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刚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调强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在乳腺癌根治术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调强技术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数据为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治疗组(调强放射技术),对照组(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每组45例,对比计划靶区参数、器官受照射情况等。结果治疗组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合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使用放射治疗进行病情控制,使用调强技术可以使靶区域的照射剂量分布地更加均匀,并且还能效保护重要器官。
- 刘贵刚锁威齐忠志董莹
-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
- 三维适形放疗中定位、摆位、照射对肿瘤患者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定位、摆位、勾画靶区、照射的重要性。方法对在我科行三维适形放疗的223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对进行定位、摆位、勾画靶区、照射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肿瘤部位和体积均获得适形照射,有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肿瘤靶区的平均剂量接近医生的处方剂量。放疗3个月后复查CT、MRI,肿瘤完全消失127例,部分消失65例,无变化31例,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6.1%。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肿瘤疗效确切,其定位、摆位、勾画靶区、照射是影响肿瘤放疗区域和治疗质量的关键,准确的定位、摆位、勾画靶区、照射可确保治疗的可靠性、有效性、局控性,保证治疗顺利实施,提高患者康复率。
- 刘贵刚
- 关键词:肿瘤
- CT融合图像下靶区勾画在原发性肺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融合图像下靶区勾画在原发性肺癌放疗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方法:对在行放射治疗的58例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CT融合图像下靶区勾画。结果:患者均完成靶区勾画,成功采集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呼吸气末的图像,并与肿瘤靶区图像融合。结论:CT融合图像下靶区勾画可有效对肺癌的靶区进行确定,在提高靶区的照射精确度,提高靶区剂量,确保靶区剂量分布的同时,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面积和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使靶区勾画范围更为精确,为肿瘤的放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 刘贵刚
- 关键词:CT靶区勾画原发性肺癌恶性肿瘤
-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血红蛋白是人体主要携氧工具,它的浓度高低可直接影响人体血氧含量及肿瘤局部的供氧。有文献报道,血红蛋白浓度对肿瘤放疗的近期疗效及局部控制率有明显的影响。为了了解血红蛋白浓度对未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本文对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月间收治的78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小胞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 孙术全张矛金海国刘贵刚
- 关键词:血红蛋白浓度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近期疗效肿瘤放疗局部控制率
- 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两种常见固定技术对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放射治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和治疗组(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每组34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体位固定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放疗中的摆位误差和体位移动,可以有效提升放疗精准度。
- 锁威刘贵刚齐忠志
- 关键词:胸腹部肿瘤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脑胶质瘤放疗后的放射性脑损伤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方法,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差别。方法:24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恶性胶质瘤(WHOⅡ~Ⅳ级胶质瘤)术后患者,其中12例进行VMAT技术放疗,另外12例进行3DCRT技术放疗,处方剂量全部为DT60-66GY/30-33F,比较2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图,并运用1 H-MRS检查2组放疗前后感兴趣区(ROI)脑组织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代谢规律,计算NAA/Cr、Cho/Cr、NAA/Cho比值,比较各组数据。结果:VMAT组剂量分布明显优于3DCRT组,放疗后2组患者NAA/Cr比值较放疗前有所降低,2组治疗后NAA/Cr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后2组患者Cho/Cr、NAA/Cho比值较放疗前有所增高,2组治疗后NAA/Cho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VMAT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放疗,较利用3DCTR技术放疗在减轻放射性脑损伤方面有一定优势。
- 张矛金海国孙树全卜明伟苏清秀刘贵刚孙宝胜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氢质子磁共振波谱脑胶质瘤
- 放疗技师在射波刀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 2022年
- 分析放疗技师在射波刀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间90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放疗技师作用,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分组法,分为参照组(临床经验缺乏放疗技师并予以常规管理)和研究组(临床经验丰富放疗技师并予以综合应对策略),各4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位置偏移、机械手距离安全范围过近、同步性LED运动模式过度变化等影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操作熟练、机器故障处理、态度良好、理论知识掌握等治疗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射波刀治疗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患者治疗满意度、依从性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放疗技师在射波刀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综合素养高低与射波刀治疗质量有直接关系,同时需要分析影响治疗安全因素,制定对应策略,确保良好治疗效果。
- 刘贵刚
- 关键词:射波刀治疗
- 利用VMAT放疗技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利用容积弧形旋转调强(VMAT)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放疗时,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规律,探讨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例接受VMAT技术进行放疗的脑胶质瘤(WHOⅡ-Ⅳ级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处方剂量全部为PTV:60Gy/30f。采用99mTc-DTPA核素在放疗前、放疗30和50Gy及放疗结束后2周进行脑断层显像,在照射靶区内(P)、靶区周围正常脑组织区(N)以及颅骨周围软组织外本底区(B)设置相同的感兴趣区,采集各区的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不同时间照射靶区内、靶区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性计数与本底区域放射性计数的比值。结果:放疗前P/B、N/B比值分别为121.2±51.1和82.6±42.3;放疗30Gy时其比值分别为243.6±115.4和88.4±53.2;放疗50Gy时其比值分别为256.5±110.6和92.6±49.8;放疗结束后2周其比值分别为239.3±105.9和86.4±45.2。30、50Gy组及放疗结束后2周组分别与放疗前组比较,P/B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虽然较放疗前组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MAT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照射时,周围正常脑组织保护较好,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不明显。但靶区内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可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在介入化疗药物时可减轻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 张矛金海国苏清秀卜明伟李玉平刘贵刚
- 关键词:血脑屏障脑胶质瘤99MTC-DT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