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海康

作品数:42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1篇皮肤
  • 8篇细胞
  • 7篇真菌病
  • 7篇甲真菌
  • 7篇甲真菌病
  • 6篇疗效
  • 5篇蛋白
  • 5篇肿瘤
  • 5篇细胞癌
  • 5篇疗效观察
  • 4篇氧化酶
  • 4篇皮肤肿瘤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4篇鳞状细胞癌
  • 3篇原菌分析
  • 3篇肉瘤
  • 3篇上皮
  • 3篇上皮样
  • 3篇上皮样肉瘤

机构

  • 2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5篇无锡市第二人...
  • 4篇苏州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作者

  • 41篇华海康
  • 31篇杨莉佳
  • 17篇陶诗沁
  • 15篇朱小红
  • 9篇金城
  • 8篇戴迅毅
  • 7篇尹兴平
  • 7篇魏聆
  • 6篇戚稼
  • 6篇蒋屏东
  • 5篇张海平
  • 5篇朱小红
  • 4篇胡燕
  • 4篇郑渊
  • 4篇孙慧
  • 4篇张海平
  • 3篇胡燕
  • 3篇王修珍
  • 3篇夏汝山
  • 2篇孙慧

传媒

  • 10篇临床皮肤科杂...
  • 7篇中华皮肤科杂...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2006中国...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被引量:3
2007年
患者男,81岁,无明显诱因躯干部位出现数个紫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半月后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血尿、黑便。皮肤科情况:胸腹部多发浸润性紫红色丘疹、结节,1cm×1cm~2cm×3cm,质韧似橡皮样,与表皮粘连,无压痛。见少许淤点、淤斑,结节结合骨髓穿刺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b型)。
蒋屏东华海康李明杨莉佳
关键词:皮肤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三种联合疗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三种联合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3组,每组20例.A组予氨甲环酸0.25g,2次/d,口服12周,外用云南薇诺娜公司舒敏特护霜(2次/d)及清透防晒霜(1次/3h),共20周;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20%~35%甘醇酸剥脱治疗,1次/2周,共12周;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5%熊果苷精华液外用,2次/d,共20周.结合改良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患者对治疗前后疗效主观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来评价疗效,并记录各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次数增加疗效逐渐增加,治疗后第12周时疗效最佳,有效率分别达到80.0%、80.0%及85.0%;从第12周起3组患者均停用了氨甲环酸口服后,治疗后第20周A、B、C3组mMASI评分均值均有上升,A组治疗后第20周与第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组在停用氨甲环酸后8周黄褐斑复发;治疗后第20周患者满意度A、B、C组分别为45.0%、60.0%、70.0%.3组治疗不良反应轻微,为一过性.结论3种联合治疗方案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联合使用果酸和熊果苷对黄褐斑患者皮肤整体状况改善更优,可减少或延缓停用口服氨甲环酸后色斑复发,特别熊果苷精华可作为黄褐斑维持治疗方法之一.
华海康陶诗沁顾奇颖夏汝山金城范华李飞范莹张娟
关键词:黄褐斑氨甲环酸果酸熊果苷
糖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3例被引量:7
2006年
华海康陶诗沁杨莉佳尹兴平李明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重症药疹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临床收集35例重症药疹进行分析。结果:致敏药物以抗癫痫药为首位(占34.29%);药疹类型以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型最常见,各型药疹常伴系统损害;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TEN型药疹疗效明显优于非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预后与药疹类型、基础疾病及治疗措施有很大关系,糖皮质激素治疗仍为首选,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为重症药疹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陶诗沁华海康杨莉佳
关键词:重症药疹丙种球蛋白
环氧化酶-2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研究发现,在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下降40%-60%。体内外及动物模型等研究表明,NSAIDs的作用靶点是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COX有两种异构体:COX-1和COX-2,已证明COX-2在多种内脏肿瘤中存在过表达,因此,COX-2与肿瘤的关系得到了普遍关注。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COX-2在几种常见皮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华海康王修珍金城胡佳尹兴平朱小红杨莉佳陶诗沁李明
关键词:环氧化酶-2皮肤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免疫组化方法
异维A酸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口服异维A酸与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联合治疗面部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36例中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口服异维A酸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8wk;对照组单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8wk。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9.39%。经卡方检验,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服异维A酸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是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方法。
华海康陶诗沁杨莉佳
关键词:寻常痤疮异维A酸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所致皮肤白血病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男,28岁,因全身皮疹3天,发现粒细胞减少1天来本科门诊就诊。就诊前3天发现躯干、四肢、面部皮肤出现红丘疹伴轻度瘙痒,逐日增多,自觉乏力外,无其他不适,门诊查血常规WBC1.5×10^9/L、PLT79×10^9/L,以粒细胞缺乏症收住血液科。
陶诗沁金城朱小红华海康王智赵晓红宣旻杨莉佳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皮肤白血病病所粒细胞减少全身皮疹
3例不同临床表现的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被引量:3
2014年
报道3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的皮肤癣病.例1表现为阴囊红色斑片,上覆白色斑点状痂屑,刮去痂屑后见湿润的基底面,患者父亲有同样病变,父子穿用同一件内裤,其父与家猫有密切接触.例2患儿左面部擦伤后局部出现钱币大小红斑,中央为白色痂皮,边缘有渗出伴痒.例3患儿右面部出现钱币大小、边界清楚的红斑,表面有散在的丘疹及少许鳞屑伴痒,偶有家猫接触.3例患者均平素体健.取皮损表面组织直接镜检均发现大量菌丝;真菌培养及鉴定为石膏样小孢子菌.诊断为石膏样小孢子菌所致皮肤感染.3例患者经抗真菌治疗1~2周后痊愈,取得很好疗效.
朱小红张海平尹兴平华海康
关键词:石膏样小孢子菌体癣皮肤癣菌
上皮样肉瘤一例
本例患者为15岁男性,2004年7月来院就诊,根据病情诊断为上皮样肉瘤。依据病历症状分析:本病好发于20-30岁男性,最常侵犯上肢。笔者认为临床医师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遇有类似症状时,不随便用药或盲目观察,应积极检查,...
华海康陶诗沁朱小红杨莉佳
关键词:上皮样肉瘤病理诊断局部切除术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和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体股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6例,外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对照组94例,外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2组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结束及停药后2周随访时记录症状、体征积分及真菌学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2周停药时及停药2周后的治疗组2周停药时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用药后真菌直接镜检转阴率和真菌培养转阴率均为100%。结论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体股癣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华海康杨莉佳
关键词:体股癣布替萘芬特比萘芬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