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阳
- 作品数:14 被引量:63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4+调节性T细胞在SLE免疫病理损伤机理中的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自身免疫耐受机制失衡,免疫功能紊乱,机体产生大量针对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表面成分的自身抗体。免疫耐受机制...
- 刘耀阳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白介素10瘦素水平
- 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及套件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胸腔闭式引流导入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把手,由医护人员持有,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贯穿孔;引流导入器主体,呈棒状,一端与把手连接,设置有供导丝穿过的植入通道;以及钝性分离头,与引流导入器主体的另一...
- 刘洋刘耀阳徐志云
- 文献传递
- 常见原发免疫缺陷合并自身免疫病的分子机制及表现被引量:3
- 2018年
- 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被认为是免疫系统两种对立的状态,事实上两者密切相关。近几年许多文献报道了免疫缺陷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的情况,相比普通人群,免疫缺陷患者往往有更高的自身免疫风险。在临床上,原发性免疫缺陷患者常常合并风湿免疫表现,了解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及发病机制,对于临床医师进行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现潜在的免疫缺陷有着重要的意义。
- 康子健刘耀阳徐沪济
- 关键词: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免疫耐受风湿性疾病
- 补体C3、补体C4和C反应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8
- 2016年
- 目的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疾病活动和合并感染时的血清学特点,探讨补体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至2014年在我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63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进行分组,比较感染组(n=20)和非感染组(n=43)以及活动组(n=44)和非活动组(n=19)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中的CRP、ESR、IgA和SLEDAI高于非感染组(P<0.05);活动组中的ESR、IgG高于非活动组,而补体C3低于非活动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SLEDAI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666,P<0.01),而与CRP和补体C4无相关性(r=0.073,r=0.143;P>0.05)。结论 SLE患者在感染时CRP升高,C3、C4未降低或降低不明显;在疾病活动时,C3降低,C4未降低或降低不明显,CRP未升高或升高不明显。提示CRP和C3的变化对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或感染有重要价值。
- 唐仕超王赓张志国刘耀阳徐沪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
- ICOS共刺激途径对CD4^+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 2009年
-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是CD28家族的第3个成员,它在效应性T细胞上的表达具有正性共刺激作用。最新研究显示ICOS在CD4^+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与其免疫抑制功能有关,并因为在过敏性疾病、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 刘耀阳沈茜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
-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 研究Th17细胞在肝细胞癌(HCC)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Th17与HCC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1例HCC患者和3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从mRNA水平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IL-23p19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c)的表达情况,分析HCC患者外周血Th17水平变化与其各项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61例HCC患者的Th17细胞水平为4.67%±0.79%,正常对照组为3.25%±0.6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7、IL-23p19和RORc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23.9、8.5和2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外周血中Th17水平增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甲胎蛋白浓度等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门脉癌栓、远处转移、TNM分期等有相关性(P<0.05).Th17细胞水平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分别为4.05%±0.82%、4.32%±0.67%、4.94%±0.70%和5.22%±0.87%,Ⅰ~Ⅱ期患者的Th17细胞水平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08).结论 HCC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水平升高,Th17细胞水平增高与肿瘤大小、门脉癌栓、远处转移、TNM分期有明显关系;PBMC中IL-17、IL-23p19和RORc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效应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了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远处转移.
- 王维维王振猛刘耀阳秦阳华沈茜
- 关键词: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
- 无能B细胞激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Erythematosus Lupus,SLE)是一种以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无能B细胞(anergic B cells,BND)是一群具有自身反应性,但是通过无...
- 刘耀阳张志国金茜玫徐沪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耐受
- 一种利用CD79b单克隆抗体诱导构建B细胞免疫无能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CD79b单克隆抗体诱导构建体外B细胞免疫无能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分离患者生物样品,并进一步利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得到初始B细胞;利用CD79b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初始B细胞,通过调控B细胞表面IgM内化,诱导...
- 刘耀阳康子健张志国孙宁霞刘洋徐沪济
- 无能B细胞免疫耐受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 2015年
- 无能B细胞是通过克隆无能达到免疫耐受的B淋巴细胞亚群。无能B细胞通过BCR表达水平下降、BCR信号通路改变、寿命缩短等方式维持免疫耐受,其功能受辅助性T细胞、Treg细胞、固有免疫、催乳素等因素调节。但无能B细胞的免疫耐受状态具有可逆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无能B细胞在SLE、RA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张志国刘耀阳徐沪济
- 关键词:免疫耐受
- 无能B细胞激活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Erythematosus Lupus,SLE)是一种以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无能B细胞(anergic B cells,BND)是一群具有自身反应性,但是通过无...
- 刘耀阳张志国金茜玫徐沪济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