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植入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手术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内障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网膜
  • 2篇小梁
  • 2篇小梁切除
  • 2篇小梁切除术
  • 2篇疗效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7篇刘轶
  • 3篇蔡奕琪
  • 3篇吕全
  • 2篇张晓光
  • 2篇陈诗源
  • 1篇袁均
  • 1篇李莉
  • 1篇陈晓雯

传媒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单独巩膜固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逆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单独巩膜固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逆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单独巩膜固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方法治疗翼状胬肉68例(68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1例(1只眼)胬肉复发,复发率为1.47%。结论单独巩膜固定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取材方便,简单易行,适合推广应用。
张晓光李莉刘轶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在2013年1月—2017年1月阶段该科室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2例共106患眼,将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即观察组(46例患者共52患眼)和对照组(46例患者54患眼)。对照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眼压水平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周边前房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渗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3,P=0.018)。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眼压,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轶张晓光陈晓雯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术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研究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42眼)和对照组(40例44眼),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完成手术3个月内患者滤过泡、前房以及眼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3.6±4.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8±5.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的时候平均眼压为(10.2±4.8)mm Hg,对超过18 mm Hg的4眼进行眼球按摩后减小到18 mm Hg之下,并且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患者平均眼压分别是(9.4±5.5)mm Hg和(9.3±2.9)mm Hg,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的时候平均眼压为(10.1±5.9)mm Hg,对超过18 mm Hg的7眼进行眼球按摩后也减小到18 mm Hg之下,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平均眼压是(13.6±6.1)mm Hg和(14.2±6.0)mm Hg,观察组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手术3个月后,通过视力复查发现,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并且两组滤过泡类型具体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前房并发症经过处理后都恢复正常。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取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进行治疗,手术时间比较短,并且术后眼压控制非常理想,出现的术后并发症也不多,能够依据患者自身经济情况推荐采取该治疗方法。
陈诗源刘轶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
免散瞳数码彩色眼底照相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吕全蔡奕琪刘轶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照相早期筛查散瞳玻璃体切割手术眼部并发症
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96例(102眼)老年白内障患者(2012年10月—2015年12月)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96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5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术治疗,试验组48例(52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2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角膜散光度、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9.58%)显著高于试验组(22.92%)(P<0.05);2组术后角膜散光度、视力恢复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及视力情况,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值得推广。
陈诗源刘轶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疗效对比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及稳定性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眼内屈光手术中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已被用于屈光度过高及角膜厚度较薄的中高度屈光不正者,其具有可逆性和保留眼部调节力等优点。目的:通过与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矫正高度近视效果的对比,评价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方法:纳入126例高度近视在校大学生,其中男女各63例,年龄(21.87±1.18)岁。将126例高度近视志愿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进行高度近视矫正,对照组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进行高度近视矫正,随访1年观察两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及不良反应,计算两组有效性指数与安全性指数。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有效性指数与安全性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随访1年明暗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术前,并且明暗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对照组5例出现夜间视力下降及眩光,试验组1例出现夜间视力下降及眩光。表明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在临床中是安全与稳定的,提高了视觉质量。
吕全袁均蔡奕琪刘轶
关键词:屈光手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不良反应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前房角形态观察研究
2015年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的前房角形态开展临床研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提供一种更为准确、便捷的青光眼预防措施。方法:我院诊治DR患者613例,按不同分期分为增殖期DR组353例和背景期DR组260例,另选10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OCT收集前房角相关参数,包括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网虹膜空间面积(TISA)、房角隐窝面积(ARA)、房角角度(ACA)和前房深度(ACD)。结果:对照组、增殖期DR组和背景期DR组患者的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ARA500和ARA750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以增殖期DR组最小,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ARA500和ARA750分别为0.60±0.22mm,0.78±0.39mm,0.22±0.12mm2,0.45±0.19mm2,0.29±0.18mm和0.46±0.15mm。对照组、增殖期DR组和背景期DR组患者的ACA500,ACA750,ACD500和ACD750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以增殖期DR组最小,ACA500,ACA750,ACD500和ACD750分别为30.29°±8.19°,21.20°±7.40°,2.32±0.23μm和2.52±0.16μm。ROC分析显示这些指标对判断青光眼发作风险有意义。结论:OCT检测前房角形态指标参数,可很好的反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参数变化,是一种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更为准确、便捷的青光眼预防措施。
吕全蔡奕琪刘轶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房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