综合"的出发点是有一定的理论缺陷的。 刘晓力计算心灵的质疑与修正 2008年 计算心灵理论支配了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两大认知科学研究框架。认知计算主义不仅把认识本质视为计算活动,而且通过计算方法建构认知活动。人们从身体与环境的认知构成、意向性心理内容等多方面对认知计算主义进行哲学批判。当代涉身认知的科学实践尝试探索非计算的认知建构方式,例如动态系统理论和涉身语义学,这初步表明了对计算心灵理论的修正。 孟伟 刘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