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碧桃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绿竹
  • 3篇矮化
  • 3篇比久
  • 2篇生长延缓剂
  • 2篇矮化作用
  • 2篇矮壮素
  • 2篇PP333
  • 2篇B9
  • 1篇多效唑
  • 1篇施用
  • 1篇施用方法
  • 1篇笋产量
  • 1篇笋用
  • 1篇竹笋
  • 1篇竹笋产量
  • 1篇绿竹笋
  • 1篇环境因子
  • 1篇高生长
  • 1篇矮化效应

机构

  • 4篇国际竹藤网络...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5篇刘碧桃
  • 4篇官凤英
  • 4篇范少辉
  • 2篇封焕英
  • 1篇刘亚迪

传媒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浙南绿竹笋产量与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用途广泛,成林快、笋期长、产量高、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饮食质量关注度的增加,绿竹笋因其营养丰富、鲜嫩可口、降压降脂等优良...
刘碧桃
关键词:绿竹竹笋产量环境因子
两种生长延缓剂对绿竹矮化作用的研究
文中以浙江省平阳县南湖乡出笋旺盛期的绿竹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和比久(B9)两种生长延缓剂,通过喷施和注射两种方法对其进行矮化处理研究。其中以竹高、枝下高及着叶节指数为指标,衡量这两种药剂及两种施...
刘碧桃官凤英范少辉
关键词:绿竹矮化作用
文献传递
矮壮素不同浓度及施用方法对绿竹的矮化效应被引量:19
2010年
应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绿竹进行了喷施和注射试验,通过测定其株高、枝下高、节数、分枝盘数等生长指标,分析了矮壮素对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及其与施药方法的交互作用对株高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其中,喷施法2.5 g/L处理对株高的矮化效果最好,注射法1.5 g/L处理次之;浓度对绿竹节数的抑制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以喷施法2.5 g/L、注射法1.5 g/L和2.5 g/L处理对节数的抑制效果显著;矮壮素能够促进绿竹分枝,增加分枝率,施用药剂后,喷施法的1.5 g/L、2.0 g/L、2.5 g/L和注射法的2.0 g/L处理的分枝率都达到90%以上;矮壮素对枝下高没有明显作用。从矮化效果和植株生长指标的综合考虑,喷施法2.5 g/L浓度的矮壮素能够有效抑制绿竹生长,而且形成的冠状梢头能够增大植株光合有效空间,满足设施栽培的需要。
官凤英范少辉刘碧桃封焕英
关键词:绿竹矮壮素矮化效应
两种生长延缓剂对绿竹矮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以浙江省平阳县南湖乡出笋旺盛期的绿竹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和比久(B9)两种生长延缓剂,通过喷施和注射两种方法对其进行矮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处理浓度及施药方法作用效果不同,与对照相比,处理浓度对竹高、枝下高及着叶节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施药方法除对枝下高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外,对竹高及着叶节指数的影响均差异显著,表现出喷施法的效果优于注射法。(2)药剂的矮化效果并非随着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减弱其对绿竹的矮化效果,其中,PP333对竹高、枝下高及着叶节指数的影响均以浓度800 mg.L-1喷施处理的效果最好,分别达到对照的-62.91%、-49.70%和43.58%;B9对竹高、枝下高及着叶节指数的影响均以浓度2 500 mg.L-1喷施处理的效果最好,分别达到对照的-63.53%、-54.25%和51.46%,由此可以看出,B9对绿竹的作用效果稍好于PP333的作用效果,但是差别不大。
刘碧桃官凤英范少辉封焕英
关键词:绿竹矮化作用
笋用绿竹设施栽培高生长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为解决笋用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Kengf.]设施栽培中高度控制问题,应用多效唑、比久、矮壮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竹笋进行了注射处理,研究不同药剂、浓度配比和施药时间对绿竹高生长控制的效果及分枝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绿竹高生长和促进分枝。其中多效唑矮化效果较好、分枝率高,且浓度越大矮化效果越明显;多效唑各浓度处理后,绿竹全竹高与对照比较均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P<0.01),全竹高的处理排序分别为1.2g/L<0.8g/L<0.5g/L<0.3g/L,其高度分别为146.80、202.40、220.50和221.46cm,最大矮化率达60.32%;比久2.5g/L处理和矮壮素的1.5、2.0g/L处理后,竹子高度与对照比较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平均全竹高分别为250.80、240.75和243.00cm。通过3个不同施药时期的矮化效果对比,绿竹竹笋高度为50cm时为施用药剂的最佳时间。综合生产需要,0.8g/L多效唑处理后绿竹的高度最符合设施栽培的要求。
官凤英范少辉刘碧桃刘亚迪
关键词:绿竹多效唑比久矮壮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